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斥资百万买钻,只为见氢一面

斥资百万买钻,只为见氢一面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6 13:52:25 | 点击:415

他选钻石有三个标准:低荧光、低应力、少缺陷。

12年来,他花了两百多万元科研经费,悉心挑选了280多颗钻石。但没有一颗戴在身上、没有一颗送给太太,而是全部献给了一项固体氢的研究。

他叫吉诚,是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员。最新一期《自然》里,刊载了一项由他领衔的重大突破:人类用X射线纳米探针首次“看见”固体氢的复杂晶体结构。这是目前世界上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等待这一刻,吉诚用了12年。如今,陪伴他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金刚石编着号、贴着标签,躺在一个个小盒子里。它们有的破碎,有的满是伤痕,或许不再尖锐、不再那么闪耀,价值也所剩无几,但它在吉诚心里仍重千斤——这是时间授予他的勋章。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已完成实验并破碎的金刚石样品被编上号、贴上标签,保存起来。受访者供图

“刚发的那篇《自然》,实验用掉了80多颗碎钻。上一篇《自然》用掉了200多颗碎钻。这种样品,很费钱,我们用起来很珍惜。”吉诚说。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已完成实验并破碎的金刚石样品被编上号、贴上标签,保存起来。受访者供图

研究固体氢,岂止费钻石,还费脑费心费神。氢是宇宙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元素,也是元素周期表第一号元素,但它依然有许多人类未解之谜。

高压物理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毛河光说,1935年,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维格纳等人提出“氢能被金属化”时,人们还以为那是“天方夜谭”。好在90年来,随着研究深入,科学家离金属氢越来越近了。

如果说金属氢是“圣杯”,那么高压下固体氢结构就好比“圣杯”的杯座。

看见固体氢的晶体结构,目前用金刚石施压是唯一办法。将两颗超锋利的金刚石尖对尖放置,挤压放在中间的氢分子。当加压到数百GPa,用极亮的X光穿透金刚石照射在高压氢上,好比给固体氢“拍照片”,得以窥见氢原子如何排列。

这项研究使用了瑞典MAX IV(最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的NanoMAX线站提供的纳米聚焦X射线,图为射线聚焦装置、样品台、光子计数探测器。受访者供图

听上去简单,但给氢加压不是按一下按钮,压力就升上去了。这是一场与头发丝较劲、与氢捉迷藏的战斗。

吉诚最怕听到的声音,是清脆的一声“啪”响。这意味着,金刚石又爆炸了。“金刚石锋利的尖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有时一加压,氢气还没变成固体,就已经跑掉。还有的氢气虽没跑掉,但钻进了金刚石里,金刚石又会碎掉。”

“捕获固体氢的12年,改变了我的性格、磨炼了我的心性。一个成果就是,我的孩子出生之后不停哭闹,都没让我有太多波澜。”屡败屡战10多年后,吉诚已几乎能接纳一切。

瑞典MAX IV(最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NanoMAX线站的数据采集及分析操作台。受访者供图

研究氢,是勇敢者的游戏。这意味着与无尽的失败为伴。吉诚说,他特别敬佩的法国一个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1996年发表了一篇震惊学界的论文之后,仍坚持冲击氢晶体结构研究数十年,再难有成果问世。“可正因氢够难,所以值得。”从选择研究氢结构的那一刻,吉诚就做好了10年颗粒无收的准备。

吉诚觉得,人有两种活法。一种是来到世上,把许多东西摸个遍,还有一种是扎进一个领域,把一个简单纯粹的东西穿透。“我适合后者。因为我不聪明,只有一根筋,但我经得住失败。”

氢,改变了吉诚的世界观。“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又是混沌的。但这并不矛盾,甚至是一体的阴和阳。”

向太太求婚时,对于“要不要买钻石”这事,吉诚陷入了沉思。人们买钻石,是因为不碎的钻石象征着爱的永恒。可他的实验室里,有太多碎掉的钻石。于是他反思:到底什么是永恒?

终于有一天,他的答案脱口而出:“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氢就存在了。氢可能就是一种永恒。”(记者张漫子)

责任编辑:张亦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电力负荷创新高 迎峰度夏如何平稳有序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叠加经济增长双重拉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创下历史新高。  对此,国家能源局相关负...

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万荣通过验收

每日新闻网讯(马逢春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质量基础的“基石”,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7月2日至7月3日,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两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万荣通过验收,填补了全省...

南昌推出“一企业一博士”行动 破解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重困境”

 南昌市科学技术局日前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经企业需求征集、博士意向对接、匹配论证及公示等程序,全市87家科技型企业与115名博士(含10个博士团、38名博士)成功结对。  南...

日媒爆日本首次向菲出口二手护卫舰,专家:日菲相互勾结、策应支援的又一案例

【环球时报驻菲律宾特派记者 樊帆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王辉】日本《读卖新闻》6日援引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与菲律宾两国政府已就出口一批服役超过30年的海上自卫队护卫舰达成一致,这将是日本首次向菲方出口二手...

前沿科技融入文化遗产保护

 当山西应县木塔的榫卯节点内部情况在CT和X光中被详细分析;当X射线探伤、紫外荧光成像等被用来还原海昏侯刘贺身高;当动植物考古展现三星堆人的食谱……一幅现代科技与古老历史交融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图景,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日...

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顺利入轨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月3日17时3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

年轻人的新职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机器人的“教练”

央视网消息:今年4月,在北京进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每一个人形机器人背后,离不开一项新职业,那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是如何让人形机器人练成...

“智驾险”能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兜底吗

  不少车企与保险公司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智驾险”(智能驾驶保险),旨在为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提供保障,减轻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然而这一新型产品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争议和讨论。图为工作人员正在...

在技术浪潮中守护尊严:中欧共议数字人权治理

  6月25日,“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后,与会中欧代表展示“有教无类”的书法作品。  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算法平台深刻塑造全球格局的时代,如何保障人类尊严、自由与基本权利,成为全球...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记者 张强 贾亦夫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利器让...

2025
05/16
13:52
浏览量: 4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