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车未出门停车位已找好,光谷智能调度近9000个停车位

车未出门停车位已找好,光谷智能调度近9000个停车位

来源:湖北日报讯 | 时间:2025-05-13 09:07:00 | 点击:200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源)高峰期出门办事,到了目的地找不到停车位,这种窘事不少人都经历过。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这一难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5月9日,记者从光谷交通投资集团获悉,其与朗新科技集团携手打造的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首批已纳入19个停车场的8798个停车位,以及28座公共充电站,车位和充电桩信息可在光谷出行APP和小程序上共享,方便车主出行。

打开光谷出行小程序,首屏可见找车位、找充电站、月卡办理、临停缴费、发票开具、房屋租赁等6个功能模块。9日15时38分,记者点击找车位,选择光谷生物城公共停车场,可见768个停车位中有686个空闲;40根快充充电桩有36根空闲,58根慢充充电桩有28根空闲,电价为每度1元。

武汉市民李先生几乎每天都要到光谷拜访客户,找车位对他来说是件头疼的事。“约好了下午3点见面,我必须在通勤时间的基础上留出10到15分钟寻找车位,避免迟到。”李先生说,少量写字楼和停车场在路旁设置了空闲停车位指示牌,但总量太少,且信息有时不准确,很难起到有效引导作用。

停车场联网后,过去“躲在暗处”的停车位与车主建立起了双向信息流通机制。车主出发前打开APP或小程序,轻点屏幕就能做到信息“门清”,省时又省心。不仅如此,接入平台的充电桩还能依托智能负荷管理系统实现充电功率动态调节,在满足车主充电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就像过去餐馆都在线下,到店了才知道有哪些美食、是否满座,如今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APP不仅可以了解推荐菜品,还能在线领号排队,数据顺畅流动打通了一系列信息堵点。”朗新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既能归集和发布信息,还能拆解和分析数据,比如提前预判数小时后出行目的地停车场还有多少停车位和多少充电桩,确保每一座停车场、每一根充电桩都能得到最优配置。在他看来,与光谷交通投资集团的合作,不仅局限于解决眼前的交通难题,而是以“交能融合”为核心理念,通过智能技术推动交通管理的系统性变革。

据了解,19座停车场和28座公共充电站只是初步“试水”,平台预留了拓展模块和共享接口,未来可链接更多写字楼、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的停车位和充电桩,具备将光谷全域纳入“城市交通一张网”的潜力。这一探索在逐步优化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光谷方案”,有望向更多地区推广复制。

延伸阅读》》》

“交能融合”这样描绘智能交通未来图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加速从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的进程中,武汉东湖高新区难以避免地受到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的影响。

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为高峰期的高新大道带来滚滚车流,能否找到车位成为到光谷办事的重要考量。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光谷区域内充电桩等“新基建”的完善程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交通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如何打破信息孤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成为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命题。”朗新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交能融合”或许是有益尝试。

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停车不再只是“存放车辆”的静态场景,而是一个高度智能、实时调度的动态管理平台;充电桩也不再是独立的基础设施,而是城市能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谷交通投资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作为国内首个系统落地的“交能融合”项目,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技术突破。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交通运营体系,不仅实现了停车充电一体化管理,还为交通流量优化提供了助力。实践证明,数据驱动的智慧交通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既优化了出行体验,也降低了交通管理的复杂程度。

二是绿色低碳。以汤逊湖北路光储充综合能源站为例,通过部署390千瓦光伏逆变器和860千瓦时储能系统,站点大幅降低了对传统电网的依赖,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了新模式。光储充一体化,或将成为未来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路径。

三是产业集聚。光谷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智慧交通领域的先行先试,将为“光谷创造”“光谷智造”的技术和产品实现本地化应用创造应用场景,应用与研发的“双向奔赴”将有力助推产业集聚和协同。

上述负责人说,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表明,智慧交通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推进。未来,光谷交通投资集团还将继续深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潜力,推动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的同时优化城市能源调配,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智慧城市发展探索更多经验。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ZER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2025年15万预算锁定全能战士!这辆电动轿跑如何成为Z世代出行答案

在 10-15 万这个竞争激烈的电动轿跑市场,仿佛是高手过招的江湖,颜值高的性能不足,智能配置多的安全性又让人担忧。那么,有没有一款车能让追求个性、科技感和安全性的 Z 世代毫不犹豫地下单呢?今天就来深度剖析一下东风奕派...

超豪华品牌在华销量“失速”自主品牌能否重构市场版图

本报记者方超石英婧上海报道超豪华品牌在华销量“失速”之时,自主品牌却在加速冲入这条蓝海赛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在3月份的进口车市场中,受宾利飞驰、欧陆、添越等车型销量下滑影响,超豪华品牌降幅最大,同比下滑33.9...

2025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洞察

本报记者陈燕南北京报道“有些偏僻地方的设备要及时维护,不然出去玩很担心充电。”“高速充电桩太少。”“充电高峰期出现排队拥堵状态。”有不少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映射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合资新势力:从重启到重构

2025年无疑是合资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变革年”。今年,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举措,使其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尽管相关数据显示,前4个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才为6.8%,和4月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总体乘...

私家车跑“顺风”出事故,意外险赔不赔?

顺风车是与他人合意,一同顺路搭乘前往目的地的共享出行方式,因其方便且实惠,受到不少人的青睐。那么,搭乘的顺风车如果出了交通事故,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意外险能理赔吗?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案件。小张是...

“含华量”成合资车企新标签

近段时间,合资车企在智能化上的突飞猛进显而易见。这种进化背后,其实是合资品牌下大力气与国内智驾供应商合作的结果,一些品牌并不讳言此点,并将“含华量”作为一种竞争优势进行宣传。合资品牌如果在智驾方面迎头赶上,再配以传统品牌...

赛力斯连获两大央媒权威背书!以创新破局 重塑中国汽车品牌新高度

在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赛力斯正通过创新实践赢得国家级媒体的高度认可。5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重庆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一文开篇即以赛力斯超级工厂为典型案例,展现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实...

冰雹造成人车损失怎么办?

进入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冰雹会导致一些车辆天窗、挡风玻璃出现碎裂等情况。不少车主关心,保险如何赔付?“冰雹属于自然灾害,车损险涵盖此类损失。如果车主投保了车损险,那么挡风玻璃及车窗破损、车身凹陷(雹坑)、车灯损坏、天窗...

辽宁北票市工业遗产申遗取得重大突破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蒋海东       2025年5月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三宝煤矿、台吉煤矿2片街区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批复》,标志着北票市在工业遗产保护

车未出门停车位已找好,光谷智能调度近9000个停车位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源)高峰期出门办事,到了目的地找不到停车位,这种窘事不少人都经历过。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这一难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5月9日,记者从光谷交通投资集团获悉,其与朗新科技集团携手打造的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

2025
05/13
09:07
浏览量: 20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长安欧尚X7 PLUS车机不升级、缺失手机投屏功能遭集体投诉

长安欧尚X7 PLUS车机不升级、缺失手机投屏功能遭集体投诉

日出千山秀 花开万里香

日出千山秀 花开万里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