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打造青年思想引领好产品·校园好剧

打造青年思想引领好产品·校园好剧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12 13:50:59 | 点击:332

《追寻》剧照。本文图片均由云南师范大学提供

“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剧目演出中,原本因剧情需要设计的舞台“爱国三问”,得到了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共同的回答。

“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4名演员朗诵着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节选,整整7分钟,台下的观众认真地听着,有人还跟着大屏幕滚动的碑文字幕和演员一起朗诵。

2024年,云南师范大学出品的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和情景剧《追寻》,在云南高校的巡回演出引发热烈反响。

《西南联大》剧照。

截至2024年12月,《西南联大》共演出21场、《追寻》演出6场,线上线下近10万观众观看了这两个展现西南联大光辉历史的剧目。作为2024年云南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两部作品,数万青少年学子在观演中穿越时空,被“把生命融入使命的‘青春报国’信念”吸引着、打动着。

创作“留得下、传得了”的经典舞台作品

2023年年初,《西南联大》的第一次剧目创作会,就让担任该剧史学顾问的西南联大史学专家、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兴奋了起来。

这天的会上,剧目总导演、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沈建鑫提出,“将经典舞台艺术作品《东方红》作为标杆,以音乐舞蹈史诗的形式来打造《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剧照。

“主创团队虽然年轻,但非常有气魄。”吴宝璋赞叹道。

在他看来,目前虽然已有多种类型的讲述西南联大的文艺作品,但西南联大丰富的精神内涵,再多的文艺作品都不嫌多。作为与西南联大一脉相承的云南师范大学,创作“留得下、传得了”的经典舞台艺术作品,是学校当之无愧、义不容辞的使命。

经过多次讨论,主创团队达成创作共识:围绕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来展开。除了战火纷飞年代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功勋卓著的“两弹一星”,以及西南联大师生在祖国各个领域发光发热的故事。

2024年10月23日,西南联合大学暨云南师范大学在昆建校86周年校庆之际,作为云南艺术基金的首个重大项目,由云南师范大学师生参演的《西南联大》在云南大剧院公演,至10月26日,4天连演了8场。

看完演出,云南省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当代音乐家钱康宁说了句:“好样的!”

他说:“一部音乐舞蹈史诗是否成功,要看音乐和舞蹈是否撑得住,是否能配合剧情感染人,是否能让观众回味,《西南联大》做到了,创作者们没有辜负这份使命。”

在他看来,《西南联大》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

开篇,一名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敲响了过去西南联大用金属块替代的上课报时钟;紧接着,管弦声、钢琴声、歌唱声、呐喊声……一步步将观众带入风云突变、国家危难、艰辛跋涉、教书育人、建立功勋的辉煌史诗中。

剧中的《呐喊》《风雨书声》《民主火炬》《你怎舍得离去》等13首歌曲,有女声独唱、男声四重唱、男女声领唱和学生们的合唱,有的慷慨激昂、深情激荡,有的如泣如诉、动人心弦。其中,《红土梦乡》还配上了云南彝族的四弦琴声,优美动听、情深意切。

舞蹈表演与歌声同步。最令人难忘的是每一段群舞结束造型定格时,上方都分别耸立着高举的拳头、马灯、课本,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光明和希望,以及知识的力量。整个剧目中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自然融汇,每组舞者之间灵巧切换,十分契合剧情需要。

“舞蹈部分,从初演版到公演版,几乎脱胎换骨,令人刮目相看,展示了云南师大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学生的技巧能力。”钱康宁说,经过近一年的打磨,整个剧目的艺术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补齐了许多短板。《西南联大》的艺术功力和文化修养,彰显出高等学府的水准。

《追寻》剧照。

与《西南联大》异曲同工,情景剧《追寻》也采用了“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方式。

这一由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师生创作和参演的剧目,除了厚重的历史感,还有“年轻态”。3名当代大学生穿梭于舞台,穿越时空,与80多年前的同校师生“面对面”对话。台词也因此充满了时代感:当看见一群西南联大师生举着横幅走来时,他们欢呼着:“够燃,够青春”。

除了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手法外,全剧更多的是用“声音”来展现西南联大师生“教育救国”“青春报国”“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那些欢喜的、揪心的、悲愤的、酸甜苦辣的声音,给台下的观众带来莫大的感动,尤其是张伯苓与儿子张锡祜的书信对话,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的依依惜别,让许多观众泪流满面。

全剧最令人难忘的是开篇4名男生朗诵的1300余字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节选。

《追寻》剧目导演,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语言传播系系主任张齐说,一个小时的剧目,只能展现西南联大的历史片段,对历史不太了解的年轻观众可能难以理解一些剧情。但西南联大碑文完整记述了联大的8年历史,演员沉浸式的朗读,让文字变得有温度,让历史变得更立体。

但开篇7分钟的朗诵,是很冒险的,观众可能会坐不住。对此,张齐和编导组一开始心里也没底,公演前,师生们忐忑不安。巡演的第一场是在昆明学院,当演出结束时,他们听到了全场的欢呼、尖叫。

“真是意想不到,大家都很振奋。”张齐说,“有声语言的表达和表现力,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优势。只要故事讲得好,艺术呈现形式与时代接轨,就能留住青年观众。”

“告诉自己刚毅坚卓再坚持一秒”

《追寻》在排演中,曾出现过一段小风波。

虽然是自己报名和通过面试进入剧组的,但排练开始后,同学们发现演戏并没有想象中好玩和风光,业余时间被占用,哪怕只有一两句台词也要在现场等候,团队里有了抱怨声。

因同学的迟到、懈怠,为此剧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执行导演、云南省话剧院青年演员马群雄,生气地离开了排练现场。张齐不得不停下排练,一次又一次找学生谈话,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在老师们事无巨细、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付出中,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浮躁轻狂”。他们集体给老师写了一封致歉信,愧疚地说:“我们何其有幸,能够参与到这样一部意义深远的作品演出中,但却险些因自己的浅薄将这份幸运葬送。”

自这次风波后,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地投入排练中,并渐渐领悟到“西南联大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多么弥足珍贵”。

因为“觉得军人很帅,在台上很有气势”,学生林子琪主动要求饰演剧中弃笔从戎的王文。随着对角色的熟悉,他真正感受到这个与他隔着80多年的“同龄青年”有着怎样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我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是先辈在这片热土上留下的烙印,是我们作为师大学生必须将联大精神传承下去的责任。”林子琪说。

《追寻》剧组的所有成员都有着同样的心灵震撼,这样的情绪感染着观众。每场演出后,剧组都会把调查问卷当场放在大屏上,调查显示,92%的观众认为“非常满意”。这些95后、00后观众评价道:“演员台词功底很好”“观看过程非常沉浸”“情绪完全被演员带着走”。

“舞台艺术的反馈是直接的,一点都不打折扣。”张齐说。

在《西南联大》剧组,大家也经历了从最初对角色的懵懂认知,到后来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紧张不安到融入角色,再到自信从容的舞台表现。排演中,云南师范大学的校训“刚毅坚卓”,成为大家常常说的话。大量倒地的动作让参与舞蹈的同学们身上满是淤青,同学们总是说:“不怕,我们刚毅坚卓”。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张灵堃最难忘的是2024年10月25日的3场演出。那天早上6点,他们就从学校出发。3场演出意味着有人要改3次妆,有人要换12次服装。张灵堃饰演的是“一二·一”惨案中牺牲的四烈士之一潘琰。那天,尽管身体疲惫,心理压力很大,但“告诉自己刚毅坚卓再坚持一秒”的歌词始终在脑海浮现,让她站上舞台时充满了力量。

“永不落幕的行走的思政课”

“《追寻》让我们整个演出团队不断被伟大之人的精神力量‘重塑’,这是一种最好的思政教育。”云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褚彦说。

2024年,通过《西南联大》《追寻》两个剧目的巡演,用舞台讲述历史、传递价值的“艺术思政课”,在青年大学生中不断升温。不少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向他人推荐这两个剧目”“愿意参加西南联大精神的讨论或讲座”。

为欢迎《追寻》剧组到学校演出,昆明城市学院头一天就在演出地博雅会堂前立起了很大的海报牌。昆明城市学院的前身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传承着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品格,学校建设的西南联大精神传习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大量的青少年和社会人士。

到昆明城市学院演出的当天,《追寻》剧组的师生穿着演出服装参观了西南联大精神传习馆,和讲解员热烈地交流互动。“当时仿佛穿越时间隧道,置身于联大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着梅先生在艰难时局下对教育的执着坚守。”梅贻琦扮演者万子杰说。

2024年11月20日在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演出,是让《西南联大》所有演职人员最“刻骨铭心、盈满感动”的一场。

那天,舞台的一侧,手语老师配合着台下手动翻页字幕,用优美的手语为无声的世界传递着西南联大的故事。台下的观众们目不转睛地追着台上表演者的舞蹈步伐,追着手语老师的指尖“讲述”,努力通过视觉,走进西南联大恢宏的历史中。这些无声却炽热无比的回应,如暖流抚过每个人的心间,当演出的帷幕缓缓落下,掌声响彻整个礼堂,演职人员忍不住落泪。

参演的研究生邓瑞珂情绪久久难以平复。她说:“是西南联大的精神把我们彼此照亮,这一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去守护。”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晓琼也十分激动,“每一次谢幕的掌声都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她介绍,创作之初,由西南联大史学专家和多位国家级、省级艺术专家组成的主创团队,就将《西南联大》作为一堂“永不落幕的行走的思政课”来打磨,以期用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爱国报国精神塑造人,求真向善的价值追求引领人,壮美崇高的人文情怀启迪人。

云南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赵彪也参演了《西南联大》,与3名演员共同演唱充满青春气息的《你是那束星光》,展示出当代学生弘扬联大精神,青春永放光芒的时代风采。

他介绍,校团委把《西南联大》《追寻》排演作为思想引领的重要工作之一。两个剧目的演员中,团学骨干较多。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学生会成员参演率超过了50%。演出增强了学生对校史的了解,促进了他们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热爱,更让他们成为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2024年11月12日,受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年联合会邀请,《西南联大》在云南艺术学院举行了两场专场演出。

截至目前,《西南联大》已被列入云南省“讲好五个故事”文艺作品,入选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精神弘扬和传承”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主创团队不断以贴近艺术、贴近观众、贴近西南联大的角度来打磨作品。”沈建鑫说,创作团队会继续精益求精打磨提升《西南联大》,将其打造为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经典舞台艺术作品,让西南联大的精神鼓舞更多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12日 07版

责任编辑:李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一场跨越4500公里的语言赋能实践

  “大家知道吗?最早的‘日’字就像个圆圆的太阳。”近日,在新疆库车乌尊镇中心小学的创意课堂上,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董柳萱通过讲解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带领孩子们穿越三千年的文字长廊,让汉字渐渐“活”了起来。  今年暑假,宁...

招聘服务员,“本科学历以下勿扰”?

  这周,一则内容令人颇感意外的招聘启事,在网上搅动了一场舆论风暴。几天前,有网友发帖称,费大厨辣椒炒肉深圳一门店招聘服务员,工作内容包括“认真做好桌椅、餐厅卫生”“接待顾客主动热情”等。只看以上要求,这则招聘启事倒是没...

内蒙古科左中旗花胡硕苏木镇 如此土地外包领导是负有责任

---关于通辽市科左中旗花胡硕苏木镇北乌思查干嘎查村书记外包土地搭桥,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的反映:编前语:每日新闻网第五编辑部(TH):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将所分土地外包给跨省农民群众,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是合法的,否则可能违...

精准宣传进村居 筑牢安全防护网——烟台交通管理支队高新区大队深入北寨、马山村开展交通安全宣教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宋先媛)为有效压降交通事故风险,切实提升重点区域居民交通安全意识,烟台交通管理支队高新区大队结合辖区交通事故特点,将宣传触角精准延伸至事故预防重点村居——北寨村与马山村,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形...

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软”“硬”兼备 “两重”建设再提速

  截至目前,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共覆盖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两重”不只关乎重大工程项目,还与民生紧密相联。为了破解“小小孩”的照护难题,...

既干净又干事 方显好作风

 既干净又干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

一次耗时28分钟的特殊重点旅客转运

  “按《铁路客运服务作业标准》,非标辅助器具必须更换车站统一轮椅。可上个月有位坐自制推车的特殊重点旅客(需依靠辅助器具行动的旅客)直抹泪:‘这推车跟了我10年,轮轴我熟得很,换个新的反而不安全!’”  6月29日,送走...

校企深度合作 就业“水到渠成”

 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应届毕业生李乐与中兴通讯成功签约。在他看来,能够顺利签约并非取决于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而是“雨润苗生”后的“水到渠成”。  研二时,李乐加入中兴通讯设立在校园内的“兴人类...

做“钢铁驼队”的青年“破壁者”

  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员工讲述中欧班列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摄  如果想把中欧班列从河南到欧洲这趟“西行之路”变成“万里通途”,首先要拿到沿途各国关口通道的“通关文牒”,这一路的艰辛,可以用“...

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综述|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记者闫洁 康逸  美欧贸易谈判4日仍未取得突破,谈判预计将持续至本周末。了解情况的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希望在7月9日前与美国就关税...

2025
02/12
13:50
浏览量: 33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