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1989年12月初的星期日,辽宁省朝阳市市长刘相荣一清早就来到双塔区孟克乡农民王树春家,同他唠家常,谈生产,这位全国科技致富能手是刘相荣上任市长以来结交的第100位联络员朋友。说起刘相荣交朋友的事,还有一段缘由呢!
1988年4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著名企业家刘相荣被当选朝阳市市长。从厂长到市长,从企业界到政界,他深深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朝阳当年是全国十大贫困地区之一,工农业基础薄弱,农村中还有10%的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尽快使朝阳300万人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呢?刘相荣觉得,答案在群众中,在实践中。从此,他走出市政府大院,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请教,半年时间先后走访了100多家企业,几十个乡村、学校、商店和机关单位,在全市范围内结交了近百位联络员朋友,这些联络员既有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有个体户、离退休人员和街道居民。
广交联络员使刘相荣与群众的联系更加亲密。这些联络员不但为政府工作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还及时把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的信息传达给他,使他变得耳聪目明,朝阳建市以来由于财力不足,城市建设欠帐很多,几十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不足7万平方米的小公园,每逢节假日,市民们缺少游玩的场所场地,纷纷要求市政府再建一处公园。新一届市政府能否满足市民的需求呢?
刘相荣左思右想也有些犯难,建一处公园得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这钱从哪从来?这时,刘相荣想到了他的联络员朋友,他和市委书记商议后,多次到联络员中间,请他们出谋划策,他又亲自主持
召开5次市长办公会‘专门研究建人民公园事项。他集中联络员朋友和各方面群众的共同意见,作出由有实力的企业、 事业 部门出资,全市人人出义务工建设人民公园的决定。100天过去了,一座占地477万多平方米的新公园出现在大凌河河套之畔,在公园第一期工程唆工典礼上,刘相荣面对几千名公园建设者三次 鞠躬,感谢朝阳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感谢为政府当好联络的朋友们。
在老百姓眼里,市长是有架子、难接触的“大官”,可刘相荣上任后,把群众见市长变成一件极为平常的事,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经常有来自基层的联络员朋友做客。刘祖荣说,我是人民的市长,不管是谁,只要有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当面谈还是书信、电话反映都行,越能向我反映真实情况,提出批评建议,拿我是知心朋友。他对待联络员更是以朋友相谊,以诚相待。
1988年12月,刘祖荣的联络员、双塔区南园饭店经理王恩达,担心个体经济政策要变,想撂挑不干了。刘相荣知道王恩达是朝阳个体户中较有影响的人物,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于是,刘相荣当即把20多位个体大户召集到市政府座谈。他说,既然我们是朋友,我就说句真心话,党的个体经济政策不会变,大家不必担心,他同时希望大家成为重职业道德、重信誉的个体户。会后,他和有关部门一起,到南园饭店看望 王恩达,让他放心经营。
朝阳柴油机厂工人张德元是刘相荣结交的联络员。去年5月,张德元把群众意见较大,居民上厕所难的问题反映给刘相荣。得知信息后他马上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到各居民区考察,要求 限期解决上厕所难问题,在他的督促下,3个月内市区就新建11座公厕,维修130多座。刘相荣上任一年来,大多数骑着他儿子那台旧白山自行车,大街小巷的转游,体民情,了民意,采纳了联络员朋友提出的200多条建议,为朝阳市的建设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后记:
1990年4月日此文发表《了望》杂志
1990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
一九九0年,朝阳市市长刘相荣不以官为居,而是经常的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深地被他那种忘我的工作精神而打动,产生了写作此文章的欲望。几经修改写出了此稿,并在全国比较有权威性的刊物上发表,为高级领导干部如何去接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呼声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识。新华社还为此发了通稿。当今此稿也有非常的现实意义。(此稿评为辽宁省电视好新闻三等奖)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