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03 18:49:01 | 点击:104

 

闫家成


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组摄影作品展出,其中一组作品曾先后入围韩国东江国际摄影节、以色列国际摄影节和罗马艺术周。这些照片中,有闫家成居住的小区晚间休闲散步的居民、来去匆匆的外卖小哥,也有春运中返乡的打工人……32岁的闫家成生活在广州,白天他是一名“上班族”,下班后他拿起相机,去拍摄路上的普通人。他也曾被工作困住,通宵加班,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睡觉,摄影让他看到了更多普通人和他们的生活。闫家成逐渐发现,这些凭直觉记录下的人与瞬间,其实就是平常生活中的有趣与不平常。

  走在路上

  看到什么就把它记录下来

  读大学的时候,闫家成什么都想尝试,写作、摄影,甚至拍电影。2016年,闫家成从大学中文系毕业。步入社会刚工作时他特别忙,时常通宵加班,下班后除了睡觉无心再做其他事,空闲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能做的事相对比较有限,拍照成了我那时的一个最优选项。”闫家成说,拍摄这件事,只要有一台相机或者一部手机就能完成,算是自己业余时间可以轻松去实现的爱好。

  工作几个月后,闫家成攒钱买了一台价值4000多块钱的理光二代相机,外观小巧,方便携带。“轻巧是我对相机的一个要求,能随时带出门,快速记录身边的人和事。”闫家成说,对摄影而言,这算不上一台特别专业的拍摄设备,“但我并不在意,相较于钻研摄影技艺和参考各种参数,我把拍照这件事交给了直觉。看到了、拍下来就可以了。”

  真正开始拍照源于一次偶然。2017年,闫家成旅游回来在深圳的一个高铁站等车时,拿起相机在高铁站里拍了一些照片,“现在回头看,其实平平无奇,但就是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己可以做摄影这个事了。”

  最开始拍照时,闫家成会把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当时我还没那么自信”。后来,他尝试把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上,渐渐开始有人关注他的作品。

  毕业后闫家成换过几次工作。做过营销策划,也在游戏公司工作过。因为兴趣,他转行成为一名UI(用户界面)设计师。每天很早出门,八点半准时到公司打卡,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下班。开始摄影的前几年,闫家成几乎每天都会出去拍照,“走在路上看到什么,就把它记录下来”。

  不止是下班后会去走走,拍照。很多假期、空闲的时间,闫家成都在想拍照这件事。他在江苏连云港的一个小县城长大,每年都有很多人走出这里,出国务工。他从小就对这些人的生活感兴趣。每次过年从广州回老家的时候,他都会想,这里还有什么能被记录下来。

  2019年的春节,闫家成去了新加坡,想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在那里工作的中国人。后来素材不够,便用文字写下了这些见闻。他的相机也记录下他们在新加坡的生活状态:睡在工作大楼的地上、住在挂满衣服的出租屋,还有他们出现在繁华街道的样子。“通过日常的观察,我看到了这些身处异乡的普通人身上的坚韧和艰辛。”闫家成说。

  悉心观察

  拍下街市人间烟火

  闫家成拍摄的很多内容都来自身边,居住的小区、公司附近、上下班路上看到的人和事。身边的东西总是很寻常,但在他看来,正是这种寻常,看久了反而能发现其中有意思的地方。他曾经很多次经过小区楼下的公交站,直到有一次他注意到,公交站的广告牌不挂广告时就是一个“明晃晃”的大灯箱,他利用这个广告牌做背景拍下了很多在此经过的路人和等车的人。

  2021年,闫家成和女友搬到了距离广州市中心50公里的郊区居住。这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区域,靠着河流、香蕉林和稻田。刚开始这里几乎是一块“蛮荒之地”,来这儿居住的人像是“被困在这个地方了”。因为没有什么可供休闲的公共空间,回家以后只能待在家里,或者在自己的小区里溜达。直到小区边上的河道修好,沿路装上了路灯,小区居民散步、遛狗、运动终于有了去处。“河对岸是村子和农田,路灯照耀下这条路就像是舞台,来往遛弯的居民成了舞台上的演员。”闫家成说。

  他用相机拍下他们,躺在摩托车上听歌的大哥、卖气球的老奶奶、野餐的情侣、散步的阿姨、放烟火的一家人……随着来往的人变多,这里开始出现卖东西的小摊贩,一时之间热闹非凡。后来小摊贩又换成开着车卖咖啡、小食的年轻人。“这条街容纳了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这般人间烟火,总让人心生眷恋。”

  闫家成记录下这些人和这条街的变化,取名《城郊之夜》。照片先后入围了韩国东江国际摄影节、以色列国际摄影节和罗马艺术周。

  去年6月,闫家成准备从居住的小区搬走。他在这个小区居住了三年多,每天上下楼都会遇到负责清扫的清洁工阿姨,和她慢慢熟悉了。有一次过年闫家成回老家,暴雨导致下水不通畅,水把房间淹了,阿姨找物业把门打开后帮他清理了房间。还有一次他忘记拔钥匙,就挂在门上,阿姨帮他收好,下班后还给了他。他送给阿姨两盒巧克力,与阿姨的联结就这样越来越紧密。他无意中发现,阿姨的休息区域就是楼梯间的狭窄角落,那里放着一把不知从哪里搬来的旧椅子。

  闫家成跑遍小区里的十几栋楼,发现每栋楼都有这样一个角落——狭窄的楼梯间和一把旧椅子,这就是清洁工们的休息区。“它一直在我的生活里,只是之前我没有发现。”此后,他在网上花40块钱买了一把手电筒,用手电筒照亮这些角落,拍下了一组照片。在这组被命名为《清洁工人的休息角落》的照片中,那些颜色、材质各异的旧椅子上挂着清洁工们装在小袋子里的随身物品,闫家成用手电筒打下的那束光,让这些角落变成了一个个明亮的小舞台。

  闫家成像往常一样,把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转发、讨论,关于为清洁工设置休息区域的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

  蹲守拍摄

  窥见普通人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曾拍摄一个“家和万事兴”主题,“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挂‘家和万事兴’,我想用照片把这些记录下来”。有人看到照片发来私信,向闫家成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通过创作,闫家成与陌生人建立起了联结。

  “一些作品也带来网友对公共话题的讨论和关注。”闫家成说,拍过清洁工后,他开始思考如何记录外卖员,“我把拍摄地点选择在广州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那时我站在路口的花坛上,拍摄来来往往的外卖员们。十几分钟,拍下了四五千张照片。”

  回到家后,闫家成逐个将照片中的外卖员人像从照片中提取出来,“抠了四五千张图,手都抽筋了。”他利用AI将所有人像集中在一个街道背景下。他给这个作品取名《十五分钟,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外卖员们》。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之后,很多媒体将这些照片用作新闻封面和配图。

  最近几年,几乎每年的春运闫家成都会带着相机去广州火车站拍返乡的人。即便交通方式变得更为多样,但是每年春运期在火车站等候返乡的人却并没有变少。2021年春运时,闫家成记录下人们返乡的行李。有装满干粮的塑料桶,有塞得满满的蛇皮袋,还有大大小小的老式旅行包。“旅行包上虽然写着旅游,但却不是他们的目的。”

  很多时候,闫家成喜欢默默观察,观察触发的思考往往成为他拍下照片的契机。2022年,他曾经去到深圳龙华,想到富士康附近转转。但在路上却被十字路口的石墩子吸引,这些石墩子通常被用来防止机动车占道,“龙华的石墩子上面个个布满了伤痕,有的反光条都被蹭掉了。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些其实都是电动车快速经过时留下的痕迹。后来我想深圳可真是一个特别忙碌的城市,这可能是细微处一个城市的特质。”

  闫家成的观察总是着眼于那些让人们熟悉又平常的人与事。因为都是下班后出门拍照,很多照片的主题也是关于“夜晚”。他有一个作品名为《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有时候我觉得白天走的路晚上会对它感到陌生,反过来也是这样,晚上看起来很有故事感的街道,白天看起来又格外现实。”

  记录生活

  从现实中延伸至网络

  闫家成一直保有记录的冲动,“我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想要把看到的一些东西表达出来。”这种记录从身边延至更远处,有时也从现实中延伸至网络。除了摄影,闫家成也创作过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他曾将“58同城”社区里人们分享的生活、求职和工作中的迷茫困顿截取出来,形成了一组截图作品。

  如今,在微博上,这些截图有40多万次点赞。在1.5万条评论中,一个个普通人讲述自己的生活和他们的所见所闻。“当然,这个不能算是一个作品,它仅仅是一种发现,但这些关于职场和普通人生活状态的内容却能触动很多人。”

  从毕业到现在,闫家成一直在工作,几乎没有长时间地休息过。用业余时间摄影已经持续了八年时间,这期间闫家成从未系统性地学习过摄影,自认“技术也糟糕”,但他有敏锐的目光,在自己的生活边界内,他试图找到这些普通人在意什么、想要什么。

  即便大部分的创作都在下班后完成,但闫家成也能感受到,这些年大家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忙,自己拍照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有天他跟女友分享自己拍到的夕阳,但女友说因为公司领导建议大家晚上九点以后再下班,她觉得自己以后很难再有闲暇欣赏美丽的夕阳了。在一场演讲中,他分享了这个故事,同时给观众展示了一张夕阳的照片,他希望大家能看到每天平常又美好的夕阳。(编辑:刘布   审核:同期声)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在祖国的西部生根发芽

  编者的话  青春是一粒播撒希望的种子,在祖国西部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青年志愿者迈着坚定的脚步跨越山海而来,将知识化作春风,将爱化为雨露,滋润一双双或带着迷茫、或满怀憧憬的眼睛。从伊犁河谷的薰衣草到青海湖畔的格桑花,从课...

谈海玉:离不开的那曲

谈海玉去县里的基层医院指导。 受访者供图  当谈海玉决定离开那曲时,距离第一次踏上这片平均海拔4500米的土地已经过去了19年。  她是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2003年,大专毕业后来到那曲市人民医院(2018年前为“那曲地...

别轻易将未来交给“名师”和AI

 花高价购买填报服务、用AI填志愿……如何看待当下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现状?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以避免权益受损?《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带着问题采访了西南政法大学公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尚东和教育专家李一陵。  杨...

张自忠:以身殉国 慷慨明志

张自忠烈士陵园坐落在重庆市北碚区双柏路516号。“街道门牌号特意使用与张自忠殉国日期相同的数字。”北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谢霞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与日寇搏杀后壮烈殉国。  张自忠是第二...

王青:造车,只咬了一口的“苹果”

中新经纬3月1日电 (宋亚芬)据媒体报道,苹果已决定放弃长达十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消息一出随即引发全球汽车界高度关注。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网络发表评论称其为“一家汽车公司的自然状态是死亡”。理想汽车CE...

崔东树:2025年5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34.7%

财联社6月30日电,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中国2025年1-5月达到世界汽车的34%的份额,中国车企年初较低是春节因素的正常体现。随着政策刺激效果显现,3-5月开始中国车市走强。5月中国汽车的世界销量份额回升到34...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郁仁壮: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南海

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有一座如明珠般闪耀的小岛——赵述岛。这里海天相接、风光旖旎,却也有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艰苦环境。  90后青年郁仁壮是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赵述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赵述岛,他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2025
07/03
18:49
浏览量: 10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