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新生代”铁路设计班组:边疆铁路建设“绽芳华”

“新生代”铁路设计班组:边疆铁路建设“绽芳华”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9-04 06:31:08 | 点击:22706

  王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凌晨4时,在佳(佳木斯)抚(抚远)铁路沿线,一支铁路勘察班组正进行勘察和测量作业。他们来自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由10名平均年龄为23岁的铁路设计师组成。自7月中旬以来,他们要利用凌晨“天窗期”,快速进行数百次的测量和勘察作业,平均每天徒步10公里。

  佳抚铁路是三江平原上唯一的铁路运输线,源源不断的优质商品粮,通过这条铁路线输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据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车务段的最新统计,2022年佳抚铁路各线段累计运输粮食超过15.4万车、逾970万吨。

  1998年出生的王梦迪,今年从中南大学硕士毕业后,成为一名线路设计师。“从佳木斯沿铁路一路向北,放眼望去星罗棋布的粮囤,让人目不暇接。”看着一座座书写着“中国饭碗”“中华大粮仓”等字样的现代化粮食储存仓,让王梦迪生出一份使命感。

  实际上,作为一条以货运为主,兼顾沿线客运的区域干线,佳抚铁路中,最早投用的佳富线追溯至1948年,单线运营、线路速度、到发线长度等技术标准,已难以满足运输需求。同时,受北方高寒地区多年积累的路基、桥梁病害影响,全面改造被提上日程。

  凌晨4时,位于双鸭山市集贤县的佳抚铁路改造工程设计总体组已经忙碌起来,各个班组将准备好的测量工具、矿泉水和干粮打包装车,迅速分散到既有线当日的出工点位上,等待着铁路工务人员带着他们上线作业。

  “这条铁路的‘天窗点’在凌晨时段,我们需要在几小时内,迅速做好线上的桥梁、路基、车站及道口等工点勘察,做好铁路既有设备设施及病害情况调查工作。”长安大学硕士毕业、1998年出生的桥梁设计师田泽敏,一个多月来始终都是凌晨出发上线。因为每天早上9点过后,佳抚线上的车次就会迅速密集起来,高峰期十几分钟一趟车,晨曦的几个小时必须忙碌且高效。

  田泽敏介绍,佳抚线改造涉及47处“平改立”工程,相较新建铁路线,改造工程量巨大。这让改造方案不只要征求铁路部门意见,更要听取乡镇甚至村屯的呼声,这支年轻班组也需一处处道口去现场摸底、调查分析,兼顾改造期间的“便道”设置,最终确定成本控制和实用性俱佳的改造方案。

  同样,项目地质专业每天要在凌晨4点就赶往每个钻机点位进行质量盯控。

  “前段时间的暴雨过后,铁路沿线田间积水尚未退去,面对没过膝盖的泥水,大家套上长靴就冲进了泥潭。”班组中最小的王朴生于2001年出生,走出中国矿业大学校门,到单位后第一堂实践课,就是在暴雨过后的佳抚铁路项目完成。

  他每天凌晨出工,守在钻机现场的泥潭里,从这里踏出成为优秀地质人的“第一步”。“第一次见朴生时,一米九的大个子看着瘦瘦弱弱、白白静静,如今这孩子已是一身小麦色,更像地质人了。” 王朴生的师傅、项目地质负责人吴伟说。

  新员工入职培训后没几天,大家就进驻了项目现场,王梦迪的师傅就是这条铁路改造项目的总设计师。一个多月来,王梦迪迅速完成了角色转换。

  截至目前,佳抚铁路改造工程作为我国东北铁路网的重点改造项目,将实施局部地段增建二线,个别区段新开会让站、延长全线到发线,对曲线地段进行拨移等方式推进改造,并对铁路全线病害进行整治,达到全线提速、扩能的目的;而作为既有线改造,外业调查和勘察测量就成为工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与方案保障。

  正奋战在佳抚铁路改造项目一线的30多名技术人员中,今年参加工作的员工有10名,平均年龄23岁,是名副其实的职场“00”后,他们迅速进驻现场、走上一线,在艰苦的地方绽放“芳华”。

  (图片均由王松摄)

责任编辑:潘晓文

返回首页>>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万荣通过验收

每日新闻网讯(马逢春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质量基础的“基石”,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7月2日至7月3日,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两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万荣通过验收,填补了全省...

南昌推出“一企业一博士”行动 破解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重困境”

 南昌市科学技术局日前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经企业需求征集、博士意向对接、匹配论证及公示等程序,全市87家科技型企业与115名博士(含10个博士团、38名博士)成功结对。  南...

日媒爆日本首次向菲出口二手护卫舰,专家:日菲相互勾结、策应支援的又一案例

【环球时报驻菲律宾特派记者 樊帆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王辉】日本《读卖新闻》6日援引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与菲律宾两国政府已就出口一批服役超过30年的海上自卫队护卫舰达成一致,这将是日本首次向菲方出口二手...

前沿科技融入文化遗产保护

 当山西应县木塔的榫卯节点内部情况在CT和X光中被详细分析;当X射线探伤、紫外荧光成像等被用来还原海昏侯刘贺身高;当动植物考古展现三星堆人的食谱……一幅现代科技与古老历史交融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图景,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日...

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顺利入轨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月3日17时3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

年轻人的新职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机器人的“教练”

央视网消息:今年4月,在北京进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每一个人形机器人背后,离不开一项新职业,那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是如何让人形机器人练成...

“智驾险”能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兜底吗

  不少车企与保险公司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智驾险”(智能驾驶保险),旨在为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提供保障,减轻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然而这一新型产品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争议和讨论。图为工作人员正在...

在技术浪潮中守护尊严:中欧共议数字人权治理

  6月25日,“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后,与会中欧代表展示“有教无类”的书法作品。  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算法平台深刻塑造全球格局的时代,如何保障人类尊严、自由与基本权利,成为全球...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记者 张强 贾亦夫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利器让...

烟台首家5A级室内空气体验中心落户高新区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郭健)6月26日,烟台首家5A级室内空气体验中心正式落户高新区,为民众治理室内空气、享受健康呼吸,打造了实体店,带来了新方案。 据介绍,该体验中心展示了空气治理药剂、净化器、香氛等系...

2023
09/04
06:31
浏览量: 2270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