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香港电影迎来第二次“新浪潮”

香港电影迎来第二次“新浪潮”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10 15:23:43 | 点击:343

◎张伟

有些预言,要过段时间才会看出端倪。2018年,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请到当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闯将集体亮相,颁发最佳电影奖项。其中,徐克导演寄语新一代香港电影工作者:以前这批所谓“新浪潮”的电影人,“一定支持你们新的‘新浪潮’”。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由徐克、许鞍华为代表的电影人发起,是一次重要的电影变革。这批人多数负笈海外,回港后加入电视台发展,再投身电影界。所执导的电影作品摆脱旧式片厂制框框,聚焦大众主题,采用全新拍摄手法,使香港电影风貌焕然一新。

四十多年过去,曾经的新浪潮也成为历史。那么,徐克所谓香港电影新的“新浪潮”是确有其事还是远未成形?2018年时,这还像是一份美好的期许,如今却已成为确凿的事实。

曲径通幽——新题材的开掘

近年来,对香港电影情有独钟的观众不难发现,港片开始有了与以往大相径庭的样貌。以前提起港片,大家就会联想到吊威亚、搞爆破、打打杀杀、枪战火并。换言之,港片给人的固有印象是以武侠警匪为主流,夹杂喜剧、爱情、恐怖等元素,极尽商业电影之能事。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港片开始走写实路线,将镜头对准不同社会群体,着力讲述凡人故事,影片主角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引人共鸣的情感。同时,这些偏离过往流行路线的香港电影并没受到冷遇,反而获得观众的认可。如今仍在热映中的《破·地狱》不仅票房横扫港澳,更是让许多内地观众也看到了不一样的港片风貌。

追溯此一风气的开端,似乎并没有公认的里程碑标志。早在2017年,电影《一念无明》让港片的忠实粉丝眼前一亮,导演是名不见经传的黄进,影片聚焦香港的精神病患者处境。当年的香港金像奖,该片横扫八项提名,曾志伟和金燕玲分获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影片的香港票房接近2000万港币,这对于成本200万港币的电影而言堪称奇迹。

2018年,《黄金花》将演员毛舜筠送上影后宝座,这部电影延续了《一念无明》将镜头对准边缘群体的路径,以自闭症患者为主题,其间夹杂中年婚姻危机等内容,又是一部凸显演员演技的现实力作。此后,这股潜流一直未断,并颇有渐行壮大之势。2021年的电影《浊水漂流》将露宿者问题摆上台面,2022年上映的电影《窄路微尘》以消毒公司为刻画对象,讲述小人物为生存付出的努力。

到了2023年,社会题材电影更是大放异彩,《白日之下》《年少日记》两部电影不仅斩获奖项颇丰,更在香港取得超过2000万港币的票房佳绩。两部影片都没有大牌影星助阵,题材分别是偏冷门的残疾人院和学生心理问题,这本不是港片擅长的领域,更不是观众青睐的类型,却能取得票房、口碑双赢,充分说明港片涉猎领域以及观众欣赏口味的转变。2024年,新类型电影仍旧不断加入,比如讲述殡葬行业的《破·地狱》,聚焦网络诈骗的《我谈的那场恋爱》,以及涉及奇案却摆脱奇案片路数的《爸爸》。

随着这股潮流的不断蓬勃,越来越多的大牌影星参与进来,进一步带动了社会题材电影的发展壮大。郭富城成为流落麦当劳的“麦难民”(《麦路人》);周润发不再是赌神,而是一个有自闭症儿子的失意赌棍(《别叫我“赌神”》);刘青云直面儿子杀妻杀女之痛(《爸爸》);黄子华被迫由婚礼策划师改行丧礼经纪人(《破·地狱》);吴慷仁演活了吸毒成瘾的新移民父亲(《但愿人长久》);郑秀文洗尽铅华变为寄养家庭的母亲(《流水落花》),并终于凭借这一角色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谁能想到,十次提名影后而不得的郑秀文最终是靠一部低成本的文艺片获得金像奖肯定。

曾经“走肾”(让观众肾上腺素飙升)的香港电影,转变戏路开始“走心”,所聚焦的又是一些长期被忽视的社会群体,其转变之出人意料可以想见。类似题材我们此前在其他国家的电影中或许见过,但似乎与港片并无关联,近年的香港电影偏偏选择在这一路上不断开掘,题材之广、质量之高在世界影坛异军突起,并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加拿大等地电影节上有所斩获。在这一态势下,将港片聚焦社会议题潮流,称作香港电影新的“新浪潮”并不为过。撇除枪战打斗的虚火,香港电影曲径通幽般抵达了边缘的社会群体,触碰到人性的幽微深处。

磨砺演技——新演员的诞生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白日之下》,将镜头对准一家香港的残疾人院,以媒体记者调查涉嫌虐待和性侵院友为线索,将“彩桥之家”院内部种种非人道的乱象揭示出来。影片不仅引发观众共情,更成为演员演技的竞技场,其中既有林保怡、姜大卫这样的老戏骨,亦有余香凝、梁雍婷等后辈演员。影片在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大放异彩,其中,同为1993年出生的余香凝和梁雍婷分别获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

出道十年,对于演员来讲不短也不长,可当遇到的角色大多是配角或客串,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底。难得的是,作为香港新生代演员的梁雍婷把握住了每一次机会。在演技派扎堆的《白日之下》中,饰演被院长性侵的角色黄小玲,将智障人士的日常状态,以及面对伤害时的无助与创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片中饰演琛哥的陈湛文,作为2018年才踏足电影圈的舞台剧演员,他的电影作品不多却足够让人惊艳。卖座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中,他出演三弟一角,在黄子华、张继聪等老演员的比照下,毫不逊色地诠释出角色的个性与喜感。《白日之下》的陈湛文贡献出整容式演技,不仅是举止、外形,甚至声线都进行了改变,将既是残障人士院友又是兼职员工的琛哥演绎得使人信服。

《白日之下》中饰演调查记者的余香凝,曾经历过演员的低潮期,特别是生儿育女之后,她一度怀疑是否还有导演愿意起用已为人母的自己。事实证明,只要愿意为演戏付出努力,所有的担心都是不必要的。入行八年获封影后,余香凝已经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电影《白日之下》的筹备过程其实相当漫长,找到第五个投资人才获得投资,再次显示出拍摄社会题材电影的辛苦与波折,而表演类奖项的大丰收,也证明了这类电影能给予演员广阔的发挥空间;在一众新老演员的加持下,《白日之下》取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无疑为日后社会题材电影的投资与拍摄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2024年的金马奖将最佳女演员颁给了香港女演员钟雪莹,1994年出生的她做过填词人、主持人,直到2020年才首次出演电影,没想到四年之后首次获得电影奖项就一举封后。封后之作《看我今天怎么说》是一部讲述香港聋哑青年生活的电影,虽然还没正式公映,但观众从钟雪莹的上一部作品《填词L》不难想象她的出色演技。《填词L》中,主角罗颖诗从中学时代就立志做填词人,从报名参赛到毛遂自荐,从会见唱片公司主管到帮供职公司写广告歌,然而每次都功败垂成,年龄跨度和心态变迁让这一角色的诠释充满难度,难得钟雪莹驾轻就熟、出色完成,也帮助影片成为又一部近年来让人难忘的香港写实电影。

在层出不穷的社会题材电影中,香港新一代演员得到了磨砺演技的机会,又因为此类电影往往请来大牌前辈担当“绿叶”,更给了后辈演员学习与“偷师”的机会。与此同时,香港青年演员并没有困溺在流量泥潭中无法自拔,而是选择了一条“用作品说话、用演技吃饭”的正路,虽然过程中不一定有太多镁光灯照耀,但只要认准正确的方向,进一寸就有一寸的欢喜,相信最后终将与香港电影第二次“新浪潮”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

首作惊人——新导演的涌现

浏览近年香港影坛备受观众和奖项肯定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会惊讶地发现,其中大部分是出自新人导演之手,更不乏一些一鸣惊人的处女作。

《流水落花》是导演贾胜枫的长篇处女作,《麦路人》是导演黄庆勋的首部作品,首次执导《年少日记》的卓亦谦凭此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一念无明》的导演黄进也是第一次执导长片便得到新晋导演奖的殊荣。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写实佳作,来自初试啼声的电影工作者们,而有些导演的水准与技法,早熟得让人惊讶。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题材电影的持续出现,离不开“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直接助力。该计划获香港电影发展局支持,于2013年首次推出,通过比赛选拔新秀,由电影发展基金资助胜出者拍摄其首部剧情电影。自推出以来,该计划共资助30部电影,培育32位新人导演,影片《一念无明》《年少日记》《但愿人长久》《流水落花》《我谈的那场恋爱》均为该计划获奖作品。在全球电影行业低迷的当下,“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俨然成为新电影人迈出第一步的重要路径,堪称香港电影业发展迭代的幕后推手。除此之外,那些不属于此列的社会题材作品,通常也由没有长片拍摄经验或只有极少量长片拍摄经验的新人导演执导完成。从中可以看出新一代香港导演的成长规律。

与鼎盛时期不同,如今的香港电影从业者已经很少有实践的机会,很少能找到可观的投资。当产业蓬勃发展之际,电影业人才需求很大,许多电影导演从基层干起,整天泡在片场,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更由于有产业链和资金的配合,拍摄规模较大的商业片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今香港年轻导演所面临的局面,是开戏难、找钱难,导致拍摄成本低、规模小,加上大批香港电影人北上参与内地影视制作,资金与人才的流向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形下,社会题材电影成为新导演们较为可行的选择,既能压缩成本,又能以小博大,还能弥补自身掌控力的不足。与此同步发生的,是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商业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遇冷,超级英雄电影从票房灵药变为众矢之的。香港影迷也更加关注香港社会发展,关心弱势群体生存状况,为身边的陌生人掬一捧同情之泪。

因此便不难理解,为何香港电影本地票房的前三甲都在近两年产生,其中《毒舌律师》和《破·地狱》都出自新导演之手,前者由投身电影圈逾二十年终于推出处女作的吴炜伦执导,后者是导演陈茂贤的第三部作品。《毒舌律师》属于港片常见的律政题材,将主题聚焦阶层分化和司法公正,呈现出浓厚的社会议题属性。《破·地狱》涉猎香港电影中少见的殡葬业题材,与观众谈生论死。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两部戏都属于社会题材电影,票房前三甲中只有《九龙城寨之围城》还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大片。可见现今港片的“吸金”能力已不能用固有思维来判断,文艺片可能比商业电影更有“钱景”,这无疑会提升电影公司对社会题材电影的投资信心与力度。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曾经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对香港电影的评价。香港社会商业气息浓郁,生活节奏极快,电影观众也喜欢动作场面密集、叙事节奏快的电影作品,造就了港片过火与癫狂的特质。如今这一评价似乎已经过时,由于现实条件影响,以及新一代电影人的人文关怀偏好,写实题材的香港电影逐渐形成“喧宾夺主”之势,力压商业大片成为媒体热点、观众焦点。新导演们不再求快求奇,而是凭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思路,将叙事节奏慢下来,将剧情起伏降下来,徐徐展开一幅香港社会风情画,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群体开始走到台前,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

当镜头语言如静水流深,当时代风云融入人物的一颦一笑,电影作品的表达开始去到一重新境界。这场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二次“新浪潮”正在发生且持续壮大,代表作无不体现出对平凡生活的尊重,对市井人物的关怀和对城市日常的体察。无疑,香港电影已在复兴的路上,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

责任编辑:王目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戛纳引关注

当地时间5月13日,第7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迎来一位“特殊嘉宾”——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这部融合科技与文化、交互与叙事的创新之作,在戛纳进行了海外首映。这部作品运用虚拟现实与实时定位技术,将平面影像拓展为...

国产动画“出海”升级

图①:《哪吒之魔童闹海》俄罗斯海报。图②:《凸变英雄X》中国大陆海报。图③:《罗小黑战记》格鲁吉亚海报。图④:《白蛇·缘起》美国海报。图⑤:《时光代理人》日本海报。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5月7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海外...

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

【影视锐评】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作者:何国军 周 怡(分别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前不久,国家电影局首次为虚拟现实电影颁发“龙标”,《唐宫夜宴》和《隐秘...

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

【文艺观潮】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作者:孙子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讲师)推动本土类型创作,加强中国类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是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在...

巧妙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

图为《绝密较量》剧照。片方供图国安题材谍战剧《绝密较量》迎来大结局,引起观众热议。该剧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重重博弈,通过真假难辨的人物身份与虚实交织的技术迷宫,精彩勾画新时代国家安全防线上的隐秘斗争。传统谍战剧往往依托战...

《折腰》热播:古偶剧的破局与新生

《折腰》海报。图据电视剧《折腰》官微□雷蕴含近日,电视剧《折腰》开播,在古装剧市场陷入同质化泥潭的当下,它却以傲人之姿实现突围。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排出原汁原味的京味儿戏 不能丢了土腥味儿

作者:张 嘉杨立新像一坛陈了五十载的醇酿,外表透着质朴劲儿,内里却沉淀出绵柔,这是北京人艺老戏骨才有的功夫——市井烟火与翰墨书香在岁月里勾兑得恰到好处。杨立新说话时常带笑意,举手投足间流淌的幽默总能引发听者会心一笑,但谈...

《折腰》做对了什么?跳出“恋爱脑”

近日,肖战主演的《藏海传》开播来势汹汹,古装剧《折腰》热度飙升,剧集市场话题不断,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目光。《折腰》播至15集,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骑自行车上班的市长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1989年4月25日清晨6点,辽宁朝阳的柳城早市已热闹起来。身着便装的市长刘相荣推着他那台白山牌自行车,带着城建、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查。这是他上

《以美之名》呈现出医疗剧的新样态

医疗剧是职场剧经久不衰的类型,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港剧《妙手仁心》到新世纪之初的日剧《白色巨塔》、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不知有多少80、90后的电视儿童是因为看了这些作品而树立起救死扶伤的人生理想。而2012年的《心术》和...

2025
01/10
15:23
浏览量: 34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