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书航 胡辣汤的故事,要从中原大地的沃土说起。起源于河南,自明清时期便出现在街头巷尾,成为早市的常客。它的制作并不复杂,却有着一股独特的辛香和浓稠。周口的厚重、开封的清爽、郑州的辛辣,各地的胡辣汤各有千秋,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味。
在河南人眼中,一碗胡辣汤是一天的开始,是对家乡的依恋,更是寒冬清晨里最温暖的慰藉。而在京城的街头,这一碗浓稠滚烫的胡辣汤同样唤醒着南来北往的步履。位于北京小屯路的一家方中山胡辣汤门店,晨光初现时,店外早已排起长队。“这个味儿,就是家乡的感觉。”一位来自郑州的食客一边搅动着碗中的胡辣汤,一边感慨。
传承与创新,从河南到全国
方中山作为河南胡辣汤的代表品牌,成功跨越地域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多家门店,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的连锁体系。从河南起步,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扎根落地,方中山正以稳健的步伐将中原味道带向更远的地方。
李松峰店长介绍道:“像我们在外地开设门店的,都要去郑州亲自学习。我们的师傅会在总店接受严格的技术培训,包括熬制手法、调味比例以及食材的挑选标准,确保每一碗胡辣汤都能呈现正宗的河南味道。”
为了更好地适应南北方口味的差异,方中山也进行了细致调整。“根据南北方口味的不同,我们会对辣度进行适配。例如,在南方开设的门店,辣度会稍微温和一些,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李松峰解释道,这种因地制宜的改良不仅体现了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更是对食客饮食体验的尊重与关怀。
谈及门店的食材管理,李松峰特别强调:“我们所有的食材都是当天采购,新鲜熬制,而且不隔半天。”他进一步解释道,胡辣汤讲究鲜香浓厚,一旦超过半天,汤底的口感与风味都会明显下降。“早上熬制的胡辣汤只在上午供应,就算卖不完也不会留到下午。”这种严格的时间控制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更是对消费者健康和味觉体验的负责与承诺。
“顾客来吃,不仅是为了那一口热乎劲儿,更是为了那股天然的浓香和放心的品质。”李松峰微笑着说道,“像我们的油馍头、葱油饼,基本上都是先点先做,现做现卖。”这种对新鲜与现制的坚持,不仅是对食材品质的严格把控,更是对顾客的真诚承诺——让他们吃得放心、喝得安心,每一口都能品味到家乡的温暖与熟悉的味道。
新消费浪潮下的市场扩展与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伴随着新消费浪潮的崛起,传统美食正在被赋予全新的商业逻辑与市场空间。胡辣汤,这碗承载着中原人记忆、情怀的地方美味,也在这一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河南胡辣汤的代表品牌,方中山敏锐地捕捉到数字化趋势,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品牌的跨区域传播与年轻化转型。从抖音到大众点评,从外卖平台到社交电商,方中山巧妙地将传统餐饮与数字消费结合,构建出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消费场景。
抖音团购、一人拼单、外卖打包、次卡优惠等形式,不仅拉近了“老字号”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还进一步拓宽了消费群体的边界。数据显示,早上7至9点是胡辣汤外卖订单的高峰期,而冬季期间的团购订单更是明显增长,成为不少上班族、学生族以及街坊之间“暖胃暖心”的早餐首选。
不仅如此,这种社交驱动的传播路径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市场渗透力。传统美食过去局限于地方小吃市场,难以跨越地域的限制。而方中山通过数字化营销,让胡辣汤这一原本具有地域性的早餐美味打破了空间壁垒,在北上广深乃至更多的二三线城市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对于忙碌的都市人而言,“一键下单、热汤到手”成了享受家乡味道的新方式,而胡辣汤的浓稠热辣,也让原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多了一份烟火气息。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消费升级不仅改变了销售方式,还推动了传统食品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方中山在供应链管理上引入数字化系统,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配送的全链路可追溯,确保每一碗胡辣汤都能稳定输出正宗的中原味道。
投资人邱志杰表示:“我们并不仅仅是在卖一碗汤,而是卖一种情怀,一种文化认同。让在北京的河南人吃到家乡味儿,让胡辣汤成为一种跨越地域的美食文化。”
在新消费浪潮的推动下,方中山不仅传承着地道的中原风味,更探索出一条数字化与连锁化并行的发展之路,让传统胡辣汤突破地域限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或许,这不仅仅是对一碗汤的坚守,更是对区域美食品牌如何走向全国、融入多元市场的有力注解。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