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选择“断亲”的年轻人,想要什么

选择“断亲”的年轻人,想要什么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5-23 23:41:25 | 点击:5737

 也许在未来,“恰当的的边界感”“真诚对待内心的感受”“互不打扰”等会成为新的亲戚关系行为准则。

  你听说过“断亲”吗?如果没有,或许你比较幸运,有一个相对和谐、包容的亲戚圈子,使你无需因为亲缘关系带来的负担而烦扰。不过,在“血浓于水”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情境之下,许多人就算对维持亲戚圈子感到焦虑、疲倦,也未必敢于想象这种大胆、决绝的可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谓“断亲”,指的是中断同二代以外亲戚的互动与交往。这种中断可能是主动拒绝与亲戚见面,但更多体现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在亲戚之间走动打点,使得亲缘关系随着时间自然变得淡薄。近年来,在90后、00后群体之间,“断亲”不仅成为公众时常讨论的现象,甚至正在变成一种受到推崇的流行选择。

  身为中国人,对于典型的“中国式家族”,多数人都有丰富的切身体会,并会因此形成自己的评价。因此,面对“断亲”这一趋势,有人忧心忡忡,觉得部分年轻人未免太过冷漠、忽略了亲缘关系的正面价值;也有人乐见其成,认为传统形态的家族结构早已过时,正应该被新一代人打破并重构。

  这两种观点背后,反映的都是带有一定宏大叙事成分的价值观念。前者重视传统、重视血缘,更符合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社会格局作出的判断,后者则把个人与其核心社交圈放在更值得关注的位置上,更符合城市化、现代化浪潮催生的“原子化社会”。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又处在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转型期,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代际之间有太多差异,我们很难简单地说哪种观念是对的、哪种观念是错的。一个由血缘联系起来的大家族,可能有一部分在农村老家,一部分在老家附近的城镇,一部分在更远的一二线城市,其中成员的观念自然难以统一。因此,宏观而论,家族关系问题并无“标准答案”。说到底,要理解“断亲”现象背后的东西,还是要回归微观视角,看到那些选择“断亲”的年轻人所面临的现实处境,如此才能明白他们为何“断亲”,又究竟想要些什么。

  绝大多数情况下,对那些主动或被动选择“断亲”的青年个体而言,真正让他们作出这一选择的,都不是抽象的价值观,而更有可能是具体的某件事、某个人。一次把晚辈“当猴耍”的亲戚聚餐、一个嫌贫爱富的叔叔阿姨、一场让家族成员互相撕破脸的经济纠纷,都有可能让年轻人对亲缘关系感到厌恶甚至幻灭,进而产生“断亲”的想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之所以重视亲缘关系,是因为个人和小家庭在生活中很难单打独斗,时刻需要别人帮衬,而亲缘关系正是最容易把人结成共同体的存在。这种难以取代的好处,让人更愿意去容忍那些使人不舒服的亲戚,也使人更有动力去维持家族的和睦与热闹。

  但是,社会形态的改变,使今天的年轻人很难再直观感受到这种好处。亲戚不会只因为带个“亲”字就能收获年轻人的喜爱和信任。一个亲戚到底是“真亲”还是“假亲”,取决于双方有没有共同语言和真情实感。对那些会发自内心地关心家人、善于交流沟通的“好亲戚”,年轻人不会讨厌,而对那些自认为是亲戚,就可以做出各种出格行为的“坏亲戚”,年轻人也不会容忍。从本质上看,这并不会摧毁亲缘关系,反而有助于让亲缘关系剥去利益纠葛,回归为一种纯粹的情感联结。

  正如一些对“断亲”现象十分淡定的年轻网友所言:物以类聚,亲人也一样,聊得来的一直会联系,聊不来的慢慢就不联系了。也许在未来,“恰当的的边界感”“真诚对待内心的感受”“互不打扰”等会成为新的亲戚关系行为准则。(杨鑫宇)

责任编辑:梁文艳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精彩亮相 本届服贸会亮点纷呈

央视网消息:9月10日,为期5天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首钢园开启。本届服贸会参展国别覆盖五大洲,参展企业规模较去年继续扩大,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覆盖27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本届服贸会上有...

AI技术、“一田双收”、智慧农业……科技赋能奏响秋日“丰收乐章”

央视网消息:丰收时节,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科技正在助力增产增收。山东高唐:玉米丰收在望 AI技术助力田间管理眼下,山东聊城高唐县的79万亩夏玉米正处于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关键期。今年当地积极推广了“密植精准调控+水肥一体...

各地超充建设提速 以后充电能否像加油一样方便?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张千千 戴小河)充电提速、即充即走。当前,我国充电设施功率不断提升,“效率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随着各地超充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是否即将成为历史?我们离“充电像加油一...

【8点见】战平澳大利亚,中国队晋级U23亚洲杯正赛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税收发票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退役军人事务部:已为2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确认身...

耶路撒冷枪击案已致6死20伤 以安全部门逮捕一名涉案者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9月8日,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逮捕了一名东耶路撒冷居民,怀疑其协助实施了当天早晨在耶路撒冷发生的枪击袭击。  有报道指出,该嫌疑人涉嫌驾车将两名袭击者偷运至耶路撒冷。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报道...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陕西西安:文化赋能绘就千年古都新图景

  从秦腔的婉转唱腔到XR电影的科技加持,从演唱会票根福利到消费流量转化,从文创产业引领到首发经济热潮……陕西省西安市文旅产业,一头紧握着文化根脉的传承之笔,一头开启新兴业态的孵化之门。今年以来,西安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

聚焦群众利益 方能破解民意

每日新闻网河南讯  梁远 刘刚      编者按: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从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让广大农民获得土地这一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到改革开放以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5年人民法院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最高法消息,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9月8日至12日)的活动主题是“统一大市场 公平竞未来”。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此次发布的8...

外交部发布关于对石平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央视网消息:外交部发布关于对石平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日本参议员石平长期在台湾、钓鱼岛、历史、涉疆、涉藏、涉港等问题上散布谬论,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

山东检察机关依法对章更生涉嫌受贿、违法发放贷款案提起公诉

央视网消息:据最高检消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行长章更生涉嫌受贿、违法发放贷款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淄博市人民检察院已向淄博市中级...

2023
05/23
23:41
浏览量: 573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