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蛟龙号”硬核升级不停步 深海探秘更有“潜力”

“蛟龙号”硬核升级不停步 深海探秘更有“潜力”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3 11:14:40 | 点击:200

央视网消息:“蛟龙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超300次。作为“国之重器”,“蛟龙号”的调查范围已覆盖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为了保障密集的运行需求,从去年11月开始,“蛟龙号”迎来升级改造。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目前,“蛟龙号”已经完成关键部件的升级换装,正在开展水池试验。

升级改造后"蛟龙号"动力有何提升?

位于青岛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被形象地称为深海技术装备“4S店”。这里是“蛟龙号”等多种潜水器日常维修保养的基地。此次升级改造后,“蛟龙号”的动力有何提升?来看记者对国家深海基地的探访。

走近“蛟龙号”,大家一定会被其尾部黑色的推进装置吸引。“蛟龙号”升级后配装的推进器有四片桨叶,之前推进器的桨叶是三片。这个变化背后是“蛟龙号”推进系统结构的调整,通过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动力,“蛟龙号”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2.5海里提升到3海里以上,并且实现了装备的国产化。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上共设置了七个推进器。在水下作业时,潜航员使用舱内的操作杆控制七个推进器的动力分配,通过不同的转速,实现潜水器转向和上浮、下潜等操作。作为此次升级改造的关键环节之一,推进系统和电池组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蛟龙号”灯光和观察系统有何升级?

升级的不仅是动力,还有“蛟龙号”深海航行的“眼睛”。此次关键部件升级换装后,“蛟龙号”灯光和观察系统进行了哪些提升?

在潜水器前端,一排形态各异的摄像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些设备中既有用于拍摄水下场景的高清摄像头,也有用于海底照明的大灯。为了更好地开展水下资源和环境探测工作,“蛟龙号”对灯光和观察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据技术人员介绍,“蛟龙号”现有的摄像设备已升级为广视角、高辨别度的超高清视频设备,同时对“蛟龙号”的视频传输系统升级为更高效的视频传输系统,为后续的科学考察任务积累重要的视频数据。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续“蛟龙号”还将在前端新增两盏LED灯阵,并在尾部和底部加装三盏照明灯,提升水下探测范围和精细目标的搜寻能力。

反复进行水池试验验证“蛟龙号”哪些性能?

“蛟龙号”升级改造后进行了多次水池试验,水池试验是如何进行的?主要解决“蛟龙号”升级改造磨合期的哪些问题?我们再跟随记者去“蛟龙号”潜水器试验车间看看。

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蛟龙号”潜水器试验车间,记者手边的水池水深达到8米。目前,潜航员正在驾驶着“蛟龙号”下潜到水池中,对改造升级的推进器、锂电池组等关键设备进行全流程试验,从而检验系统的稳定性。这也是蛟龙号升级改造后进行的第四次水池试验。

随着潜航员发出指令,由吊装设备运至试验水池的“蛟龙号”开始缓缓下潜,并在水下依次完成定点航行、下潜、上浮等动作。记者注意到,尽管试验现场平稳有序,但大家神色都十分专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反复进行水池试验,是为了发现并解决“蛟龙号”升级改造磨合期存在的问题。

不仅是动力分配环节需要磨合,工作人员还依次对“蛟龙号”升级后的浮力调节系统、锂电池组等设备进行测试,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佳状态。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试验,“蛟龙号”浮出水面。

我国深海装备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深海装备集中升级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科考需求。那么,我国深海装备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未来又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全面开展深海探测以来,在深海调查技术领域经历了从引进、改进到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发展阶段,形成以“蛟龙号”“奋斗者”号等载人潜水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装备。目前,我国的深海资源调查正向高效率、高质量转变。

深海高温、高压、缺氧的极端环境下,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蕴藏着大量矿产资源,是人类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随着深海探测的持续深入,以绿色化为代表的深海开发技术将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原标题: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科技日报讯 (记者滕继濮 实习记者夏天一 通讯员王晶)记者日前从中铝集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获悉,强制性国家标准《石墨和萤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近日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都鑫鑫 摄)

烟台高新马山街道海博社区:竞技机器人点燃科技梦 赋能青少年成长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李京蔚)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携手玄智科技,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充满激情与创新的数智竞技机器人体验活动,成功点燃了孩子们的科技热情。 ...

多能级量子系统纠错首次实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美国耶鲁大学和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对多能级量子系统的纠错,使系统性能超过了当前最佳的未纠正方案,成功突破了“盈亏平衡点”。该成果为更高效的量子信息处理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5月19日15时38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徐宝祥 摄)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转运途中。  以上图片均为石一辰摄(新华社发)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喻思南、张未、李仪)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8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按计划完成技...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正在进行抓握训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供图今年三月,二〇二五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赛。赛事期间,傅利叶人形机器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傅...

一箭六星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7日12时12分,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天仪29星、天仪34星、天仪35星、天仪42星、天仪45星、天仪46星共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

2025中国AI应用大会暨博览会AI营销分会成功召开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由中国AI应用大会暨博览会、中国工业报社、中国商业股份制经济联合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主办,星越AI承办,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鼎兴未来商学院、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因果与不确定性专委会、中国生物多样性...

新研究发布宇宙天体“衰亡”时间表

原标题:新研究发布宇宙天体“衰亡”时间表科技日报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刘霞)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官网12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或将改写人们对...

2025
03/03
11:14
浏览量: 20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