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王树增的书店,除了书啥都不卖

王树增的书店,除了书啥都不卖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24 16:21:04 | 点击:381

本报记者  孙丛丛

在山东济南,从大明湖南门出发进入县西巷,沿着弯弯绕绕的石板路往巷子深处走,就会看到一块原木色招牌——不贵书店。

不贵书店最近一次“出圈”,是因为店员小黑向书店老板王树增请假3天,说要回老家帮家里收白菜。王树增听说后,以高出市场采购价的价格包圆了店员家一万多斤大白菜,然后免费送给书友,既解决了店员的烦心事,也让老书友、新顾客得到了实惠。

这件事让王树增在社交平台“火”了几天,有人夸赞他“局气”,更有书友晒出领到白菜后做出的美味佳肴。

白天“摸鱼”,晚上卖书

王树增给人的印象与想象中书店老板的儒雅形象截然不同,他不修边幅、性格慢热、不爱讲客套话,如果不多聊几番,很容易凭第一印象把他当作个“怪人”。但深聊之后会发现,这个人很热心,想法犀利又独到。

就是这样一个略显沉闷的人,几年如一日地在朋友圈跟书友分享与阅读有关的故事。采访时,他最新的推文是关于一套《木壳收音机》的书籍,洋洋洒洒千余字,包括自己的读后评价、对作者苏童一系列作品的印象等,堪称不折不扣的商品“使用说明”。他写道:“在这套《木壳收音机》中,你会看到一个与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中迥然不同的苏童,你会跟着他去桑园,去香椿树街,飞到他的枫杨树故乡,以及其他一个个异域。”

开实体店前,王树增曾在一家民营医院做文案,用他的话说,是“白天‘摸鱼’,晚上卖书”。一下班,他就骑上三轮车出去摆书摊,所到之处包括泉城路、泉乐坊等热门地段和多所高校。“从2012年起,我就到处摆摊,之所以选择卖书,一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二来可以补贴生活。”王树增说,因为他只卖正版书,在选书上也不功利,经年累月,聊得来的书友越聚越多,几年下来,他的书客达到了1.5万余人。

2015年,王树增从医院辞职,抱着服务好读者的决心,准备开一家实体书店。朋友见状纷纷劝阻:开实体书店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房租、水电、人工等开支,哪能不管不顾“做情怀”?

不贵书店   受访者供图

开书店的事被书友知晓后,却是另一番反馈,有热心书友为王树增牵线搭桥,介绍了如今这处门面房——不临街、不热闹。人们质疑,能走得远吗?王树增没多想,他说:“我一心想开店,遇上房东人好、房租要价低,这就足够了。”

2017年,经过一番筹备,王树增的书店终于开业了。一连几个月,顾客来了一拨又一拨,店名他却没想好。“他们家书好不贵!”听到回头客这样向朋友们介绍,他直截了当,就用“不贵”做了店名。

“这个名字好记!”王树增说,好而不贵的书,正是不贵书店的一种姿态。

“除了书啥都不卖”

不贵书店的姿态不止一种。开业至今,书店不经营咖啡、文创,也没有陈列精致的小点心,除了卖书,啥都不卖。有人好奇地问王树增,为什么要开一家如此纯粹的书店?问的人多了,他找人写了个告示贴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作为回答——为了赚钱。

实际上,王树增并没有那么在乎钱。店里的黄金位置都留给了小众书,一些畅销又盈利快的热门杂志、教辅书他不愿意卖。他还坦言,店员没有受过图书上架的专业培训,店里的陈列全是任意摆放,就图个简单随性。

在许多书友眼里,不贵书店虽然“颜值”一般,老板王树增选书的眼光却颇为独到。“低价、正品、选品好,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书籍很有格调,是我喜欢这家书店的原因。”在不贵书店的“回头客·说”留言板上,一位署名“飞鸿踏雪”的书友这样写道。

“想要拿到品质高、折扣低的好书,只能靠多拜访和加大进货量来打动出版商。”王树增说,他近期分享的《好看的中国文学史》上下册,就是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推荐后拿了样书,又分发给身边有专业背景的朋友阅读“品控”,才开始上架售卖。“其间,我对编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埋没这套好书,最好的方法就是便宜一点、再便宜一点,努力让更多人知道它’。”王树增说,最终他凭着诚恳、执著打动了编辑,价格也“打”了下来,毕竟在不贵书店,好价格与好内容一样重要。

经营图书多年,王树增与多家出版社的编辑及各地书商成了好朋友,经常光顾这里的读者也不乏作家、文化名人。其中,他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把顾客变成了家人。在王树增还骑着三轮车摆摊时,李永华便是他书摊上的一名常客,交往两年后两人正式步入了婚姻殿堂。

“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读者能够面对面交流,在带来体验感的同时,也会有一些美好的故事发生。”王树增始终认为,在反映城市文化品位、为顾客提供独特社交互动方面,实体书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不贵书店和它的读者们  孙丛丛 摄

“经营很难,但不想因此而变”

为了赚钱而开书店,当真赚到钱了吗?

“靠着这个书店,我买了房,虽然大钱没有,起码衣食无忧。”对这个问题,王树增并不回避。但他也犯愁,毕竟钱都换成了书躺在仓库里,就算天天客流不断,压着的成本也不能一下子周转出来。

当今,实体书店的生存面临很大挑战,王树增却坚信,他潜心维护的5万多人的读者群,正是书店生存的坚实后盾。王树增说,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线与顾客互动,回复他们的咨询,为及时了解书友的需求,光手机就买了好几部。

王树增还通过微信小程序开了线上版不贵书店,忙的时候,母亲会帮忙打理仓库,负责打包、发货和盘点。“线上平台也没有多余的噱头,偶尔荐书或做些推广活动,价格与线下一样,每单再收5元邮费。”王树增介绍,目前线上书店的关注人数约3.6万,回头率达23%。

近来,还有人在刷到短视频博主的探店视频后主动上门面试,一位爱读书的山东大学博士生就在店里做兼职。

“在电子书、短视频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不贵书店的纯粹能撑到什么时候?”记者问。

“没法预测,也不想预测。”王树增说,他只管闷头往前走,立足本土,做济南“第六好书店”。至于为什么是“第六好书店”,这是王树增自封的,没人知道第一至第五是谁,只代表他的一种处世态度——“做好自己,不争第一”。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戛纳引关注

当地时间5月13日,第7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迎来一位“特殊嘉宾”——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这部融合科技与文化、交互与叙事的创新之作,在戛纳进行了海外首映。这部作品运用虚拟现实与实时定位技术,将平面影像拓展为...

国产动画“出海”升级

图①:《哪吒之魔童闹海》俄罗斯海报。图②:《凸变英雄X》中国大陆海报。图③:《罗小黑战记》格鲁吉亚海报。图④:《白蛇·缘起》美国海报。图⑤:《时光代理人》日本海报。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5月7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海外...

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

【影视锐评】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作者:何国军 周 怡(分别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前不久,国家电影局首次为虚拟现实电影颁发“龙标”,《唐宫夜宴》和《隐秘...

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

【文艺观潮】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作者:孙子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讲师)推动本土类型创作,加强中国类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是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在...

巧妙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

图为《绝密较量》剧照。片方供图国安题材谍战剧《绝密较量》迎来大结局,引起观众热议。该剧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重重博弈,通过真假难辨的人物身份与虚实交织的技术迷宫,精彩勾画新时代国家安全防线上的隐秘斗争。传统谍战剧往往依托战...

《折腰》热播:古偶剧的破局与新生

《折腰》海报。图据电视剧《折腰》官微□雷蕴含近日,电视剧《折腰》开播,在古装剧市场陷入同质化泥潭的当下,它却以傲人之姿实现突围。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排出原汁原味的京味儿戏 不能丢了土腥味儿

作者:张 嘉杨立新像一坛陈了五十载的醇酿,外表透着质朴劲儿,内里却沉淀出绵柔,这是北京人艺老戏骨才有的功夫——市井烟火与翰墨书香在岁月里勾兑得恰到好处。杨立新说话时常带笑意,举手投足间流淌的幽默总能引发听者会心一笑,但谈...

《折腰》做对了什么?跳出“恋爱脑”

近日,肖战主演的《藏海传》开播来势汹汹,古装剧《折腰》热度飙升,剧集市场话题不断,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目光。《折腰》播至15集,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骑自行车上班的市长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1989年4月25日清晨6点,辽宁朝阳的柳城早市已热闹起来。身着便装的市长刘相荣推着他那台白山牌自行车,带着城建、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查。这是他上

《以美之名》呈现出医疗剧的新样态

医疗剧是职场剧经久不衰的类型,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港剧《妙手仁心》到新世纪之初的日剧《白色巨塔》、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不知有多少80、90后的电视儿童是因为看了这些作品而树立起救死扶伤的人生理想。而2012年的《心术》和...

2024
12/24
16:21
浏览量: 38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