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我国诞生首个发射次数破百的单型火箭 征百战 举群星

我国诞生首个发射次数破百的单型火箭 征百战 举群星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04 10:17:47 | 点击:369

12月3日13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杨熙/摄(新华社发)

正如人一生中有许多值得庆祝的日子,标志着成长与跨越,每一型运载火箭也有属于它独一无二的重要时刻。

12月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划破天空,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看似一次常规发射,于长征三号乙而言却不寻常,此次出征突破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新百”纪录,标志着其成为我国首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型运载火箭。

“二十八载百次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龙乐豪回头凝望,百感交集。

回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发展史可以发现,20世纪70年代,长征一号开创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河,不久后便退役。接过接力棒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成为中流砥柱,在完成近地轨道任务时得心应手,但到更高的轨道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高轨之梦,群星有之。

所谓高轨,是指离地球3.6万公里高空的一条特殊轨道——地球同步轨道。这条轨道“只此一圈”,资源稀缺,先占先得,是每个渴求自主发展、心怀航天梦想的国家争相部署的目标。

高轨之梦,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生俱来。但作为当时研制难度最大的一型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2月15日首飞就遭遇重大失利。

“我是长征三号乙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们的胆子也够大了,首飞就承担发射一颗国际卫星的任务,全世界公开广播,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龙乐豪至今记得,“火箭起飞22秒,就像运动员跳高,跨过一个横杆不往上飞,而是斜掉下去了。”

那是龙乐豪最刻骨铭心的一天,也让这位火箭总设计师“一夜白头”。他说:“那时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痛苦。说实话,我没想到失败得这么惨。”

当时,研制人员的情绪跌落谷底,但他们没时间舔舐伤口,而是即刻投入故障检测,122项试验、256条改进措施等着他们……

不服输、不退缩,这股劲头很快就在长征三号乙火箭身上体现出来。1997年8月20日,改进后的长征三号乙意气风发、重返“战位”,成功将菲律宾马布海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打出漂亮翻身仗。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历经磨难、涅槃重生,长征三号乙火箭终于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拿出一张任务数量统计的曲线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乙火箭现任总指挥金志强告诉记者:“自2011年起,长征三号乙火箭平均每年发射约7次,其中高峰时期每年发射8-11次。”

首飞至今,长征三号乙火箭经过100次发射打出了98.6%的成功率。对于这个成绩,龙乐豪很欣慰。他说:“按百分制计算,它也算是得了98分的‘优等生’,按国内或者国际标准来看,它都是不错的‘金牌火箭’。”

“嫦娥”探月、“北斗”导航、“中星”通信、“高分”遥感……仰望星空,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过如此多响当当的“明星”,每一颗、每一组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国之重器,它们服务于交通运输、救灾减灾、城市治理等领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翻开长征三号火箭的客户名单,美国、法国、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一长串国家名字的背后,是长征三号乙一次次成功发射的记录,它将一颗颗“友谊之星”“发展之星”“希望之星”安全精准送入轨道,为诸多国家发展进步提供务实支持和助力,特别是让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实现了“分享太空”的梦想。

高轨,当群星平稳运行于其上时,长征三号乙火箭身上所承载的中国航天精神,也散发出耀眼的光。它以长征火箭之名,将世人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期盼,忠诚可靠地带到人们的梦想之地。

当提起“长征”时,不少人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两条路:一条,是中央红军90年前在血与火中蹚出的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还有一条,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开辟出的问天之路。我国运载火箭设计之初,首批航天工作者受到《七律·长征》的启发,决定以“长征”一词来命名火箭。他们希望我国火箭事业能像红军长征一样,跨越重重难关,最终抵达胜利彼岸。

因为能够抵达,群星开始闪耀。今天,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这背后数以万计的航天人正和它一起踏上新的“起点”,开启下一段太空新长征。

本报北京12月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上海: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上海5月22日电(记者程思琪 董雪)记者从上海市政府22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围绕创新关键环节补齐链条、优化...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烟台海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科技转化活动成功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美静)为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5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烟台海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电池管理系统(BMS)联合研发项目组成立暨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科技部:推行“创新积分制” 精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画像”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介绍,将推进创新积分制的推广应用,来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  邱勇介绍,创新积分制,是帮助金融机构来更加精准地识别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金融管理部门...

出差将满月 一起看神舟二十号乘组都干了啥

央视网消息:自4月25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已在轨近一个月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这一个月来的工作成绩。进驻中国空间站伊始,神二十乘组首先是熟悉环境,与神十九乘组进行了“太空换班...

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原标题: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科技日报讯 (记者滕继濮 实习记者夏天一 通讯员王晶)记者日前从中铝集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获悉,强制性国家标准《石墨和萤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近日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都鑫鑫 摄)

烟台高新马山街道海博社区:竞技机器人点燃科技梦 赋能青少年成长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李京蔚)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携手玄智科技,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充满激情与创新的数智竞技机器人体验活动,成功点燃了孩子们的科技热情。 ...

多能级量子系统纠错首次实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美国耶鲁大学和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对多能级量子系统的纠错,使系统性能超过了当前最佳的未纠正方案,成功突破了“盈亏平衡点”。该成果为更高效的量子信息处理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5月19日15时38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徐宝祥 摄)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转运途中。  以上图片均为石一辰摄(新华社发)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喻思南、张未、李仪)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8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按计划完成技...

2024
12/04
10:17
浏览量: 36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