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免签政策“时间增量”催热中国入境游新业态

免签政策“时间增量”催热中国入境游新业态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09 10:41:26 | 点击:189

制图:王梓元(由AI辅助生成)

54、240、2011.5万,这3个数字精准折射出中国过境免签政策的全面放宽优化。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消息,自2023年11月17日起,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2024年12月17日起,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10天)。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政策红利持续激活中国入境旅游市场,“China Travel(中国游)”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截至3月17日,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80.5万人次,同比增长34.9%。“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正快速增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预测,“未来两三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将比较火爆。”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正在快速复苏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190万人次,同比增长61%,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远高于2023年的恢复水平,入境游市场恢复增长态势明显。

除中国港澳台地区仍是首要的入境旅游市场外,在免签政策拉动下,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下简称“新马泰”)成为恢复最快的外国客源市场。对此在入境旅游业从业20年的杭州英导旅游公司胡经理深有同感,“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相隔较近,交通的日趋发达使得其游客入境旅游更加方便;同时,海外华人始终是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之一,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海外华人较多,因此免签政策对这些国家的效应明显”。

“我这次只游北京,已经来北京5天了,这里真的太大了。”来自泰国的游客莱尔灿·戈海尔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享自己的这次北京之旅,“我去了长城、环球影城和北京有名的商场,还在樱花季逛了公园,我特别喜欢吃炸酱面,通过免签政策过来真的太便利了。”

来来又往往,今朝北京巷,明日上海港。除了游客数量增加,多家旅行社表示,东南亚游客来华旅行也更加频繁。由于路程相对较近,且文化存在共通之处,东南亚游客的旅行模式也与中国国内游客趋同。“他们喜欢一段一段分开游玩,例如先去北京线,再走云南线,再玩华东线等,这些地方他们都听说过,会不停地来。”胡经理说。可见,东南亚游客已对来华体验深度有了更高要求,分区域、主题化的深度游览方式已成主流。

《报告》提到,目前也有更多来自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墨西哥等新兴潜力客源市场的游客选择来华旅游。“这是我们在北京的第三天,之后我们将去上海,在那里玩七八天。”波兰女孩多米妮卡和她的朋友就是了解到免签政策,选择来中国游玩的。

对初次入境中国的欧洲游客来说,北京和上海仍是他们的首选。胡经理介绍:“先落地北京,再乘高铁到上海游玩,选择这种游玩路线的较为普遍。”

《报告》也显示,2024年,北京和上海的外国游客接待量最高,分别为321万人次和497万人次。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较强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都使得其成为外国游客入境中国的首选目的地。

2024年11月,中国已先后对韩国和日本实行单方面免签,预计今年日韩两国来华旅游市场也将加速复苏。但王笑宇告诉记者,目前受国际航班恢复、消费趋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北美游客人数增长幅度较小。

从“定制团”到“自由行”,入境游需求多元化

这一年多来,入境游客的旅行团数量大幅增加。上海建发万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日本部经理陈靖主要负责入境旅游接待和旅游产品策划,他表示:“一个导游上午要先送一个团去机场,从机场接下一个团入境,将其送至酒店后,再从酒店带第三个团在市内观光游览,晚上接上第四个团都市夜游。”“团套团”模式下,一个导游一天接待4个团已成工作常态。

这种“人少团多”的入境旅游新态势,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旅行内容的广泛传播息息相关。多家旅行社反馈,他们会在自家的网站上投放一些中国行的旅游产品,但绝大多数外国游客不会直接选择现有产品,而是通过邮件、WhatsApp、微信等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告知游玩人数、停留时间、想要去的景点和特殊需求后,旅行社再为其定制行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海外网红在油管(YouTube)、照片墙(Ins)、TikTok甚至是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分享的中国旅行见闻形成了示范效应——后续入境中国的游客往往参照这些内容,与目的地旅行社共同设计个性化的旅行路线。

“这种多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定制旅行团,团内人数不多,散团化趋势明显。”王笑宇表示,“这种模式更符合画像趋于年轻化的外国游客需求,加之互联网时代入境旅游市场下沉,除了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传统项目,去四川看大熊猫、到上海逛菜市场、来浙江体验茶文化等新型旅游消费项目也能很好地融入外国游客的行程,‘China Travel(中国游)’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一步是转机间隙游中国,第二步是体验中国都市游,第三步是走进中国深度游。受免签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外国游客对中国认知的逐渐立体化,体验中国“新四大发明”或成外国游客新晋网红打卡点。

“我们会带两三名游客的小团坐高铁、骑共享单车。中国的高铁既干净又现代,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他们感到惊喜。”“他们听说过阿里巴巴,我们就带他们去杭州的无人超市,手机刷脸即可支付,他们觉得非常便利。”“有的游客说,来中国必须要点一次外卖,我们就专门安排一项活动,教他们如何用手机点奶茶。”旅游从业者们这样说。

“由于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了解是逐步深入的,我们的旅游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迭代。现在很多外国游客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也特别感兴趣,我们就打造这样的旅游产品。”陈靖说。

在这样的游客需求下,陈靖策划的“体验武汉无人驾驶两日游”产品应运而生。“外国游客比较关注中国经济问题,曾有日本游客问我,新能源车在中国的销售是不是要靠政府补贴,日本对其接纳度并不高。我先是分享自己购买新能源车的感受,他们半信半疑,我又专门跑去武汉拍了一段无人驾驶汽车的视频,他们目瞪口呆。”第一天打卡黄鹤楼,感受历史文化底蕴;第二天体验无人驾驶,感受中国科技发展……这种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备受外国游客喜爱。

对此,王笑宇认为,如今,外国游客更愿意在中国体验本国没有的东西,在消费娱乐化和产品差异化渐显的当下,除了感受历史和人文,“科技加文旅”“工业加文旅”等科技化、社区化、娱乐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更受外国游客青睐。

如何做好入境旅游“最后一公里”

当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恢复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但“最后一公里”中的难点堵点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国深度游渐兴,入境旅游范围逐渐向部分中国二三线城市扩展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北京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林子睿在不久前的旅游中就遇到了难题。“我无法用护照注册当地的电子交通卡,景点门票也只能现场购买,网络订票平台显示只能填写身份证号。一些地方博物馆只有中文介绍,不太懂中文的人,游览起来比较困难。”记者采访后发现,在当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中,购票问题、语言问题和支付问题是外国游客普遍遇到的难题。

“这些问题使一部分外国游客在中国很难自由行,会选择跟着导游。”陈靖表示,“希望这些问题能解决,外国游客能像本地人一样,自己就能去想去的景点,体验到想玩的项目,这是我们的愿景。”

同时,因入境游客旅行团数量增多,“满世界找不到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的情况也有所存在。一方面,入境导游工作一般由有经验的老导游承担,但一些有经验的导游陆续转行;另一方面,刚入行的新导游难以获得锻炼机会。“入境游恢复的速度太快,超乎我们的预料,但我们的队伍建设和新人培养还需要一个周期,不是那么快就能恢复的。”陈靖说。

王笑宇也从旅游行业发展的更深层面指出,旅游业应更积极践行“主客共享”理念——既要让游客感受地道的本土风情,也要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不被过度挤压。为此,他建议当地旅游主管部门适时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如动态限流、行为引导及市场化调节等,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切实守护当地社区的生活品质与经营秩序,实现游客和当地居民“双向奔赴”。

同时,他也希望,未来各地打造丰富的差异化旅游产品,通过产业协同,促进文旅产业与工业、制造业、农业等更多产业结合,在传统的文化旅游观光之外,形成更多可以对标国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娱乐产品,打造兼具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新旅游名片”。同时,还要精准细分客群,精细优化服务,在经营实践中不断转型升级,让“China Travel(中国游)”成为中国送给全世界的一张“金色请柬”。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逯清钰 王梓元 樊星 记者 傅瑞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9日 04版

责任编辑:张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市场监管所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每日新闻网讯(韩坤城)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督促相关生产经营主体依法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近日,公安县孱陵市场监管所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项整治。加强宣传,严管源头。该所针对辖区内经营户情况,主动上门开展食...

欧盟将启动审查《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

示,欧盟将援引《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有关人权的第二条款,启动对该协议的审查。  卡拉斯在当天欧盟外长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成员国外长对中东局势进行了深入讨论。当前的加沙地带局势堪称灾难。绝大多数外长赞成对《...

中美经贸关系何去何从:合作共赢还是冲突对抗

美国芝加哥一大型零售商店出售中国造商品。视觉中国供图近期,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中美高层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5月12日,中美双方共同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基本取消了4月2日美国发...

“悬顶之剑”仍在 国际贸易如何破局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让中美的外贸企业有了短暂的窗口期。然而90天之后会怎样?“不确定性”如同“悬顶之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马歇尔·米尔斯指出,这种不确定性持续时间越长,累积成本越高。...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再遭下调 债务隐患撼动市场信心

美国,再一次“被降级”。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终结了其自1917年以来对美国维持的最高评级。至此,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的最高信用评级已悉数失守。穆迪给出的降级理由并不陌生——财政赤...

内塔尼亚胡:以色列将接管整个加沙地带

  当地时间19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中说,以色列将接管整个加沙地带。  今年1月,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加沙地带停火协议,但第二阶段停火谈判迟迟未能推进。以方以哈马斯拒绝接受美国政府提出的后续停火方案和...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后 美股期指、美元下跌

  中新网5月19日电(张乃月)据彭博社报道,由于市场对美国国债和政府未来借款趋势的财政担忧加剧,周一亚太盘初美元走低,美国三大股指期货下滑。  具体来看,美元指数下跌约2%;纳指期货跌0.8%,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

“经贸换安全”:美国重塑中东战略?

【国际观察】沙特,10000亿美元;卡塔尔,2435亿美元;阿联酋,2000亿美元。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访选择了三个海湾国家,收获了军购和投资大单。不管未来履约情形如何,现在自然是风光无限。有风光,...

阿联酋与美国达成超过2000亿美元协议

  5月15日,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在阿布扎比会见到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据阿联酋通讯社15日报道,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当天在阿布扎比会见到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双方达成价值总...

忙忙忙!美国客户疯狂补货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暴涨

在中美关税政策这两天最新调整之后,多家外贸企业重启美国市场供应,恢复对美外贸出口产品的生产推广,生产一线、外贸港口一片忙碌景象。多家外贸企业重启美国市场供应在上海松江区李塔汇镇的这家针织厂,全员上岗,缝商标、熨烫、打吊牌...

2025
04/09
10:41
浏览量: 1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盐湖高新区:数实融合发展 厚植高新优势

盐湖高新区:数实融合发展 厚植高新优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