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目前还坚守讲台的最高龄乡村教师。
9月6日,叶连平前一天刚刚度过98岁的生日,又坐在马鞍山市红星中学千人礼堂的讲台上,为全市首批“叶连平工作站”的志愿者老师上起了“开站第一课”。
台下座无虚席,不仅有在校学生,还有来自全市的教师代表。对全市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一课,弥足珍贵。
“有些特殊的英文单词,千万不能小写;有些汉语的用法,一定要规范……”叶连平上来没讲什么大道理,他用一贯的幽默语态列举了学生曾犯过的“小错误”,这些看似可以忽略的问题,却直指乡村教育的痛点。他坦言,自己长期在乡村教学一线,深知目前城乡教育水平还存在差距,而缩小这种差距是乡村教师的责任所在,也是“叶连平工作站”的意义所在。
每一堂课似乎时间都不够用,叶连平当天的第一课又在依依不舍中结束。要知道,对于50岁才重返教师岗位的他来说,每一天、每一堂课,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只想着把蹉跎的职业生命找补回来。
40多年前,叶连平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工作。他一头扎进教学教研中,大胆尝试改革,首创中学语文“四步教学法”,并在全市得到推广。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
1991年9月,超龄3年的叶连平从卜陈学校退休。他的学生、后来的同事居平树回忆:“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他泪流满面,伤心至极。”此后,叶连平继续以代课教师的身份,留在他痴迷的讲台上。
2000年7月,已经退休多年的叶连平发现村里留守儿童学业无人辅导,于是把自家的房屋腾出来,义务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这一干,就是25年,辅导学生超2000名。直到今天,他还在坚持授课。
弓着腰,眼睛几乎贴在作业本上,这样的剪影,重复出现在他的岁月中,令人动容。
叶连平辅导学生,不仅分文不收,还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2012年,他拿出两万余元积蓄,设立“叶连平奖学基金”,至今已发放50余万元,累计奖励学生460余人。
叶连平的事迹在当地引发强烈的精神感召,越来越多的“叶连平”加入支教行列。
自2019年起,马鞍山市李明玉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和县的教师志愿者持续开展“我帮叶老上一课”主题活动,共计有上百名教师参与。
今年65岁的王家胜是和县濮集初中退休英语教师,当年正是受到叶连平事迹的启发和鼓励,创办了和县濮集留守儿童之家,走上了相似的公益之路。
王家胜把自家4间炕坊改造成教室,家里能找到的桌椅板凳统统搬了出来。2014年寒假来了23个孩子,2015年年初有了80多个孩子。他忙不过来时,退休教师戴昌宏、邰凤翔就过来帮忙。
现在,留守儿童之家有5个班、130多个孩子,志愿者团队从4人扩大到16人。王家胜又把家里的6间炕坊腾出来建成多功能教室、阅览室、乒乓球室等。
后来,他又联系到安徽师范大学、扬州大学、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支教团,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给学生补课,同时开展体育、手工、音乐等课程教学。
“叶连平老师身上的‘烛光’精神告诉我: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只要我还走得动,这团火就会一直烧下去。”王家胜感慨道。
为了传承、弘扬叶连平的“烛光”精神,引导全市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马鞍山市探索设立“叶连平工作站”,经过前期筹备,今年首批工作站设立在和县乌江镇中心小学、含山实验学校等7所学校。将聘请高级职称教师或骨干教师担任主持人,吸纳一批在职或退休教师,开展师德传承、教育教学与青年教师带教,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帮扶。
“学习叶连平老师,成为叶连平老师,用行动诠释担当,用奉献温暖他人,推动形成‘我们都是叶连平’的浓厚氛围,薪火相传,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马鞍山市红星中学正高级教师桂芳在活动现场倡议道。
作为一名80后骨干教师,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中心学校的张文娟是第一次现场见到叶连平,作为教师代表,她的发言几度因为激动而哽咽。
“听说学校要设立‘叶连平工作站’,大家都踊跃报名,初步遴选出40多名老师,今后要根据各自学科和时间进行排课。”张文娟表示,“在叶老师面前,豪言壮语都显得过于浮华,纯粹、简单、踏实,才是对他最好的致敬!”
在当天的活动中,叶连平为“叶连平工作站”授牌,为教师代表颁发聘书并赠送教鞭。他还特意展示起跟随自己几十年的教鞭——一个废旧的羽毛球杆,前端已经锈迹斑斑。
“教鞭就是我们手中的枪,你们要带着它奔赴教育强国的最前线。”叶连平勉励接过教鞭的年轻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并打趣道:“我这个教鞭可不能给人,原谅我这回小气了,因为它是我的枪!”
他高举着手中的“枪”,用力挥舞着,一遍又一遍。台下全体起立,响起“我们都是叶连平”的呼号,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