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关注民生 > 呼吁迫切变革中医药治理切实维护文化安全与人民健康安全

呼吁迫切变革中医药治理切实维护文化安全与人民健康安全

来源:和通社 | 时间:2024-09-29 14:30:41 | 点击:11093

    呼吁迫切变革中医药治理切实维护文化安全与人民健康安全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之瑰宝,数千年以来维系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而居功至伟。但时至今日,中医药面临着诸多困境,濒临被消灭边缘,尤其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骨干力量的民间中医,举步维艰,四处碰壁,随时面临着被罚款、被判刑的危险,对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与现实危害,对中医药实施中国式现代化治理变革,尤为必要与重要。

    一、中医药之发展现状                       

    (1)中医药尤其是民间中医所处的法治环境极其恶劣。现行《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广告法》以及《刑法》中涉及到中医药条款等监管中医药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实质是用管西医西药的思维、标准、规范、方法、流程简单粗暴地套用到中医药身上,严重背离了中医药的本质内在规律,极端藐视中医药几千年的辉煌历史,甚至可以説,现行管理中医药的法律法规,是绞杀中医药、弄死中医药的锐利武器,由这些管理西医药的法律法规中所制造出的“非法行医罪”、“制售假药罪”、“妨害药品管理罪”等罪名,就足以把中医药特别是民间中医扼杀殆尽,这是中医药尤其是民间中医面临的最大困局。

    (2)现行中医药的领导管理体制很不利于中医药发展。在领导体制上,中医药一直屈居于西医药之下,几千年以来,中医药一直处于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主体、主导、主流地位,现在却被严重边缘化,沦落到“边角配料”、“擦桌布”式可有可无的角色,国家虽有一个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机构,但只是国家卫健委下属的二级机构罢了,在国家医疗卫生领域没有半点话语权。我们用脚趾都可以想明白的是,满脑子西医思维的国家卫健委决策层又怎么可能把中医药摆到主体主流地位呢。

    (3)中医药被政策保障边缘化。在政策保障上,主要体现在医保的报销上,很多行之有效的民间中医药及非药物疗法是没有医保报销的;对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科研等诸多方面,财政投入相对于西医药的投入几乎可忽略不计,再有就是从事民间中医药的医师、药师、技师等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国家基本上是不管,等等,由于这些不管中医死活让中医自生自灭的政策,导致国人基本上不找中医看病,很多人不愿意从事中医药行业。

    (4)利于中医药生存发展的人文与社会环境已不复存在。中医本质上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延年益寿的实用文化、功能哲学,但令人痛心的是,中医已从国人的思想文化阵地中消褪,甚至被国人视之为封建糟粕、江湖“神棍”及江湖骗子。现今整个中国社会信中医、学中医、懂中医、用中医的人少之又少,出现了“有病先找西医,西医治不好再找中医,死马当作活马医”、“越是高级知识分子越不信、越不用中医药”的现象。著名中医徐文兵就説:“新冠疫情三年,使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99.9%的国人根本不信中医”。中医药失去了具有根本性、基础性作用的人文社会环境与人民群众基础。

    (5)中医人才队伍后继乏人、薪火难传甚至有断层之势。目前,中国的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满脑子都是西医思维,学的东西基本上与传统古中医相去甚远,不会开方、不会切脉、不会中医十三科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比比皆是,离开了西医的检测仪器设备,基本不会开方取药、治病救人。可以説是培养了一大堆中医药废柴与中医药掘墓人。民间中医是中医药的中坚力量,却遭到了持续多年的打压,把民间中医高手推向绝境。民间中医绝技与秘方,除着绝技人与秘方人的死亡而带入坟墓,不知有多少简易验效廉的技术绝活、祖传秘方被消失。任何事业的兴旺发达,第一决定因素是人才,中医药人才队伍的这种颓废之势,又怎么能担当起振兴发展中医药之大任?!

    呼吁迫切变革中医药治理切实维护文化安全与人民健康安全

    二、原因探究                            

    (6)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弘扬严重弱化。自1840年以降,西学东渐日隆,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医药文化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弱化而弱化,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医药文化被冲击得体无完肤、遍体鳞伤,以西方科学之名,对中医药极尽抹黑、诋毁、中伤之能事,在广大国人头脑中对中医药普遍形成封建糟粕、伪科学的负面印象,更别说将中医药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长的几代人,几乎没有接受过中医药文化成体系的教育熏陶,满脑子都是西方思想意识与科技文化知识,对中医药文化不信、不学、不懂、不用,这是中医药事业日渐消亡的思想根源。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尚且如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所遇之惨状便可想而知了。

    (7)中医药的科学底层逻辑被误解。中医药是宇宙自然天人合一的系统科学,正如钱学森所指出的是超前科学、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中医药揭示了宇宙自然、天地人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中医药理论大厦建立在“气一元阴阳五行论”基石之上,“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论、“阴阳五行生克”的控制论是其科学底层逻辑。中医药的“气一元阴阳五行”理论体系有别于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上的西方科学体系,一个是高维度的科学体系、一个低维度的科学体系。但一直以来,往往以低维西方科学来思考、评判、审视高维的中医药科学体系。由于这种认知的顽固存在,所以国家在对中医药的治理方面,比如立法立规、政策措施、评判标准、财政投入、教育培训等方面降维至西方科学标准上来,由此产生了极其不符合中医药内在本质规律、极其不尊重中医药悠久历史的荒诞落后治理体系。

    (8)美西方生物医疗利益集团疯狂打击中医药。洛克菲勒等美西方生物医疗利益集团为了抢占中国这个极其庞大的医疗卫生市场,挟宗教、教育、科技之名向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渗透由来已久,现在成功地将主导了中华民族生命健康的中医药挤出了中国的医药卫生市场,将中国医药卫生健康领域全部“西化”,逼得传统中医药奄奄一息,尤其歹毒的是,用中国自己的“西医化”法律法规将中医药中坚力量的民间中医逼入死角。

    三、对策建议                               

    (9)且不説中医药护佑中华民族无比辉煌、无尚荣光的几千年历史,光説中医药在始于2019年底终于2022年底的新冠疫情中的居功至伟战绩,便再没有任何理由不全面振兴发展中医药了!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新征程上,唯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积极践行、身体力行“两个结合”的总体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医药文化紧密而有机结合起来,对中医药实施中国式现代化治理,强有力维护优秀传统文化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让中医药文化与技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再放异彩、重现荣光。

    (10)彻底改变中国医疗卫生健康大事业的领导体制,让中医药重回中华民族生命健康领域的主体、主导、主流地位。习主席一再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其中最深沉、最根本、最基础的自信是文化自信。而在中国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完全沦陷为西方文化、西医药的“殖民领地”,一丝中国文化自信都没有。

    按照二十大报告要求与习主席一系列关于中医药的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中医药必须为主体、西医药只能是辅助,让中医药重返几千年的历史荣光。因此,对国家卫健委进行彻底的改组与改造,改为“中央生命健康工作委员会”,以中医药文化、思想、思维、方式、技法、规范等统领中华民族生命健康工作,西医药降格为本委员会下属的二级机构;全面改组全国各级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管理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的一把手必须是中医大师级人物、班子成员的三分之二必须是著名中医师。

    切实把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医药“请”回到整个中华民族生命健康的主体、主导、主流地位上来,彻底结束西医药在中国长达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与“恶劣治理”历史,让护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中医药继续为主护佑十几亿炎黄子孙的生命健康!或者,成立中央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委员会,完全独立于现在的国家卫健委,中医委以中医药为主体主导主流,卫健委则是只管西医西药的委员会。总之,中医药要想得到全面的振兴发展,那就非独立于西医管理体系不可,否则,中医药断无振兴发展之日。

    (11)彻底改变对中医药的管理体系与模式,废止用管西医药来管理中医药的所有法律法规,建立“负面清单”管理体系,从而全面放开弄活中医药。现行管理中医药的法律法规无疑是套在中医药头上的绞索,是地地道道、彻头彻尾扼杀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恶规劣法”,必须予以全面废止那些阻滞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条文。党中央、习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医药极其重视,国务院出台的系列红头政策文件,也无不彰显党中央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的重视程度,这些都是党对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意志的充分体现,然而,这些党的意志没有上升到国家意志,所以,全国多地对民间中医“下毒手”的事件屡见不鲜,山东侯家父女刑事案、四川绵阳于荣光行政处罚案、广西巴马黄大务行政处罚案等最为典型,这明显与习主席、党中央对中医药的坚定意志是相冲撞的。这些违背中医药规律、藐视中医药历史、对抗党中央意志的法律法规不予废止,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将永远只能停留在领袖的讲话里、政府的文件中、口头的报告上,只会越来越萎缩,直到被彻底消灭。

    为此,必须坚持遵循中医药本质规律、尊重中医药历史、尊崇党中央意志的原则与立场,紧紧围绕构建中医药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核心主题,对现行涉及到中医药治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彻底的废、改、立、释。这是全面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根本之策。国家对中医药的管理,要重点放在服务、引导、推广、提高与保护上,当然也不是放任自流、放纵不管,而是要有底线思维,划出中医药不可逾越的红线与底线,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譬如:1、严禁利用中医药坑蒙拐骗;2、严禁利用中医药进行直销与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活动;3、严禁利用中医药谋财害命;4、严禁制造、贩卖假劣中药材;5、严禁利用中医药从事欺诈违法犯罪;6、严禁利用中医药从事封建迷信与邪教活动;7、严禁抹黑、打压、诬陷、造谣、反对中医药,等等。一旦触碰以上“负面清单”,则由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刑法》、《民法》、《治安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惩罚。“法无禁止即可为”,除了“负面清单”上的不可为外,其余的皆可为之。

    (12)彻底回归中医药的人民性、日常生活性与自我求助性等中医药的本质属性,对中医药全面开放与全面放开。据考证,中医药的历史至少有八千年了,中医药是华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与天地斗、与自然斗、与病毒细菌斗、与毒禽猛兽斗的过程中,日积月累所形成的自我求助方式方法,数千年来,没有哪朝哪代是对中医药严厉管理与约束的,都是全面开放与全面放开的。中医药实质上不过是劳动人民的特殊食物与日常养生而已,正如吃饭喝水一样正常不过。要把中医药诊所办成饭店餐馆、茶錧一样普遍,把中药材市场办成菜市场一样日常,人民群众爱上哪个诊所就上哪个诊所、需要吃什么药汤就喝什么药汤,就象爱上哪个餐馆就上哪个餐馆、爱点什么菜就点什么菜一样,政府根本没有必要去干预,更没有必要严加管束。只有回归到了中医药的人民本性、日常生活属性、自我救助特性,才是真正的切合了中医药的本质规律,才是真正还原了中医药几千年的历史本来面貌。

    (13)彻底回归中医药的哲学性、真理性、系统性,形成人人信中医、学中医、懂中医、用中医的生动局面,构建起中医药人才队伍教育培养与保护成长体系。中医药揭示了宇宙生物的真相,归纳提炼了宇宙生物的真理,经过了几千年的“人体实验”验证出铁的事实:没有中医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好病的人;没有治不好病的药方,只是没找到治好病的中药。当今人类社会,医疗大比例支出成了困扰许多国家的大问题,据统计,去年我国医疗支出高达近10万亿人民币,成为国家财政极其沉重的负担。同时,全国公立医院整体上严重亏损,听说巨亏了2万多个亿。

    中医药几千年来就具备“简、易、验、效、廉”的特性,可以想象,如果全国人民信中医药、学中医药、懂中医药、用中医药的话,全国的医疗支出肯定还不到现在的一个零头,把节省出来的资金用到教育、科技、军事、三农等方面,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必将得以大幅提速提质,全民免费医疗完全就有可能。

    要实现这个宏大目标,除了彻底改变中医药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政策制度外,还得建构起中医药人才队伍教育培养与保护成长体系:

    一是将中医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义务教育必学必会必考的内容,成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从而培养全民中医药基本素养,牢固树立中医药思维体系;

    二是全面放开中医诊所与中药市场,对中医药从业人员与场所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与不设门槛的“疗效注册登记制度”,让更多人具有学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机会与平台;

    三是全面恢复中医药的师承、家传、自学制,大力缩小中医药院校的办学规模,多办诊所式、学院式的中医药教育深造的平台机构,大力压缩国办“西化”中医院的规模与人员,在全国城乡多办中医诊所、养生馆、中药材市场;

    四是坚持以疗效为唯一标准、以病患评价为规范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不看学历、不看懂不懂英语、不看懂不懂西医、不看“出身”与“门派”等与疗效毫无关系的东西,为中医药从业者进行等级评定;

    五是要通过市场机制,切实让高等级的中医师、中药师、中医技师“先发展、先富裕”起来,起到头雁效应与带动激励效应,让更多的人成为真正厉害的中医药大师,造就成千上万看得好病的中医药顶尖人才;

    六是大力发展地道中药材的种植与制作产业,严厉打击假劣中药材的生产与售卖行为,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物质基础”,避免中医死于中药的悲局发生;

    七是加强中医药走出去,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世界和平、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医药的伟大力量;

    八是大力加强对中医药的保护力度,在全面废止现行对中医药管制法律法规的同时,必须大力保护中医药从业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营造中医药安全振兴发展的社会环境。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0
回复
2024-09-29 16:35:23
中医以“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为基准,提倡养生治未病,小病快治,不使拖成大病。
更多推荐

河南商水县平店乡

初夏时节,走进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平店乡雒庄村玫瑰花卉种植基地,600亩玫瑰竞相开放,阵阵花香弥漫开来。置身花丛中,绚丽的美景让人陶醉。“我们村从2013年开始引进玫瑰花种植,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于不断创新管理、引进新品种新...

莫日发驻村10年交出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

外出务工的村民已陆续返岗,留村的村民在清明后种下的新品种香米,正处于育苗期。3个产业园放眼望去,蔬菜种植基地里,刚种下不久的冬瓜苗正努力生长;茶园中,嫩绿的茶芽迎着春风等待采摘;梨园里,果农们灵巧的双手正在枝叶间穿梭疏果...

在这里,少我一个不行(中国道路中国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⑥)

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始实施,我主动报名,成为第一批志愿者。来到西藏、留在西藏、扎根西藏,我已经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多年。常有人问,是什么让你坚持了下来?说句实在话,来之前没想过干这么久,来之后也不是没有动...

在无声的世界里放声歌唱(暖心故事)

李博指导学生发音。受访者供图5月7日,广西桂林市聋哑学校排练室内,一群听障儿童正进行日常训练。“起!”指挥棒在空中画出一个感叹号,合唱团负责人李博张大了嘴巴,用夸张的表情、灵活的肢体语言调动孩子们的情绪。“嗯、啊、哦……...

湖北省公安县闸口市场监管所开展居民 “水、电、气”专项检查

每日新闻网讯(熊周)为确保居民水电气价格政策有效落实,近日,公安县闸口市场监管所对辖区内供水、供电、供气专业经营单位和各物业公司开展专项检查。在专项检查中,工作人员通过细致审查收费公示、票据、缴费系统,并随机走访居民用户...

河北曲周:科技小院初夏又来新农人

初夏时节,绿荫初浓,晨风裹着湿意掠过,砖缝间凝着昨夜未干的雨痕,一场充满泥土味的乡村创业服务活动正在河北曲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张庄科技小院,青砖院墙间传来阵阵掌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团队的师生们和一帮青年新农人正面...

茶卡盐湖边的幸福生活

挨着茶卡盐湖景区有两个村,北边是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巴音村,靠南边的是茶卡镇的茶卡村。曾经,这两个村有着相同的“宿命”,村民居住在距离镇上十几公里外的山区,主要以农业和养殖为主,交通、医疗、教育极为不便,是人均收入...

【全环境立德树人】乐享自然 聚力前行——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举行走进辛安河主题公园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吴美玲)春风拂绿野,山花映笑颜。为践行青少年体质提升计划,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政策要求,近日,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走进辛安河主题公园开展实践活动。 ...

计量服务零距离,民生保障有温度

每日新闻网讯(许堯)今年是第26个世界计量日,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围绕“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主题,结合群腐整治及群众关切的水电气“三表”规范、消费公平等“关键小事”,开展了系列惠民活动,以精准计量筑牢诚信基石,以透明...

万荣县王显乡竹家村:党建引领 科技破题 联农惠农

每日新闻网讯:(韩维元)眼下正是果树田间管理关键时期。在万荣县王显乡竹家村千亩瑞香红苹果示范园里,八架植保无人机正穿梭于翠绿的果树间,雾化的农药如细雨般均匀洒落。“过去十几个人耗时3天的喷药作业,现在无人机4小时就能完成...

2024
09/29
14:30
浏览量: 1109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前执法检查 确保双节期间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前执法检查 确保双节期间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