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关注民生 > AI时代 年轻人沉浸式激活抗战记忆

AI时代 年轻人沉浸式激活抗战记忆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05 18:10:32 | 点击:270

清明,浓稠的记忆跨越80年,再度沸腾。

站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弹孔墙前,从一排排白花前走过,看着那被子弹击穿、千疮百孔的墙面,一位90后参观者突然泪流满面。她在社交平台分享道:“这面墙沉默着,却让我听见了烈士们的心跳,原来历史的温度如此滚烫。”

这一幕,恰是当代青年与历史对话的生动缩影。他们不再满足于对历史的远观,开始主动去触碰那些被时光尘封却依旧鲜活的过往,渴望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历史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命共鸣。当身体与心灵同步“走进”历史,记忆便不再是课本上无声的文字,而是深深镌刻进血脉,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

近年来,主动体验式探寻近代历史的热潮,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每逢节假日,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山西长治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等红色旅游景点的青年访客络绎不绝。他们戴着VR设备“穿越”烽火连天的岁月,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空中触摸历史的脉搏。

与之相呼应的,还有各类红色剧本杀的火热涌现。游戏过程中,剧本里的虚拟抉择与现实中的史料真相交织重叠。往昔岁月以最为直观的方式,撞击着一颗颗年轻的心灵。

《兵临城下》《孤城》《星火》等作品,将情景设置在历史抉择的紧要关头,玩家们需在其中完成送情报、护伤员、破译敌军密码等任务。不少年轻的参与者在面对“仅剩一包的干粮如何分配”“是否用身体堵枪眼”“最后一封家书想写给谁”这样的游戏选项时,内心震颤,眼泪决堤。

正是这些穿越时空的灵魂叩问,让历史书上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骤然间有了心跳的温度——原来,战场上的每一次抉择,都曾是一个个血肉之躯在生死关头的真实战栗。在那些被我们翻过的书页里,竟藏着如此鲜活的生命、炽热的信念和沉甸甸的牺牲。

置身于体验式、情境化的纪念方式之中,年轻人主动把宏大叙事转化为个人化的情感触动。如此,他们便不只是知晓历史“是什么”,更能深切理解历史“为什么”。记忆不再停留在疏离的崇敬层面,而是实现了从“知道”到“懂得”的升华。历史也不再是遥远的回声、模糊的轮廓,而是切肤的共情和具象的指引。

与此同时,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代年轻人,也正在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纪念文本。在某社交平台上,与“抗战历史记忆”相关的短视频热度居高不下。

年轻博主们也各展所能,借助AI技术修复抗战老照片,为黑白影像精心上色,让老兵们的笑容再度鲜活起来。当我们的目光触及这些被修复的面容,以及与之关联的历史遗物时,时空仿佛瞬间折叠。此刻,被修复的不只是历史的物质载体,更是先辈们未曾倾诉完的牵挂,以及那跨越岁月长河的家国情思。

在网络“抗战家书”话题下,青年亦用属于自己的表达,转译那些炽热滚烫的思念——“如无先辈慷慨赴死,哪得我等岁月安好”“原来他们从未走远,只是化作了山河的一部分”“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种种表达让历史记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中能清晰看到,青年正以独特视角,将往昔与当下紧密相连。

更令人动容的是,缅怀之情正化作年轻人的实际行动,他们正从红色资源的探访者变身为守护者和建设者。有人参观抗战遗址后,自发成为纪念馆志愿者,用专业讲解传递历史温度;有人录制探馆Vlog、创制红歌RAP,让红色故事“破圈”传播;还有人参与网络宣讲团,用青言青语诠释抗战精神。这些转变生动诠释着:纪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照亮。

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缅怀的方式。从云端祭扫到烈士AI数字人,技术正以创新形式重构历史记忆的传承路径。通过中华英烈网、“北京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等“云祭扫”平台,民众可跨越时空界限,在数字纪念馆中献花点烛、书写寄语。新技术为抗战的共同记忆提供了新的载体,也让英烈精神在数字空间中得以延续。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蕴含在中国人血脉中的家国情怀未曾改变。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精神的传承始终是核心。从父辈口述的峥嵘岁月,到影视文学塑造的英雄形象,从网络时代的弹幕共鸣,再到人机协同智能技术重现的历史影像……抗战记忆的传播形式或许不同,但铭记的本质未曾改变。

在形式更迭的缅怀纪念活动中,历史不再是静态的陈列,而是流动的、可参与的、能与当下对话的存在。今天的年轻人从时代赋予的广阔平台出发,将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化为担当。他们或许无法记全每场抗战战役的名称,却深知和平安宁的来之不易;他们可能也认不全各类武器的型号,却深深领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内核真谛。

这大概就是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奥秘:不是刻板的复制,而是鲜活的再生;不是教条的灌输,而是生命的共鸣。

当无数年轻人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接续记忆,那些曾在黑暗中擎火前行的先辈,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开。他们依然活在今天的对话里,活在年轻人心跳的共振中,活在时代的光亮里。

责任编辑:宋静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陈扩展 科技“重现” 让历史照进现实

  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序厅内,大型浮雕《铜墙铁壁》前,在象征着四万万同胞共御外敌的群星闪耀下,宣教讲师武丹开始了第一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山大学子探索驾驭AI之“道” “拥抱AI时代” 点燃青创之火

  “这是我的班长,这是我的排长,这是我们的机枪手……”当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学生栾天舒借助AI技术,为山东文登98岁的抗战老兵张明复原出战友面容时,老人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赋能,更是一场关于记忆、情感...

招聘服务员,“本科学历以下勿扰”?

  这周,一则内容令人颇感意外的招聘启事,在网上搅动了一场舆论风暴。几天前,有网友发帖称,费大厨辣椒炒肉深圳一门店招聘服务员,工作内容包括“认真做好桌椅、餐厅卫生”“接待顾客主动热情”等。只看以上要求,这则招聘启事倒是没...

从自卑到自信:听障青年在老师鼓励下圆梦职场

  天刚微亮,在京东亚洲一号呼和浩特物流园,22岁的薛宏杨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熟练地操作着智能分拣系统,将包裹按照配送路线整齐码放。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这个瘦瘦高高的年轻人,戴着一副耳内式助听器。  薛宏杨是内蒙古电子...

“土特产”为何吸引年轻人下单?

出门旅游回来带当地的特产,直播间购买助农“土货”,小小的“土特产”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85.5%的受访者购买过“土特产”,品质和安全认证是下单关键。开发新品、加强设计,许多“...

岁时有序小暑至 哪些事情需注意

  读图速览:小暑时节的减肥妙招、轻食沙拉的健康吃法、腹泻时的饮食对策,以及急性胰腺炎的防范重点。整理/朱梓轩 制图/程璨

@高考考生 你的录取通知书可能已在路上 请注意查收和检查

  @高考考生  你的录取通知书可能已在路上!  7月3日起  2025年高考录取通知书  EMS邮件查询通道正式开通!  亲爱的同学  快来看看你的通知书到哪里了?  录取通知书物流这里查!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国...

既要“能红”,还要“长红” “千年茶乡”升级 年轻人的机会来了

  大学生们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溪茶校茶叶专业组组长李菊花(右)的指导下,体验新式茶饮的制作。  随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移开大缸的盖子,满满一缸色泽乌黑的铁观音老茶映入眼帘,一阵陈香弥漫开来,让大学生胡宗伯陶醉其...

工业和信息化部: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周圆、张辛欣)工业和信息化部3日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

湖北省公安县斗湖堤市场监管所开展专项抽检行动,守护儿童学生用品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石海锋  )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公安县斗湖堤市场监管所针对辖区内儿童学生用品、服装鞋帽等重点商品,开展全覆盖、专业化质量抽检行动。据悉,此次行动,该所制定抽检方案,组建专业执法队伍,深入商场、超...

2025
04/05
18:10
浏览量: 27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前执法检查 确保双节期间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前执法检查 确保双节期间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