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火车“哐当”声哪去了?(经济新方位·身边的创新)

火车“哐当”声哪去了?(经济新方位·身边的创新)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05 13:07:19 | 点击:349

“哐当”“哐当”,记忆里,坐火车总伴随着这样的声音。

如今,不仅贴地飞驰的高铁近乎无声,普速列车的“哐当”声也越来越小。

“哐当”声哪去了?

“火车用上‘超级跑道’,‘哐当’声自然就小了。”田建周是国铁郑州局郑州桥工段郑州综合维修车间主任,长期和铁路打交道。

以前,受生产技术和运输条件限制,传统铁路线由12.5米或25米的钢轨铺设,钢轨间由接头夹板连接。为防止钢轨热胀冷缩影响线路平顺运行,钢轨间留有6毫米缝隙。当火车通过缝隙时,车轮与钢轨碰撞,就会发出“哐当”声。

现在,随着技术进步,接头夹板被焊接技术取代,钢轨无缝连接。没有了缝隙,也没有了列车噪声。

特别是高速铁路,在设计之初就采用无缝线路。钢轨出厂长度为100米,运往焊轨厂后,被焊接加工成500米。随后,钢轨经由运轨车运达铺设现场,铁路工人将其铺设到线路上,并进行二次焊接,最终形成整条无缝铁路。

既有的普速铁路,每天都在行车,如何实现从有缝到无缝?

田建周所在的团队每年利用大修、作业天窗等时间节点,更换服役到期的钢轨和道岔,将传统的50型钢轨,逐渐升级为60型钢轨,钢材韧度、密度等性能大幅提升,可承受更高速度或更大重量列车的冲击。

“钢轨更新后,我们会将其与原钢轨焊接,组成较长距离的无缝钢轨。”田建周介绍,经过多年努力,京九铁路的大部分钢轨已完成更新升级。

焊轨是精细活儿,要经过干燥水汽、除油除锈、对轨、焊接、矫直、精磨、除焊瘤、探伤等十几道精密工序,才能诞生平顺性更高的无缝线路。

“我们采用气压焊接头,相比传统的铝热焊接头,强度更高、对线路干扰更小,可以让钢轨两端严丝合缝地衔接,接口精度达到毫米级。”田建周说。

不仅升级钢轨,还将约30米长的老式1/9道岔升级为60米长的1/18道岔,道岔两端距离增加近一倍,减少接缝;将钢轨下的木枕升级为韧度强度更高的混凝土枕……无缝线路较有缝线路实现整体提升。

有缝变无缝,钢轨的热胀冷缩问题如何解决?

铁路部门会根据线路所在地的历史气温,确定轨温的最低值与最高值,计算出锁定轨温。锁定轨温,就是工作人员用螺栓(螺丝)弯曲制成的扣件固定钢轨时的温度。

在铺设、焊接钢轨时,尽量选择温度适中的春秋季,并在铺设前测量实际轨温,确认是否满足锁定轨温范围要求。若未满足要求,就对钢轨进行放散处理,均匀释放钢轨内部的物理作用力。随后,再用扣件扣紧钢轨,确保钢轨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不会产生伸缩位移。

在一些特殊区段,如温差大的高寒地区等,还会给钢轨安装伸缩调节器,保证线路始终平稳通顺。

钢轨无缝了,想要平顺,还离不开“钢轨医生”的日常保养。

郭鹏举带领的无缝轨道养护团队,会定期对钢轨进行“体检”,精测、精捣、精改、精磨。

有多么“精”?轨道质量指数是衡量轨道综合水平的指标,数值越小越好。一般来说,高速铁路的指数在0.3以内,郭鹏举的团队创新使用道岔清筛机等新机具,精修的铁轨直线地段平直、曲线地段头尾圆顺,能使指数最高降幅达77%,普速铁路的指数最小值降至0.2以下。

好轨配好车。近年来,不少动力集中式动车组列车(CR200J复兴号)取代了传统绿皮火车。

“传统绿皮火车有的采用15型车钩,有的采用密接式车钩,CR200J复兴号采用了完全统一的密接式车钩,可有效减少车厢连接处的晃动。”中车株机公司产品研发经理彭新平说。

同时,CR200J复兴号采用一体化制动系统,可有效提升乘车舒适度。彭新平介绍,绿皮火车是机械制动,一脚刹车后,车头的刹车信号向车厢传递时具有一定滞后性。而CR200J复兴号采用电控系统,刹车信号可瞬间到达,刹车一致性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CR200J复兴号的橡胶密封件、车体开闭装置等部件也进行了升级,车厢更舒适,行驶更平稳。在部分区段,车厢里甚至能“立硬币”。

钢轨、列车同步升级,让记忆中的“哐当”声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安静、更平顺的乘车体验。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上海: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上海5月22日电(记者程思琪 董雪)记者从上海市政府22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围绕创新关键环节补齐链条、优化...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烟台海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科技转化活动成功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美静)为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5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烟台海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电池管理系统(BMS)联合研发项目组成立暨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科技部:推行“创新积分制” 精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画像”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介绍,将推进创新积分制的推广应用,来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  邱勇介绍,创新积分制,是帮助金融机构来更加精准地识别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金融管理部门...

出差将满月 一起看神舟二十号乘组都干了啥

央视网消息:自4月25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已在轨近一个月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这一个月来的工作成绩。进驻中国空间站伊始,神二十乘组首先是熟悉环境,与神十九乘组进行了“太空换班...

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原标题: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科技日报讯 (记者滕继濮 实习记者夏天一 通讯员王晶)记者日前从中铝集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获悉,强制性国家标准《石墨和萤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近日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都鑫鑫 摄)

烟台高新马山街道海博社区:竞技机器人点燃科技梦 赋能青少年成长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李京蔚)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携手玄智科技,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充满激情与创新的数智竞技机器人体验活动,成功点燃了孩子们的科技热情。 ...

多能级量子系统纠错首次实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美国耶鲁大学和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对多能级量子系统的纠错,使系统性能超过了当前最佳的未纠正方案,成功突破了“盈亏平衡点”。该成果为更高效的量子信息处理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5月19日15时38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徐宝祥 摄)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转运途中。  以上图片均为石一辰摄(新华社发)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喻思南、张未、李仪)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8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按计划完成技...

2024
11/05
13:07
浏览量: 34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