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期刊重中之重_

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期刊重中之重_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5-01-09 13:10:12 | 点击:445

近日,在由新华网、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科技期刊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案例发布会上,科学家、期刊行业专家以及各类科技期刊负责人坐在一起,共同探讨科技期刊建设。其中,编辑团队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话题被反复提及。

《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高峰提到,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是每个科技期刊的重中之重。

“期刊能取得目前的成绩,离不开历届编辑的努力付出和辛苦工作。”高峰说,“编辑团队需要敏锐捕捉科学热点,精准对接公众需求,推动科学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和普及。”

她专门提到,办期刊需要的人才,要具备专业知识与学术素养、科普写作与传播能力、策划与选题能力、创新思维与技术应用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公众需求洞察力等核心素质。

“编辑不仅要能准确理解科学内容,还需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表达,策划有吸引力的选题,并结合新媒体技术,探索多样化传播形式。”高峰说。

中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杨保华也提到,期刊的主编、编委团队非常重要,团队的科学敏感度,决定了期刊的定位和品质。

“要允许主编、编委团队慢慢沉淀一份期刊的力量,去沉淀出一批好论文,沉淀出一批核心作者,最终,沉淀出期刊的影响力。”杨保华说。

杨保华用“蒸包子”来比喻“办期刊”,她形容,办期刊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能只盯着某个指标去发力”,就像蒸包子不能隔一会儿就掀开看看蒸熟了没有,“那可能皮儿熟了,馅儿没熟”。

“编辑部团队一定不能被单一的指标牵着鼻子走,急于求成。”杨保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不久前,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该蓝皮书显示,从学历和职称来看,我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整体学科素养高;从影响力看,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

到底该如何加强科技期刊人才培养,提高编辑团队的水平?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主任张莹谈道,要“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岗位设置”。

“引进的人才,首先对期刊工作要热爱,同时要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有开放的心态。”张莹说。

在岗位设置方面,张莹认为,应当充分发挥编辑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特点和积极性,“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的合力”。此外在培养年轻人方面,还可以通过开放学习的培养方式,比如推荐青年编辑去参加全国性的青年大赛、积极鼓励青年编辑牵头负责某项活动等,全方位提升青年编辑人才的素质。

“另外,我们在新媒体建设方面,也注重多元化人才培养。”张莹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他强调,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有多元化的布局,在全国新闻出版领域领军人才、长春光机所副总师、Light执行主编和品牌总监白雨虹的带领下,近年来,Light学术出版中心培养了10余位专业博士编辑人才,包括科学编辑、技术编辑、运营编辑、媒体编辑、海外兼职编辑等。

正如高峰总结的那样,人才队伍建设是期刊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高效协作能力的编辑团队。

责任编辑:原春琳,邱晨辉,梁国胜,王国强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电力负荷创新高 迎峰度夏如何平稳有序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叠加经济增长双重拉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创下历史新高。  对此,国家能源局相关负...

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万荣通过验收

每日新闻网讯(马逢春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质量基础的“基石”,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7月2日至7月3日,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两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万荣通过验收,填补了全省...

南昌推出“一企业一博士”行动 破解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重困境”

 南昌市科学技术局日前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经企业需求征集、博士意向对接、匹配论证及公示等程序,全市87家科技型企业与115名博士(含10个博士团、38名博士)成功结对。  南...

日媒爆日本首次向菲出口二手护卫舰,专家:日菲相互勾结、策应支援的又一案例

【环球时报驻菲律宾特派记者 樊帆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王辉】日本《读卖新闻》6日援引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与菲律宾两国政府已就出口一批服役超过30年的海上自卫队护卫舰达成一致,这将是日本首次向菲方出口二手...

前沿科技融入文化遗产保护

 当山西应县木塔的榫卯节点内部情况在CT和X光中被详细分析;当X射线探伤、紫外荧光成像等被用来还原海昏侯刘贺身高;当动植物考古展现三星堆人的食谱……一幅现代科技与古老历史交融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图景,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日...

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顺利入轨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月3日17时3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

年轻人的新职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机器人的“教练”

央视网消息:今年4月,在北京进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每一个人形机器人背后,离不开一项新职业,那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是如何让人形机器人练成...

“智驾险”能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兜底吗

  不少车企与保险公司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智驾险”(智能驾驶保险),旨在为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提供保障,减轻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然而这一新型产品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争议和讨论。图为工作人员正在...

在技术浪潮中守护尊严:中欧共议数字人权治理

  6月25日,“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后,与会中欧代表展示“有教无类”的书法作品。  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算法平台深刻塑造全球格局的时代,如何保障人类尊严、自由与基本权利,成为全球...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记者 张强 贾亦夫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利器让...

2025
01/09
13:10
浏览量: 44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