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白夜破晓》:“烧脑度降低”是否有意为之

《白夜破晓》:“烧脑度降低”是否有意为之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30 16:52:54 | 点击:321

作者:杨文杰

作为《白夜追凶》的续篇,《白夜破晓》在优酷上线一周后评论出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原班人马细节还原尘封的“那个味道”诚意满满,是长剧IP穿越周期的典范;有人则对喜剧元素变多产生不适,对案件简单、烧脑度降低感到失望。

白夜破晓导演回应剧情“烧脑度降低”

白夜破晓导演回应剧情“烧脑度降低”

潘粤明饰演关宏峰 王泷正饰演周巡

白夜破晓导演回应剧情“烧脑度降低”

白夜破晓导演回应剧情“烧脑度降低”

导演刘英剑

对于网友的争议,日前,《白夜破晓》导演刘英剑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从主创角度阐述了续篇制作的考量。

理性上严谨感性上克制

刘英剑七年前是《白夜追凶》的摄影与“粉丝”,7年后,他成了“书接上回”的主导者。“《白夜破晓》的剧本7年前就有了,我2022年接到导演工作,对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面对新观众还是老观众,答案是新老观众我们都要兼顾,都要满足。”

《白夜追凶》当年之所以有横空出世的效果,是它独特的“白夜味儿”。此前的国产罪案剧,多以美剧、日剧为参考,虽然结构精巧,但是和中国人的文化情感存在隔阂。《白夜追凶》是中国人自己的刑侦故事,根植在本土的亲情关系和情感基因之中。

从目前更新的剧情来看,《白夜破晓》坚持了不煽情的硬汉气质,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决策去体现人物感情,尤其是关宏峰和关宏宇之间的兄弟情。情感和情绪的差别在于,情感是有逻辑的,在“爽剧”成为流行趋势的当下,这种内敛情感依然具有独特价值。《白夜破晓》的另一个坚持,是主线和支线的紧密钩织,确保让每一个单元案件的叙事线索最终都回归到主线上。在理性上严谨、在感性上克制,成为主创们共同的心锚。

破案难度降低是有意为之

针对观众目前反馈案件偏简单、破案难度降低不够烧脑等问题,刘英剑回应说,他认为悬疑剧无论镜头语言、故事外壳如何表达,最终讲述的还是人性,这也是《白夜破晓》较前作不一样的挑战,“我们不是通过推理案件的难度或者高智商悬疑感去吸引观众,而是把人性放在前面,把案件慢慢的往后放。同时每一个案件的辅助作用也是帮助主角团成长。”

在刘英剑看来,让《白夜破晓》里人物的变化有“味道”,更能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比如关宏峰变得没有那么一意孤行了,关宏宇也表现出了睿智的一面,周巡不再碎言碎语。“更像是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有一天真的长大就要离开我们了,且看且珍惜吧。”

同时他还表示,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是高智商犯罪,当下选择的案件看似很简单,但恰恰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让观众看到身边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打拐、虐宠等案件也在呼吁大家多关注这一类的案件,避免悲剧再发生。”

观众的热情是最大鞭策

通过人物成长,《白夜破晓》完成了前作的延续,而叙事风格相较前作,同样有坚持有创新。重视细节、镜头审美、演员表演等优点既维持“原汁原味”,又有很多独特的当下的元素。

例如被网友津津乐道的名场面:关宏峰把肺鱼“老虎”炖了,鱼缸里换成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寓意兄弟再次合体。”在第一季《白夜追凶》中,关宏峰和关宏宇换衣服交接的场面则几乎不再出现,二人切换得更流畅丝滑了。

刘英剑回应说,这也是筹备阶段着重研究后的结果,“第一季两人换衣服交接手机钥匙看多了,第二季尽量避免重复,开篇的时候关宏峰和关宏宇在汽车里交接,我们用了360度环形轨道让哥哥进来坐到后座,转过来弟弟已经穿好衣服从前座出去;小孩案周巡追逃跑的那个人交接,大家都知道就是关宏宇;四月杀手案里面关宏峰和杀手打完架浑身都是泥,关宏宇带着一身泥来到市局,这个交接我们是留给观众去想象的。”

熟悉《白夜追凶》的观众对于其光影调度和镜头切换印象深刻,这种寓意黑夜白天及兄弟二人身份的镜头语言,为整个故事的完成度大大加分,当时身为摄影指导的刘英剑功不可没。第二季转换到导演身份,对于拍摄层面的把控,他反而有新考量,“不要让影像来影响故事,所以把摄影机藏起来——这是我们提前设定好的,事实也是如此完成的。”他以曲弦出场的戏为例,曲弦和周巡聊天,让曲弦在画面的上方,让周巡的头在画面的下方,产生一种压迫感,“剧中这一类镜头设计很多,但是观众在追剧时几乎感受不到镜头有多特别,因为我们不想让观众被镜头带跑偏。现在为止很少有人提影像层面上的话题,这个结果是我想要的,不希望观众说摄影风格太强烈了。”

开播至今,刘英剑密切关注观众的反馈,“我们预埋的包袱点、前后呼应的彩蛋都被准确地挖出来了,观众的热情对于创作者来说真的是最好的鞭策。”他也希望在观众的友好和期待下,“白夜”系列能继续延续下去。(杨文杰)

责任编辑:王目雨


【作者:杨文杰】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戛纳引关注

当地时间5月13日,第7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迎来一位“特殊嘉宾”——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这部融合科技与文化、交互与叙事的创新之作,在戛纳进行了海外首映。这部作品运用虚拟现实与实时定位技术,将平面影像拓展为...

国产动画“出海”升级

图①:《哪吒之魔童闹海》俄罗斯海报。图②:《凸变英雄X》中国大陆海报。图③:《罗小黑战记》格鲁吉亚海报。图④:《白蛇·缘起》美国海报。图⑤:《时光代理人》日本海报。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5月7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海外...

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

【影视锐评】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作者:何国军 周 怡(分别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前不久,国家电影局首次为虚拟现实电影颁发“龙标”,《唐宫夜宴》和《隐秘...

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

【文艺观潮】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作者:孙子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讲师)推动本土类型创作,加强中国类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是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在...

巧妙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

图为《绝密较量》剧照。片方供图国安题材谍战剧《绝密较量》迎来大结局,引起观众热议。该剧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重重博弈,通过真假难辨的人物身份与虚实交织的技术迷宫,精彩勾画新时代国家安全防线上的隐秘斗争。传统谍战剧往往依托战...

《折腰》热播:古偶剧的破局与新生

《折腰》海报。图据电视剧《折腰》官微□雷蕴含近日,电视剧《折腰》开播,在古装剧市场陷入同质化泥潭的当下,它却以傲人之姿实现突围。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排出原汁原味的京味儿戏 不能丢了土腥味儿

作者:张 嘉杨立新像一坛陈了五十载的醇酿,外表透着质朴劲儿,内里却沉淀出绵柔,这是北京人艺老戏骨才有的功夫——市井烟火与翰墨书香在岁月里勾兑得恰到好处。杨立新说话时常带笑意,举手投足间流淌的幽默总能引发听者会心一笑,但谈...

《折腰》做对了什么?跳出“恋爱脑”

近日,肖战主演的《藏海传》开播来势汹汹,古装剧《折腰》热度飙升,剧集市场话题不断,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目光。《折腰》播至15集,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骑自行车上班的市长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1989年4月25日清晨6点,辽宁朝阳的柳城早市已热闹起来。身着便装的市长刘相荣推着他那台白山牌自行车,带着城建、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查。这是他上

《以美之名》呈现出医疗剧的新样态

医疗剧是职场剧经久不衰的类型,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港剧《妙手仁心》到新世纪之初的日剧《白色巨塔》、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不知有多少80、90后的电视儿童是因为看了这些作品而树立起救死扶伤的人生理想。而2012年的《心术》和...

2024
11/30
16:52
杨文杰
浏览量: 32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