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静雯
她是村民口中的“好闺女”;她是群众身边的“服务者”;她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女诸葛”。在驻村工作中,面对群众的家长里短,她们耐心倾听;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她们精准谋规划,定举措;在乡村服务中,她们关切老人的生活起居、孩子的教育成长……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女性驻村干部,倾听她们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故事——
元氏县黑水河乡佃户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孟梅:
驻村更驻“心”
“李书记来了之后,走进村民家中是常事,她时刻关注着我们的生活。”“每次李书记来家里,总觉得和她有着说不完的话。”……元氏县黑水河乡佃户营村村民们提到的“李书记”名叫李孟梅,是石家庄市税务局一名干部,2024年9月来到佃户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从热闹的城市到静谧的山村,面对工作环境的转变,李孟梅及时调整方向,以真诚和细致的工作成为村民们的贴心人。
以初心换真心
春日清晨,穿过铁过门七十二拐盘山路,便来到了元氏县最西部的一个古村落——黑水河乡佃户营村。
见到李孟梅时,她正在村民家进行医疗保障工作明白纸的讲解。“我从事机关党建工作28年,之前一直为自己缺少乡村基层经验而感到遗憾,在这里驻村后,感到梦圆了。”李孟梅说道。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李孟梅来到佃户营村后,第一时间和驻村工作队其他3位成员进行全面深入走访。“想要把驻村工作做好,就一定要沉下心来与村民‘唠家常’,细心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李孟梅说,由于村民白天要外出干农活或者打工,所以她只能在早晨、中午或者晚上到村民家走访。
走访中,她每到一户村民家中都边听边记,将需要办理的事情仔细写在驻村干部工作手册上、记在心里,很快摸清了村里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
目前在佃户营村居住的村民多为60岁以上老人,其中又以女性居多。李孟梅说,或许是同为女性,自己和村里的大娘、大姐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自己非常愿意当她们的知心人,倾听她们诉说委屈,为她们打开心结。
办实事解难题
在感受到村民的善意和亲近的同时,李孟梅在乡亲们遇到困难时也不遗余力地挺身而出。
2024年11月,48岁的村民胡志强意外摔伤导致失明,李孟梅紧急联系省二院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把胡志强送到省二院进行及时就医。
为解决村中老人看病难,在李孟梅推动下,工作队邀请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4名专家到佃户营村开展“健康下乡、爱心义诊”活动,为村民进行现场诊断,同时传授健康知识,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手段。
“只要说过的事情,李书记肯定记在心上,而且会想方设法办好。”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立说。
以产业促致富
李孟梅来到佃户营村已有半年时间了。在她眼中,佃户营村生态环境优美、红色底蕴深厚、现代中药材种植蓬勃发展,真可谓人杰地灵。如何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致富?
“佃户营村是元氏县革命老区,我想是否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充实元氏县委旧址的内部陈设,还原历史场景,亮化红色旅游景点,传承革命精神。”李孟梅说,这一想法得到了自己所在单位石家庄市税务局的支持,今年,红色抗日根据地旧址将逐步进行打造。
在佃户营村,6000多亩的连翘种植是乡村振兴主导特色产业,也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的连翘目前是集中收购,统一初加工,统一销售,村里还建立了连翘烘干厂和连翘茶制作车间。连翘的规模化种植,不仅具有旅游观光价值,更具有医药经济开发价值。”李孟梅说,工作队将继续协助村“两委”在连翘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工夫。
此外,李孟梅还准备围绕环境特色,推动乡村振兴配套升级。“铁过门公路是骑行爱好者的天堂,我们已经联系河北康旅集团,抓紧打造网红景观。”李孟梅说,他们还准备创建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在铁过门等位置设立骑行驿站,推广连翘茶及特色农产品。
“想干的事太多了,现在我感觉干劲十足。”展望未来,李孟梅信心满满。
赞皇县张楞乡南竹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鑫:
耐心细致为村民
3月5日,赞皇县张楞乡南竹村的田野里已经有了暖暖的春意。市纪委监委驻南竹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鑫一早就拿出笔记本,列出近期工作中的想法和计划:“‘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我们能否为女性村民做点什么?可以和妇联等部门联系,开展例如电商和手工艺加工方面的技能培训。”“村里主路迎宾路是过水路面,破损严重,关系着南竹、北竹、西竹三个村的交通,今年必须开始修路,要积极争取县水利局的资金支持。”
今年36岁的张鑫自2023年2月起参加驻村帮扶,2024年4月,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在她看来,村里的民生小事都是心头大事,只有用心用情办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与群众心贴心。
让村集体壮大起来
南竹村是一个坐落在丘陵之间的小村庄,全村640人,村集体经济较薄弱。2023年以来,驻村工作队一方面持续推进防返贫监测工作,一方面提升产业帮扶力度,推动南竹村旅游观光采摘业发展。
南竹村南靠近京赞路有百余亩苹果、桃子果园,但由于原先缺乏通往果园的道路,导致水果运输困难,游客也不便进入果园进行采摘。为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工作队向县相关部门申请铺设水泥路面,2024年10月,一条可以通车的观光采摘路正式完成,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张鑫带领工作队积极行动,通过多渠道联系,协调河北省世鸿餐饮集团、河北都邦等多个单位采购苹果,成功助力南竹村果农销售苹果三万余斤。切实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
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应该把村致富带头人、年轻干部选进村两委。张鑫开始着手建立村后备人才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针对性培训,厚积人才储备,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为村民办实事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群众。从驻村那天起,张鑫就和工作队员深入每家每户开展走访,每到一家,都坐下来和村民们唠唠嗑,把村民当成家人。
在这样的走访调研中,工作队结合了解到的村情民意,集中力量解决了一系列群众的实际问题,为村民石珍珍家屋顶进行防水处理、为石绪平家房梁进行加固、为时贵祥家门窗进行更换,为脱贫户中3位高龄老人购置轮椅和助走器……
作为年轻的驻村干部,平衡工作和照顾家庭需要作出取舍,也是一大挑战。张鑫的孩子还小,爱人工作也忙,平时只能把孩子交给奶奶和姥姥照顾,一连几天见不到孩子是常有的事。“孩子肯定想妈妈,我也会想孩子。家里的老人把孩子照顾得很好,也支持我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提到孩子,张鑫有些动容地说。
“老乡们遇到困难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我们工作队协调帮忙解决,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工作队极大的信任。”在驻村工作中,张鑫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谈到下一步工作,她说:“2025年我们计划完成出村路及观光采摘路建设,将采摘路打通并建设一个停车场,届时将80多亩果园连成一片,将其打造成观光采摘园。”
赵县贤门楼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高素敏:
从课堂走向田间
“在驻村工作中,我感到自己读过的书、教过的课、培训过的科目……全都落地生根了。将来我回归岗位,呈现的课程将带着‘乡村振兴’的厚重和韵味。”
高素敏是石家庄技师学院的一名老师。2024年1月,她主动报名,来到赵县贤门楼二村驻村,并担任工作队队长。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迅速从一名城市来的女教师成为乡亲们熟悉的“新村民”。
探索产业升级之路
贤门楼二村的村民多数从事个体梨果种植,农产品以原生态梨果为主。
高素敏和同事到村后,一方面充分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交流,探讨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调研走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遍访村内生活困难群众、产业大户、党员和村民代表,迅速掌握了村情民意。
如何优化传统产业,提高梨果利润和梨农收入?在高素敏看来,村干部要积极转变理念,具备“创业思维”,工作队邀请企业咨询专家团队到村“把脉诊断”,带领村“两委”班子调研塔元庄经济生态园、科技大学梨果研究基地、鑫农创业孵化基地,更新理念,探索村内产业升级有效路径。
为探索梨果的深加工和多渠道销售,高素敏提设想、找资金、做方案,与村“两委”多次碰撞思路,畅谈规划。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注册本村梨果品牌、与鑫农孵化基地蔬菜联名销售、开设邻里超市加盟店等,都是在高素敏的带领下进行过的探索和尝试。
不仅如此,平时,为梨树剪枝、疏花、套袋、摘果,高素敏一有时间,就去帮村民们干点活,把种植的各环节都体验了一遍。
脚踏实地多干事
高素敏驻村的日子里,无论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村舍农家,都活跃着她不倦的身影。“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要实实在在沉浸在村里。”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贤门楼二村中心大街有一段大约50米长的颠簸不平的路面,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安全。高素敏和队员们通过多方协调和积极争取,获得了派出单位的资金支持,最终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了道路硬化和整修。
在高素敏推动下,技师学院与贤门楼二村结成帮扶对子,学院领导、中层干部、党员教师定期到村开展“走亲”活动,把温暖送到村民家中,也加强了村民与工作队的紧密联系。工作队还邀请河北省胸科医院专家团队到村开展义诊,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驻村一年多来,带着大伙儿跑市场、找技术,看着村里慢慢发生一些变化,才明白‘产业发展’这四个字背后的意义。”高素敏说,今年,她将继续带领大家奋斗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让贤门楼二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