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7-21 11:40:50 | 点击:601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6月14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逐步增强,全社会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显著提升,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与雄奇秀美的自然珍宝,共同铺展出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大美画卷。


不久前,我国将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以毫米级精度化作“数字孪生”模型,精准还原岛上73处特色建筑细节,并接入世界遗产档案管理系统。同时,创新推出的智慧导览、个性定制主题路线等多场景体验,让游客深切感受现代气息和历史文化。近年来,以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速赋能,极大推动了文物事业的创新发展,让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全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崇高使命感,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从自然和人文荟萃的武夷山到广东潮州广济楼,从四川翠云廊蜀道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考察文化遗产,探寻文明根脉,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截止到目前,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序开展,预防性保护、系统性保护稳步推进;多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让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我国是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目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0项、自然遗产15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居世界前列。在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的同时,各地积极探索自然遗产保护的新路径、新方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实践案例。泰山设立“智慧泰山”综合保护管理体系,梵净山实施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工程,多地已建立物种监测电子信息档案数据库,实施自然遗产地封闭轮休制,一系列新举措助力自然遗产迈进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中央加强顶层设计,连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筑牢文化和自然遗产司法保护屏障。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今年3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用最严密法治守护中华文明瑰宝。    

从壮丽苍茫的可可西里到雄奇秀美的神农架,从三星堆的神秘面具到长安城的繁华街巷,从唐三彩的斑斓多姿,到《清明上河图》里的生活百态,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内涵日渐丰富。锦绣大地上,文物古迹粲然可观,文化遗产多姿多彩,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顺利推进。

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守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AI+高等教育:改变与被改变的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

“文润高新•文化课堂”第八期活动成功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为深化青少年国防教育与健康关怀,持续打造“文润高新·文化课堂”品牌,近日,烟台高新区经济发展局携手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烟台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德邻阳光志愿服务队在万科天琴湾“儿童欢乐谷”成功举办...

立德树人守初心 躬耕教坛担使命——烟台高新区各学校举办2025年教师节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当九月的暖阳再次铺满菁菁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当琅琅书声与清脆鸟鸣交织成初秋的序曲,第41个承载着无尽敬意的教师节悄然而至。9月10日,烟台高新区各学校举办了多样的教师节活动。实验小学实验小学举办...

教师节特辑丨孩子交给你,我放心!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在第41个教师节,烟台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特别策划推出三期教师节专属报道,循着“初中—小学—幼儿园”的轨迹,走近那些用爱心浇灌童心、用耐心启迪智慧、用匠心培育栋梁的教育筑梦人。让我们共同翻开这本“...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蓝绿”交织 喜看昔日沙海蜕变成今日绿洲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一亿亩,防沙治沙超过6500万亩。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风从草原来、电送全中国 跨越山海的绿电输送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蒙古风光资源富集,肩负着“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国家使命。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跨越千山万水,高效、安全地输送到千里之外?这背后,离不开稳定...

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穿在身上的史诗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 】  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太美喽,古朴中透着时尚!”贵州省博物馆展厅中,观众在蜡染褶裙前低声赞叹。裙裾间翻飞的鹭鸟纹,展示着苗族的“最炫民族风”。  蜡染,古称“蜡缬”,即采用蜂蜡为防染材...

跟随影视作品,到成都的街道走一走

  说到成都,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大熊猫。在2023年,成都还迎来一只“金熊猫”,这就是第一届金熊猫奖。今年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将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视人和嘉宾,因影视来到四川,齐聚成都。  成都,是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这些误区要避开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  网上经常有人说:如果心脏病发作时没人帮忙,就要立刻大口呼吸、用力咳嗽,坚持几分钟,就能撑到救援到来。这种说法对吗?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咳嗽动作只能在病人清醒、持续心电...

北京计划到2026年底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规模至1000家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阳娜)在9月10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大会”上,《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2.0》(以下简称“伙伴计划2.0”)正式发布。伙伴计划2.0明确,...

2025
07/21
11:40
浏览量: 60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