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申请临时救助取消户籍地居住地限制,广东发布社会救助新规定!

申请临时救助取消户籍地居住地限制,广东发布社会救助新规定!

来源:南方网 | 时间:2024-12-07 13:42:39 | 点击:350

为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12月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措施》从六个方面提出26条措施,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顺畅救助。

社会救助覆盖更全面

低收入人口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支出型困难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困难人员。

《措施》指出,对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实施综合救助,解决其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以及遭遇自然灾害、其他突发性的困难。切实保障好困难家庭中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由政策兜底帮扶的脱贫人口,逐步与通过就业、产业帮扶有能力稳定脱贫的人口分开,实行分类管理。

临时救助方面,《措施》规定,对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在急难发生地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临时遇困、生活无着的,按规定给予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常住人口救助方面,建立户籍地和居住地联合协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实施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持有居住证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将持有居住证一定年限的常住人口纳入更多救助范围。

主动发现分类处置

《措施》明确,要加快建设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粤众扶”综合救助信息系统,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各单位依托“粤治慧”省域治理数字化总平台、“粤省事”平台,及时反馈救助帮扶信息,形成“一户(人)一条救助链”。更新省低收入人口数据库。

在低收入人口监测指标体系方面,《措施》提出要科学合理设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精准监测家庭支出骤增、家庭收入骤减、人口变化等。加强省级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为相关部门、群团组织精准认定救助对象提供支撑,并逐步向社会福利和慈善帮扶项目等领域延伸。

在响应和分类处置方面,《措施》要求发现低收入人口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但可能符合条件的,要将信息分类推送至相关部门处理,相关部门要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应及时研究处理急难个案。

分层分类综合救助

在分层综合救助方面,《措施》指出,市级平台统筹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力量。县级平台组织议事会商、培育专业队伍,梳理发布政策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资源清单等。镇级平台负责项目落地、业务办理,提供专业化服务。村级平台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加强探访关爱。

就业方面,《措施》明确,通过产业发展、劳务输出、车间吸纳、以工代赈等方式进行就业帮扶,开发就业岗位。急难社会救助方面,《措施》指出,急难社会救助可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在应急状态下,由村(社区)“两委”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服务类社会救助方面,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加快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加强集中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护理,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措施》提出,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减免电费;为身故困难群众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开展低收入人口中妇女“两癌”救助;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延伸至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等;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帮扶措施延伸至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等。

另外,《措施》还提出,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激励措施,支持设立社会救助专项基金,推动开展“微心愿”“微实事”活动,促进社会救助领域志愿服务发展,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

延伸阅读: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单位《关于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张菲菲

责任编辑:张亦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日韩关税谈判重启:裂痕下,盟友经济博弈加剧

5月下旬,美韩、美日关税谈判相继重启,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战略的强压下,盟友间的经济博弈逐渐浮出水面。韩国在总统大选倒计时中与美国展开“时间赛跑”,日本则在坚守底线与试探妥协间艰难权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

中美互降关税后 欧盟对美国更硬气了

5月21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班夫,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举行,加拿大财长(右二)和央行行长(左二)同欧洲央行行长(左三)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合影。视觉中国供图继英国和中国分别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贸易谈判并达成协议后...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市场监管所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韩坤城)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督促相关生产经营主体依法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近日,公安县孱陵市场监管所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项整治。加强宣传,严管源头。该所针对辖区内经营户情况,主动上门开展食...

欧盟将启动审查《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

示,欧盟将援引《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有关人权的第二条款,启动对该协议的审查。  卡拉斯在当天欧盟外长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成员国外长对中东局势进行了深入讨论。当前的加沙地带局势堪称灾难。绝大多数外长赞成对《...

中美经贸关系何去何从:合作共赢还是冲突对抗

美国芝加哥一大型零售商店出售中国造商品。视觉中国供图近期,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中美高层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5月12日,中美双方共同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基本取消了4月2日美国发...

“悬顶之剑”仍在 国际贸易如何破局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让中美的外贸企业有了短暂的窗口期。然而90天之后会怎样?“不确定性”如同“悬顶之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马歇尔·米尔斯指出,这种不确定性持续时间越长,累积成本越高。...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再遭下调 债务隐患撼动市场信心

美国,再一次“被降级”。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终结了其自1917年以来对美国维持的最高评级。至此,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的最高信用评级已悉数失守。穆迪给出的降级理由并不陌生——财政赤...

内塔尼亚胡:以色列将接管整个加沙地带

  当地时间19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中说,以色列将接管整个加沙地带。  今年1月,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加沙地带停火协议,但第二阶段停火谈判迟迟未能推进。以方以哈马斯拒绝接受美国政府提出的后续停火方案和...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后 美股期指、美元下跌

  中新网5月19日电(张乃月)据彭博社报道,由于市场对美国国债和政府未来借款趋势的财政担忧加剧,周一亚太盘初美元走低,美国三大股指期货下滑。  具体来看,美元指数下跌约2%;纳指期货跌0.8%,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

“经贸换安全”:美国重塑中东战略?

【国际观察】沙特,10000亿美元;卡塔尔,2435亿美元;阿联酋,2000亿美元。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访选择了三个海湾国家,收获了军购和投资大单。不管未来履约情形如何,现在自然是风光无限。有风光,...

2024
12/07
13:42
浏览量: 35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盐湖高新区:数实融合发展 厚植高新优势

盐湖高新区:数实融合发展 厚植高新优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