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中国音乐应深植民族根脉

中国音乐应深植民族根脉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07 15:01:54 | 点击:417

【舞台艺术众家议】

《黄河大合唱》《梁祝》《枫桥夜泊》等经典音乐作品的风格、内容、创作手法与音乐素材各不相同,但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表现对象、为创作的根本,再巧妙借鉴西方音乐形式进行表达。

纵观中国音乐发展史,那些历经岁月洗礼而流传至今的现代经典之作,都有着共同的成功秘诀——科学运用作曲技术理论,将中国音乐元素与汉语丰富的语言韵律巧妙结合,合理融入全球共有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中,实现东西方文化的高度融合与完美结合,从而达到超越常规的艺术境界,做到百听不厌、久演不衰、常演常新。

《黄河大合唱》便是其中典范。这部作品是中国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生动诠释,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语言特色,因此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诞生于延安这片红色沃土。当时,光未然朗诵的诗作《黄河吟》深深触动了冼星海,冼星海当即决定将其谱写成曲,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便完成了这部全曲时长约40分钟的鸿篇巨制,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

《黄河大合唱》的各个乐章都展现出深厚的民族音乐语言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特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运用混声合唱,以船工号子(也叫劳动号子)为音调素材,生动再现了船夫们与风浪奋勇搏斗的激烈场景,以及成功登上河岸时的乐观豪迈。其中,合唱是西方音乐中古老且重要的艺术形式,船工号子则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第二乐章《黄河颂》为男中音独唱,区别于纯音乐作品,这是一首纯创作歌曲,包含词曲原创,其旋律按照现代化的标准来看,也较为西洋化。但其采用壮阔、热情且深切的音乐语言,配以词作,所表达的是创作者以黄河象征祖国,热情洋溢唱出的中国颂歌。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配乐诗朗诵。朗诵诗由光未然引用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生发创作而成。现常以琵琶伴奏(首演时为三弦),控诉民族灾难,歌颂时代英雄。但由于演出对朗诵家、琵琶独奏家以及指挥的要求极高,且需要在词与音乐的节奏配合上达到精准契合,因此在众多演出中,该乐章并非经常呈现。第四乐章《黄水谣》运用五声音阶为基础,融入民间歌谣的婉转旋律,使全曲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常被演绎为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借助锣鼓伴奏,吸收山西民歌音调,通过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诉说群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激发“打回老家去”的坚定决心。第六乐章女声独唱《黄河怨》哭诉了一个遭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和孩子,最后投向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其艺术水准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女声咏叹调。2015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88岁的歌唱家郭淑珍与92岁的指挥家严良堃合作,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再次唱响《黄河怨》,悲怆激昂的歌声引发了全场共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则采用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卡农复调手法,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感与感染力。为何说冼星海是用中国的语言与全世界的语言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从以上乐章中便可见一斑。

终曲乐章《怒吼吧!黄河》中,冼星海更是将中国传统音乐素材与西方合唱技法的结合运用到了极致。全曲以陕北腰鼓的曲调、丰满的合唱表达着坚定的节奏,传递着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最终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所呈现出的气吞山河的澎湃波涛中结束,象征着东方巨人为了最后的胜利发出呐喊,具有极其强烈的力量。

与《黄河大合唱》同样广为人知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题与音乐风格虽与前者迥异,但同样是中国经典音乐的杰出代表。

《梁祝》的民族音乐素材主要取材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戏曲板式与交响乐节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音乐风格。在“抗婚”这一段落中,小提琴的散板独奏呼应了越剧哭调的自由节奏,形成了“散—紧—散”的结构,“紧拉慢唱”的手法,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张力,生动展现故事中的冲突与抗争,以及悲剧结局的凄美。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源远流长,其音乐与戏剧的融合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得以成为经典,与越剧经典旋律的流传,小提琴协奏曲本身的诞生过程、诞生之后当代演绎的多样性,以及其中最重要的文化价值的传承都密切相关。

还有作曲家徐振民1991年创作的交响音诗《枫桥夜泊》,这部作品充满浓郁的中国特色,是我这些年随着中国交响乐团,带到世界上演出次数较多的一部作品。徐振民凭借深厚的器乐法功底,结合中国古代音乐元素,以交响乐形式诠释这首著名古诗的意境。长笛模拟箫声展现“月落乌啼”中的鸟鸣,打击乐与铜管加弱音器描绘寒山寺的钟声,细腻抒发情感,为听众带来独特的音乐体验。

这些经典作品的风格、内容、创作手法与音乐素材各不相同,但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表现对象、为创作的根本,再巧妙借鉴西方音乐形式进行表达。我们有五千年文明,漫长的文明铸就了文化的根脉。回顾我国的现代经典音乐作品,无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表达的完美融合。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更启示我们今天,如何更好地展现中国当代的音乐精神,创作更多的经典音乐作品。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年轻人对自我认知的需求愈发迫切,而民族文化与传统能够为他们解答疑惑,明确身份认同。音乐创作与演绎需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无论坚持的是中国音乐精神,还是借鉴西方音乐精髓,只有展现人文关怀、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才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中实现更高层面上的精神共鸣,深刻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唯有如此,方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顺应时代需求、贴近人民情感的优秀音乐作品,让中国音乐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李心草,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晰


【作者:李心草】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郁仁壮: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南海

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有一座如明珠般闪耀的小岛——赵述岛。这里海天相接、风光旖旎,却也有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艰苦环境。  90后青年郁仁壮是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赵述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赵述岛,他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 星空闪耀“北京箭”

  哪个城市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们每年差不多发七八箭,今年可能会更多。”近日,“活力中国调...

2025
05/07
15:01
李心草
浏览量: 41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