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乡村医生刘永生:47载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乡村医生刘永生:47载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8-22 11:32:37 | 点击:6624

秦岭脚下,黄河岸边。

64岁的乡村医生刘永生,被四里八乡亲切地称为“村里的120”。谁家有个急病,一通电话,他就背着医疗箱赶来。

从医47年,刘永生接诊病人少说也有10万人次,出诊万余次。“把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当作一生的事业。”刘永生这样说,也这样做。

“群众有需要,我就马上到”

“永生,你嫂子口吐白沫,咋都叫不醒,你快来!”天蒙蒙亮,接到电话,刘永生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拿起药箱就往村民宋茂林家赶。

对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乡村医生刘永生来说,这样的情况他已习以为常。

一进门,刘永生根据经验判断:是突发脑梗!他赶紧联系车辆,将人送到县医院急救。等病人脱离危险出了院,刘永生又马上带着针灸工具上门治疗。宋茂林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放:“永生,要不是你,人早就没哩。”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不少乡亲对刘永生的评价。

多年前,村民张继邦的老伴在挖药材时摔断了腿,是刘永生爬到坡底,小心翼翼给背回村里。康复治疗一连几年,刘永生的照护不曾中断。

村里的李秀珍老人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身上因病溃烂惹来蝇虫,刘永生为她细致清洗消毒、打针施药,一系列规范治疗让老人病情得到极大控制。

刘永生值守的卫生室里,四壁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多年扎根,村子里谁是慢性病患者,谁得了重症,刘永生心里装着一本厚厚的“健康账册”。会预防、能诊断、会看病、能治疗、会转诊——他为自己定下“15字方针”。

“群众有需要,我就马上到。”刘永生说,“只要身体干得动,就一定让乡亲们在最需要的时候找到我。”

乡村医生刘永生在出诊的路上。(受访者供图)

“乡亲们需要的,我就会学习”

1976年高中毕业后,刘永生回到村里,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后来,又成了乡村医生。

亲身体验上百味中草药,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多次自费参加全国各地知名专家教授举办的特色医疗技术培训班,护送患者去上级医院时详细记录如何救治用药……刘永生边看病、边学习、边琢磨。

他忘不了母亲反复念叨的事:两岁那年,刘永生右腿出了意外,家里没钱看病,母亲急得放声大哭。村党支部知道后,动员大伙儿三角五毛共凑了20块钱,及时治好了他的病,才没落下残疾。

“娃呀,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当个医生,不要忘了乡亲们给咱的帮助。”母亲的话一直响在他的耳边。

白天忙着接诊出诊,到了晚上,刘永生就在卫生室铺张床,剪贴好搜集的方子,写下检查复诊的体会。“乡亲们需要的,我就会学习。”为了一个问题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是常有的事。

中医的针灸拔罐、推拿按摩、手法复位,西医的导尿、洗胃、接生,针对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年的学习实践,刘永生总结掌握了一套方便快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子:“能让乡亲们在村里治好病的,就不让他们来回奔波!”

乡村医生刘永生在给患者看病。(受访者供图)

“把治病救人的事业继续做下去”

一度,家人也劝过刘永生“走出去”挣钱。

想到那些弥留之际不喊儿女却喊着自己名字的患者,想到有乡亲说的“儿子在电话里,永生在我身边”,刘永生坚定了在村医岗位上继续干下去的决心。

春去秋来,一袭白褂走村串户,他也亲眼见证了基层卫生事业和乡村振兴的长足发展。

“过去给病人复诊,天晴一街土,下雨满街泥,一个药箱一把伞,一方铺盖路上盖。”刘永生回忆。

如今呢?村卫生室成了五室分离的标准化卫生室,可以化验、制氧、做心电图。刘永生用一段顺口溜来形容:“道路平、路灯明,卫生室门前停有120,如果有人疾病发,十分钟后到他家。”

刘永生的儿子刘博,毕业后也成了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孙女上大学也选择就读医学专业。刘博说:“父亲从医时对病人的态度,勤勉好学、认真钻研的劲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乡亲们对父亲那种亲热和尊重,也让我对这份职业越发热爱。”

问到什么时候退休,刘永生这样作答:“年过六十不算老,农村医疗只管搞,胸中只要有口气,背上药箱不放弃。”

他说:“我要把治病救人这个事业继续做下去。”

乡村医生刘永生入户看望患病群众。(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仝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全国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8.5%

记者今天从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重点治理食材验收不严格、加工操作不规范、后厨卫生不达标、“三防”设施不齐全等突出问题,压紧压实校方和经营方食品安全主体...

透过数据看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群众健康有“医”靠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1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卫生健康工作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坚...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60项 位居世界前列

国新办今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北京中轴线遗产点鼓楼  发布会上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国新办今日(9月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介绍,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

何止“上头”?还有风险!小心抓娃娃机“变种”

原本只是商场一角的休闲项目,抓娃娃机却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蔓延,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方式。随着抓娃娃机不断更新换代,各类“新玩法”接连出现:细小塑料玩具被搬进机台,活体动物也在娃娃机内供人抓取,循环兑换机制则让孩子们深陷其中...

法考本周六日开考,北京为全国最大独立考区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将于9月13日、9月14日分两批次进行。记者从北京市司法局获悉,北京考区客观题考试报名人数达47000余人,继续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考区。今年客观题考试北京共设置38个考点,分布...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农业农村、百姓生活、交通运输、新兴领域、安全生产等方面。本批标准发布后,将在助力农业生产、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

在慢生活里感受古城韵味

  图为巍山崇正书院里可逆式设计的先锋书店书廊。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古建筑集聚,如何保护?记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即将倒塌的旧书院改造为新书店,变成了网红打卡点;曾...

多发性骨髓瘤:骨骼 “无声的破坏者”,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没有外伤,却突然腰痛难忍,检查后竟发现是骨骼被‘蛀空’了”“体检时偶然查出贫血,进一步检查才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常以 “隐匿” 的方式伤害身体,尤其是骨骼系统,被称为 “无声的破坏者”。作为一种...

儿童肺炎不是 “小毛病”!早期识别这 3 个症状,避免延误治疗

“孩子咳嗽发烧,是不是普通感冒?”“吃了几天药不见好,会不会拖成肺炎?” 秋冬季节,儿科门诊总能听到家长们类似的焦虑询问。在很多人眼中,肺炎只是 “严重一点的感冒”,但数据显示,肺炎是我国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2023
08/22
11:32
浏览量: 662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