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报道 | 时间:2023-06-02 21:58:37 | 点击:33582

每日新闻网讯:(图/文 孟知农)   5月12日至15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由全国农业科技产业创新联盟无抗产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动物生产减抗替抗专委会共同参与主办,邀约参会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国内多家科研团队的知名专家、技术负责人和企业家,同时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多位专家领导参与,经过深入交流探讨,就国际国内昆虫领域的深化发展,结合微生物技术在农业种养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产业未来的发展创新及研发推广奠定了基础。

其中参会的专家和企业家代表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干小英研究员、袁学志研究员、田晓薇研究员、赖燕萍研究员;刁玉林秘书长、高继昂主任;刘尚义 项目科研团队首席专家、刘晨 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吉斌研究员;山东省垃圾生物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创新科技奖专家,垃圾分类及酵素产业团队负责人—刘洪远主任;河南红蚓农业科技中心蚯蚓团队首席科学家—赵金玉教授;郑州大学冯国清团队—周明老师、刘峰老师;浙江鑫绿华际生物科技 徐功达 技术团队负责人;农业农村部评选的特养大王、山东王泽铺昆虫养殖团队创始人刘杰;山东春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春耕;辽宁广积粮科技技术总监王正跃;四川重庆蜂糖李产业园技术首席专家何贵超老师、刘正兰老师;地球屋设施农业中心技术总监严学明;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曹俊生主任;中国文化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资深媒体人袁志华。

昆虫和微生物农业的创新资源化利用,是现代农业的生态回归,创新科技的介入使农业对昆虫和微生物的开发综合利用出现奇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赋能的力量,开发昆虫和微生物这一优质替抗代粮生态产业链——不与人争粮,不与人争药,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整合科技资源,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功能链、面向科技、赋能创新,以昆虫农业/微生物农业独辟蹊径,发挥在农业领域特种兵的优势,助力中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生活创新发展,以科技服务城市,以产业项目助力富裕农民,高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纵观昆虫和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是现代生态农业的新蓝海、新风口;现代农业产业如果没有昆虫和微生物的参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都将是一个口号。多年来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大量化学药品和激素及抗生素的滥用,已造成中国大面积的土壤难以还原和修复,水源和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并导致人们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各种恶性重型疾病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昆虫和微生物农业将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卫士,更是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食物安全的践行者。

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已将黑水虻列为世界范围内可替代传统畜禽蛋白饲料的来源之一。黑水虻虫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脂肪,并含有天然的抗菌物质、甲壳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作为替抗饲料加以研究和开发。虫干粉碎后可替代鱼粉,喂养家禽、鱼。相比国际上鱼粉每吨上万元的报价,黑水虻干虫粉很有市场发展前景及竞争力。

作为农业土壤的特种兵——蚯蚓,又名地龙、曲蟮、坚蚕、引无、却行、寒欣、鸣砌、地起翘、阮善,在中医中药领域应用也非常广泛,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也被国际科研领域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的美称,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在全球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蚯蚓又具有土地耕夫的悠久历史,蚯蚓在进食和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在土里掘洞,使空气循环流通,也使雨水适量循环分布均匀,增强土壤的保水透效应;如果没有蚯蚓,泥土很快就会变得坚硬,毫无生命力。综上所述蚯蚓作为特种资源昆虫动物,又是益虫,不仅是生态系统工程师,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又对农业和环境及生态链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国家政府及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垃圾分类产业: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昆虫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最后一块蛋糕!充分发挥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产业化、科技化循环利用,开发昆虫这一优质蛋白产业链,并可参考相关标准开发水产饲料/宠物饲料及食品,逐渐形成规范化的生产体系。每吨黑水虻虫干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可达9000-15000元之间。并且产业链中的虫粪,也是改良土壤特别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市场价可以卖到每吨500-1200元之间。

作为无抗安全农业包括食材食品产业链,昆虫世代短暂、繁殖迅速、食物转率高,是解决动物蛋白质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保障食物供给的新途径,并且可以作为改善环境的科技创新的最佳选择。只有健康的土壤,才会有健康的农作物,也才会有健康的食品。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对目前昆虫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建议,比如在设备改进方面仍存在更新换代及成本过高的问题、原料处理仍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政策衔接的问题、怎样对接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产业化推广应用的问题等等。可喜的是国家已高度重视昆虫产业的发展,并列为重点开发对象,我们将努力对接相关部门,将现有的科研成果尽快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在国际昆虫领域,资源昆虫的产业化定位分为授粉、药用、食用、观赏等诸多门类,同时天敌农业也是很重要的产业创新发展领域。可以说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有昆虫的影子。

中国昆虫农业和微生物农业产业化体系在当下由于缺乏系统化技术和科研力量的支撑,导致大多数养殖企业只能各自为营,缺乏沟通和合作创新,诸多技术问题没得到妥善的解决。特种动物养殖行业的发展进度与相应的技术发展速度还不匹配。通过本次昆虫/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科技交流论坛将对产业规范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图/文 孟知农)  

责任编辑:石勇


【作者:孟知农】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原标题: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科技日报讯 (记者滕继濮 实习记者夏天一 通讯员王晶)记者日前从中铝集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获悉,强制性国家标准《石墨和萤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近日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都鑫鑫 摄)

烟台高新马山街道海博社区:竞技机器人点燃科技梦 赋能青少年成长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李京蔚)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携手玄智科技,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充满激情与创新的数智竞技机器人体验活动,成功点燃了孩子们的科技热情。 ...

多能级量子系统纠错首次实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美国耶鲁大学和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对多能级量子系统的纠错,使系统性能超过了当前最佳的未纠正方案,成功突破了“盈亏平衡点”。该成果为更高效的量子信息处理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5月19日15时38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徐宝祥 摄)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转运途中。  以上图片均为石一辰摄(新华社发)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喻思南、张未、李仪)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8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按计划完成技...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正在进行抓握训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供图今年三月,二〇二五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赛。赛事期间,傅利叶人形机器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傅...

一箭六星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7日12时12分,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天仪29星、天仪34星、天仪35星、天仪42星、天仪45星、天仪46星共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

2025中国AI应用大会暨博览会AI营销分会成功召开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由中国AI应用大会暨博览会、中国工业报社、中国商业股份制经济联合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主办,星越AI承办,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鼎兴未来商学院、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因果与不确定性专委会、中国生物多样性...

新研究发布宇宙天体“衰亡”时间表

原标题:新研究发布宇宙天体“衰亡”时间表科技日报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刘霞)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官网12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或将改写人们对...

2023
06/02
21:58
孟知农
浏览量: 3358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