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车未出门停车位已找好,光谷智能调度近9000个停车位

车未出门停车位已找好,光谷智能调度近9000个停车位

来源:湖北日报讯 | 时间:2025-05-13 09:07:00 | 点击:699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源)高峰期出门办事,到了目的地找不到停车位,这种窘事不少人都经历过。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这一难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5月9日,记者从光谷交通投资集团获悉,其与朗新科技集团携手打造的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首批已纳入19个停车场的8798个停车位,以及28座公共充电站,车位和充电桩信息可在光谷出行APP和小程序上共享,方便车主出行。

打开光谷出行小程序,首屏可见找车位、找充电站、月卡办理、临停缴费、发票开具、房屋租赁等6个功能模块。9日15时38分,记者点击找车位,选择光谷生物城公共停车场,可见768个停车位中有686个空闲;40根快充充电桩有36根空闲,58根慢充充电桩有28根空闲,电价为每度1元。

武汉市民李先生几乎每天都要到光谷拜访客户,找车位对他来说是件头疼的事。“约好了下午3点见面,我必须在通勤时间的基础上留出10到15分钟寻找车位,避免迟到。”李先生说,少量写字楼和停车场在路旁设置了空闲停车位指示牌,但总量太少,且信息有时不准确,很难起到有效引导作用。

停车场联网后,过去“躲在暗处”的停车位与车主建立起了双向信息流通机制。车主出发前打开APP或小程序,轻点屏幕就能做到信息“门清”,省时又省心。不仅如此,接入平台的充电桩还能依托智能负荷管理系统实现充电功率动态调节,在满足车主充电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就像过去餐馆都在线下,到店了才知道有哪些美食、是否满座,如今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APP不仅可以了解推荐菜品,还能在线领号排队,数据顺畅流动打通了一系列信息堵点。”朗新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既能归集和发布信息,还能拆解和分析数据,比如提前预判数小时后出行目的地停车场还有多少停车位和多少充电桩,确保每一座停车场、每一根充电桩都能得到最优配置。在他看来,与光谷交通投资集团的合作,不仅局限于解决眼前的交通难题,而是以“交能融合”为核心理念,通过智能技术推动交通管理的系统性变革。

据了解,19座停车场和28座公共充电站只是初步“试水”,平台预留了拓展模块和共享接口,未来可链接更多写字楼、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的停车位和充电桩,具备将光谷全域纳入“城市交通一张网”的潜力。这一探索在逐步优化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光谷方案”,有望向更多地区推广复制。

延伸阅读》》》

“交能融合”这样描绘智能交通未来图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加速从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的进程中,武汉东湖高新区难以避免地受到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的影响。

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为高峰期的高新大道带来滚滚车流,能否找到车位成为到光谷办事的重要考量。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光谷区域内充电桩等“新基建”的完善程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交通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如何打破信息孤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成为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命题。”朗新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交能融合”或许是有益尝试。

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停车不再只是“存放车辆”的静态场景,而是一个高度智能、实时调度的动态管理平台;充电桩也不再是独立的基础设施,而是城市能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谷交通投资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作为国内首个系统落地的“交能融合”项目,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技术突破。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交通运营体系,不仅实现了停车充电一体化管理,还为交通流量优化提供了助力。实践证明,数据驱动的智慧交通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既优化了出行体验,也降低了交通管理的复杂程度。

二是绿色低碳。以汤逊湖北路光储充综合能源站为例,通过部署390千瓦光伏逆变器和860千瓦时储能系统,站点大幅降低了对传统电网的依赖,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了新模式。光储充一体化,或将成为未来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路径。

三是产业集聚。光谷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智慧交通领域的先行先试,将为“光谷创造”“光谷智造”的技术和产品实现本地化应用创造应用场景,应用与研发的“双向奔赴”将有力助推产业集聚和协同。

上述负责人说,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表明,智慧交通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推进。未来,光谷交通投资集团还将继续深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潜力,推动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的同时优化城市能源调配,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智慧城市发展探索更多经验。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ZER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花一元钱看一场“大戏” “一元剧场”缘何受欢迎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既要重视可及性,也要注重可持续性  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归根到底源自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文化发展奔腾激荡的长河便永远不会干涸  一元钱能干什么?在山东菏泽曹县、甘肃张掖等...

湖北恩施:霸漆文化“追梦人”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的深山密林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女性身影,她挖窝栽树、熬油配漆无所不能……她叫朱黎,是国家二级漆艺师,也是恩施“坝漆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生漆,又称“国漆”或“大...

日本关东地区遭遇“创纪录短时强降雨”

新华社东京9月11日电(记者李子越 梁晨)日本关东地区多地11日下午遭遇强降雨,交通大规模受阻。日本气象厅监测数据显示,在截至下午3时20分的1小时内,东京都目黑区绿丘降雨量达到134毫米。  气象厅当天对东京都多地发布...

世界最大冰山A23a再断裂 面积单次缩减近20%

  俄罗斯北极与南极科学研究所新闻处当地时间9月11日通报称,世界最大冰山A23a再次发生大规模断裂,面积单次缩减近20%。当前其面积仍超过1400平方公里,继续保持世界最大冰山地位。  据该研究所冰河水文气象信息中心首...

尼泊尔首都局势恢复平静

 在尼泊尔出动军队维持秩序后,首都加德满都10日未再爆发示威游行,局势恢复平静,主要商业区部分店铺恢复营业。  尼泊尔军方9日发表声明,谴责一些团体“过度利用当前困难局势,对普通民众和公共财产造成严重破坏”。自当地时间9...

韩国前总统夫人金建希所涉贪腐案24日开庭

  △金建希(资料图)  韩国媒体9月1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定于24日举行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夫人金建希所涉贪腐案的首场听证会。  8月29日,负责侦办相关案件的“金建希特检组”以涉嫌违反《资本市场法》...

传习录丨人民教师无上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走进校园、致信问候、会见交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各种方式对教育工作者表达关心关怀,身体力行弘扬尊师重教美德,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强调,老师应该“做学生为学、为事...

“防窥”又“护眼”?这样的手机膜靠谱吗?

央视网消息:为了保护手机,很多人习惯给手机屏幕贴上保护膜。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中销售的手机膜五花八门。除了保护屏幕,一些商家还宣称自己的手机膜不仅可以防偷窥,还能“护眼睛”,这些说法靠谱吗?  一些商家在商品介绍页向消费者...

中国短剧“出海”势头迅猛 市场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量级

央视网消息: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当前,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4.7亿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逼近7亿美元,增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近4倍。而短剧出海的市场总规模,短期内有望达百亿美元量...

中国气象局:预计9月有3至4个台风或热带低压影响中国

中新社北京9月9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9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今年主汛期(6月至8月)内有14个台风生成,预计9月还将有3至4个台风或热带低压生成,影响华东和华南部海域。  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主汛期...

2025
05/13
09:07
浏览量: 6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机关大楼-goodbye!

机关大楼-goodbye!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