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 时间:2025-05-14 20:44:03 | 点击:39089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书航   胡辣汤的故事,要从中原大地的沃土说起。起源于河南,自明清时期便出现在街头巷尾,成为早市的常客。它的制作并不复杂,却有着一股独特的辛香和浓稠。周口的厚重、开封的清爽、郑州的辛辣,各地的胡辣汤各有千秋,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味。

      在河南人眼中,一碗胡辣汤是一天的开始,是对家乡的依恋,更是寒冬清晨里最温暖的慰藉。而在京城的街头,这一碗浓稠滚烫的胡辣汤同样唤醒着南来北往的步履。位于北京小屯路的一家方中山胡辣汤门店,晨光初现时,店外早已排起长队。“这个味儿,就是家乡的感觉。”一位来自郑州的食客一边搅动着碗中的胡辣汤,一边感慨。

1.jpg

传承与创新,从河南到全国

       方中山作为河南胡辣汤的代表品牌,成功跨越地域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多家门店,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的连锁体系。从河南起步,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扎根落地,方中山正以稳健的步伐将中原味道带向更远的地方。

       李松峰店长介绍道:“像我们在外地开设门店的,都要去郑州亲自学习。我们的师傅会在总店接受严格的技术培训,包括熬制手法、调味比例以及食材的挑选标准,确保每一碗胡辣汤都能呈现正宗的河南味道。”

      为了更好地适应南北方口味的差异,方中山也进行了细致调整。“根据南北方口味的不同,我们会对辣度进行适配。例如,在南方开设的门店,辣度会稍微温和一些,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李松峰解释道,这种因地制宜的改良不仅体现了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更是对食客饮食体验的尊重与关怀。

      谈及门店的食材管理,李松峰特别强调:“我们所有的食材都是当天采购,新鲜熬制,而且不隔半天。”他进一步解释道,胡辣汤讲究鲜香浓厚,一旦超过半天,汤底的口感与风味都会明显下降。“早上熬制的胡辣汤只在上午供应,就算卖不完也不会留到下午。”这种严格的时间控制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更是对消费者健康和味觉体验的负责与承诺。

      “顾客来吃,不仅是为了那一口热乎劲儿,更是为了那股天然的浓香和放心的品质。”李松峰微笑着说道,“像我们的油馍头、葱油饼,基本上都是先点先做,现做现卖。”这种对新鲜与现制的坚持,不仅是对食材品质的严格把控,更是对顾客的真诚承诺——让他们吃得放心、喝得安心,每一口都能品味到家乡的温暖与熟悉的味道。

2.jpg

新消费浪潮下的市场扩展与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伴随着新消费浪潮的崛起,传统美食正在被赋予全新的商业逻辑与市场空间。胡辣汤,这碗承载着中原人记忆、情怀的地方美味,也在这一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河南胡辣汤的代表品牌,方中山敏锐地捕捉到数字化趋势,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品牌的跨区域传播与年轻化转型。从抖音到大众点评,从外卖平台到社交电商,方中山巧妙地将传统餐饮与数字消费结合,构建出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消费场景。

      抖音团购、一人拼单、外卖打包、次卡优惠等形式,不仅拉近了“老字号”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还进一步拓宽了消费群体的边界。数据显示,早上7至9点是胡辣汤外卖订单的高峰期,而冬季期间的团购订单更是明显增长,成为不少上班族、学生族以及街坊之间“暖胃暖心”的早餐首选。

      不仅如此,这种社交驱动的传播路径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市场渗透力。传统美食过去局限于地方小吃市场,难以跨越地域的限制。而方中山通过数字化营销,让胡辣汤这一原本具有地域性的早餐美味打破了空间壁垒,在北上广深乃至更多的二三线城市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对于忙碌的都市人而言,“一键下单、热汤到手”成了享受家乡味道的新方式,而胡辣汤的浓稠热辣,也让原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多了一份烟火气息。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消费升级不仅改变了销售方式,还推动了传统食品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方中山在供应链管理上引入数字化系统,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配送的全链路可追溯,确保每一碗胡辣汤都能稳定输出正宗的中原味道。

      投资人邱志杰表示:“我们并不仅仅是在卖一碗汤,而是卖一种情怀,一种文化认同。让在北京的河南人吃到家乡味儿,让胡辣汤成为一种跨越地域的美食文化。”

      在新消费浪潮的推动下,方中山不仅传承着地道的中原风味,更探索出一条数字化与连锁化并行的发展之路,让传统胡辣汤突破地域限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或许,这不仅仅是对一碗汤的坚守,更是对区域美食品牌如何走向全国、融入多元市场的有力注解。

  

编辑:唐玲

【作者:袁书航】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从“破局、聚链、转化、逐绿”看懂经济大省敢闯敢试“升级打拼记”

  央视网消息:作为稳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上半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好于全国0.3个百分点,稳稳扛起北方经济“压舱石”的重任。更亮眼的是这份答卷里的“冠军成色”,上半年,山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

增设“国际邮轮管理”等29个专业 高等教育“更新学科专业地图”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正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简单说,就是一些传统学科专业可能跟不上时代了,而一些新兴行业(比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又急缺人才,所以教育部门要带头“导航”,让高校培养更多市场急需的...

上合组织是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

  上合组织的重要吸引力在于其合作模式,遵循协商一致、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平等相待等原则,各成员国可通过对话合作实现自身发展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在天津召开,这将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乌兹别...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携手东北亚,开放赢未来。8月27日至31日,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  今年恰逢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创办20周年。作为全球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北亚经贸合作多年来持续深化,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吉林通化降雨基本结束:铁路仍处停运状态 公路客运正陆续恢复

央视网消息:自8月23日夜间开始,吉林省通化市出现强降雨天气。当地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并发布洪涝、暴雨、山洪和地质灾害等多类预警。通化市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应急队伍赶赴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和除险工作。受强降雨影...

一习话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在14年的抗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引领着中国抗战的正确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习近平...

转发注意 天安门广场、故宫开放时间调整

8月24日,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通告:  为确保专项活动顺利安全,天安门广场9月1日至3日暂停开放,9月4日适时恢复开放。请广大游客提前做好行程安排,敬请谅解与配合。  同日,故宫博物院官网发布消息:  为配合天安门...

坐火车遗失物品不要慌 官方教你三步快速找回

暑运途中,一些旅客在乘坐火车时可能不慎遗失行李物品。如果不小心丢了东西,可以牢记“找乘务员、拨12306、说清细节”这三步,铁路工作人员会全程接力,尽力帮助您快速找回失物。  日前,在一趟从哈尔滨西开往长春的高铁列车上,...

八旬老人被蜱虫叮咬住进ICU 这份防虫攻略请收好

近日  一位八旬老人被蜱虫叮咬住进ICU  登上热搜  牵动了许多网友的心  被蜱虫叮咬为什么会这么严重?  被叮咬后该如何处理?如何预防?  这份防虫攻略请收好  八旬老人因蜱虫叮咬  在ICU住了15天  据老人的家...

“草原一世情”公益捐赠活动成功举办

8月22日,前进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那达慕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东乌旗图书馆、嘎达布其镇汗乌拉嘎查等地区开展捐赠书公益活动。  捐赠人余均致辞  主办:东乌旗人民政府 协办: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杜、东乌旗文...

2025
05/14
20:44
袁书航
浏览量: 390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