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搬家人数创新低,改善住房遇阻碍,美国迁徙文化面临危机

搬家人数创新低,改善住房遇阻碍,美国迁徙文化面临危机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25 13:24:53 | 点击:186

美国《大西洋月刊》2月20日文章,原题:美国人陷入困境,谁之过?  5月1日,曾是纽约城每年的“混乱时刻”。殖民时期,纽约全城租房市场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租约都在这一天到期。这一天,成千上万的房客将他们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装上马车,在街道上穿行,前往新的住所。场面有些混乱,乍一看像是“大型逃亡现场”,但实际上,它代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国希望”。在这种流动中,人们自己决定居住地,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美国人如今很少搬家了,这种流动性正在消失,对美国的政治、文化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迁徙背后是积极心态

约尼·阿佩尔鲍姆是书籍《停滞:特权阶层与地产资本如何阻断美国机会》的作者,在他看来,美国人的这种流动性非常重要——这些搬家的人并非生活所迫,而是他们在原来的地方过得还不错,想要继续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为自己和子女创造更好的未来。所以这种流动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迁徙,还意味着一种积极心态——美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住所,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可以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并过上更好的生活。美国人相信,他们的生活不应被出身所定义。

在早期的美国,如果你想搬到某个地方,可能会被“驱逐警告”,穷人和少数族裔是被排斥的主要群体。但后来,美国经历了一场法律变革,只要你搬到某地,并宣布自己打算在那里定居,就能成为那个地方的合法居民。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美国社会形态,也塑造了美国人的“国家认同”。

这种“流动”涉及的人群非常广泛。不仅仅是工人阶级,中产阶级以及再往上的阶级都在移动——富裕阶层会购买刚刚建成的全新住宅,他们搬离原来的房屋后,一些中产阶级便会住进来。这种迁徙形成了一个链条,每个家庭都逐步向更好的住房条件迈进。

几十年后,人们对这种“流动”进行追踪发现,那些留在原地的人,经济状况确实稍有改善,但那些搬走的人境遇明显更好。无论在哪个年代,阶层得以上升的人几乎都是那些搬迁的人,他们的孩子也比那些留在原地家庭的孩子发展得更好。

但这种积极的“流动”在不断减少,19世纪,每年约有1/3以上的美国人搬家,到了1970年,大约每5个人中会有1人搬家,而去年12月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50年里,这一比例已经降至1/13,我们创造了一个历史新低。

法律成为“排异”工具

这种“流动”的消失与美国城市管理者的政策有关。纽约曼哈顿下东区的居住密度极高,这里存在大量移民,他们带来了异国的习俗、语言、食物。这让美国的城市改革者们感到不满,认为自己的城市遭到了“入侵”。因此,在美国“进步时代”(大约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编者注),改革者与政府共同推动了一系列“公寓改革”政策。他们让当地无法建造“经济适用型”公寓,从而排斥外来人口。“公寓改革”运动的核心推动者曾表示,只要打着“消防安全”的旗号,就可以不动声色地把公寓住户赶出自己的社区。许多城市管理者推行的监管政策其实是借口,他们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合法”手段“驱逐”移民。

社区管理者选择“自我封闭”

在人口自由流动上,如果将相关法规的决策权放到地方,社区管理者往往会选择“自我封闭”,排斥外来人口。而出台相关管制政策的社区,往往是富人聚集区。这会进一步导致种族孤立与收入分化。

我们正面临“流动性”危机,美国有很多便宜的住房,只是它们不在大多数人想居住的地方。如果我们只关注住房的可负担性,而不考虑住房的地理位置和所提供的机会,我们就会追求错误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需要的政策,不仅是让住房变得更便宜,还要让人们能够住在他们希望生活的地方。如能做到这点,美国不仅能恢复曾经的社会活力,也能让美国人重新掌握生活的选择权。(作者汉娜·罗辛,朱迪译)

责任编辑:曹迪


【作者:汉娜·罗辛,朱迪译】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日韩关税谈判重启:裂痕下,盟友经济博弈加剧

5月下旬,美韩、美日关税谈判相继重启,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战略的强压下,盟友间的经济博弈逐渐浮出水面。韩国在总统大选倒计时中与美国展开“时间赛跑”,日本则在坚守底线与试探妥协间艰难权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

中美互降关税后 欧盟对美国更硬气了

5月21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班夫,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举行,加拿大财长(右二)和央行行长(左二)同欧洲央行行长(左三)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合影。视觉中国供图继英国和中国分别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贸易谈判并达成协议后...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市场监管所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韩坤城)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督促相关生产经营主体依法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近日,公安县孱陵市场监管所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项整治。加强宣传,严管源头。该所针对辖区内经营户情况,主动上门开展食...

欧盟将启动审查《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

示,欧盟将援引《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有关人权的第二条款,启动对该协议的审查。  卡拉斯在当天欧盟外长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成员国外长对中东局势进行了深入讨论。当前的加沙地带局势堪称灾难。绝大多数外长赞成对《...

中美经贸关系何去何从:合作共赢还是冲突对抗

美国芝加哥一大型零售商店出售中国造商品。视觉中国供图近期,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中美高层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5月12日,中美双方共同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基本取消了4月2日美国发...

“悬顶之剑”仍在 国际贸易如何破局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让中美的外贸企业有了短暂的窗口期。然而90天之后会怎样?“不确定性”如同“悬顶之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马歇尔·米尔斯指出,这种不确定性持续时间越长,累积成本越高。...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再遭下调 债务隐患撼动市场信心

美国,再一次“被降级”。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终结了其自1917年以来对美国维持的最高评级。至此,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的最高信用评级已悉数失守。穆迪给出的降级理由并不陌生——财政赤...

内塔尼亚胡:以色列将接管整个加沙地带

  当地时间19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中说,以色列将接管整个加沙地带。  今年1月,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加沙地带停火协议,但第二阶段停火谈判迟迟未能推进。以方以哈马斯拒绝接受美国政府提出的后续停火方案和...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后 美股期指、美元下跌

  中新网5月19日电(张乃月)据彭博社报道,由于市场对美国国债和政府未来借款趋势的财政担忧加剧,周一亚太盘初美元走低,美国三大股指期货下滑。  具体来看,美元指数下跌约2%;纳指期货跌0.8%,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

“经贸换安全”:美国重塑中东战略?

【国际观察】沙特,10000亿美元;卡塔尔,2435亿美元;阿联酋,2000亿美元。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访选择了三个海湾国家,收获了军购和投资大单。不管未来履约情形如何,现在自然是风光无限。有风光,...

2025
02/25
13:24
汉娜·罗辛,朱迪译
浏览量: 18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盐湖高新区:数实融合发展 厚植高新优势

盐湖高新区:数实融合发展 厚植高新优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