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新闻杂志 > 仲音:三个维度感悟中华文明现代力量_

仲音:三个维度感悟中华文明现代力量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05 10:36:41 | 点击:50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

近日出版发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感悟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提供了重要学习读本。

(一)

从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感悟自信力。

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中华文明何以铸就这一人类文明的奇迹?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

在孔子故里感受历久弥新的先贤智慧,在长城脚下汲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养,在良渚古城探寻五千多年文明的源头活水……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陶瓷是重要观察窗口。

江西景德镇。熊熊窑火,千年不息,古老窑口续写传奇;非遗匠人荟萃坚守,“活态”传承制瓷技艺;历史街区“修旧如旧”,保留千年瓷业肌理;多元业态因瓷而兴,传统产业神奇“窑变”……“千年瓷都”书写新时代陶瓷文化新篇。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先后落成,“考古热”“非遗热”“古籍热”“红色游”等蔚然成风,群众歌咏、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汇澎湃,中华大地呈现出“郁郁乎文哉”的浩荡气象。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民族复兴前行。新时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薪火相传的文化自觉,正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重要密码。

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体现为我们的自信力空前增强,熔铸成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

从中华民族旧邦新命中感悟创新力。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陶瓷文化与敦煌文化创意融合、精彩碰撞,“三兔共耳”朱拓于杯中,“舞乐飞天”飘逸于碗壁。

一面经济繁荣,一面人文鼎盛。古老非遗与潮流饰品同场竞艳,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苏州,人们不仅看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也能感受到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脉动。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故事古老而新潮,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

中华文明辉光日新,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

将舞台搬进“客栈”,以现代技术升级视听效果,“小百花”让年轻人爱上越剧;《黑神话:悟空》带火古建游,文旅融合焕发新气象……

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出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两个结合”推动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

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植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源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借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治理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享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赓续古老文明,推进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正是文明更新的重要结果和重大成果,成为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这是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和文化创造。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体现为我们的创新力不断凝聚,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探索创新,继续拓展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

(三)

从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中感悟包容力。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新时代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敦煌,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泉州,马可·波罗盛赞的东方大港,曾见证“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开放盛景,今天正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续写“海丝”故事新篇章。

早在16世纪下半叶,满载着丝绸和瓷器的“中国之船”就远航拉美。如今,中秘共建的秘鲁钱凯港开港,“从钱凯到上海”全球瞩目,成为对“中国之船”跨越500年的回响……

以和为贵,和合共生。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正得益于中华文化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正体现为我们的包容力持续深化。

“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理想,孕育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惠及世界的成果,彰显了“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理念……

美美与共,交流互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赋予我们新的更大责任,也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更大作为。

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中华文明必将重焕荣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十五运会点燃全民健身热情 “元老级”场馆焕新升级亮点多

央视网消息:十五运开幕在即,目前各大馆场已经准备就绪,各项筹备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一些老场馆全新升级后有哪些新亮点?一起来看。承载着几代广东人记忆的广东省奥体中心将再次成为全运会的主场馆,而备受关注的跳水比赛也已开始在奥...

菲律宾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

  当地时间11月6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宣布,受台风“海鸥”的影响,菲律宾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同时应对即将到来的第26号台风“凤凰”。  根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6日上午,台风“海鸥”在菲律宾已造成至少1...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50种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 哪些违规行为将被“狙击”?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打击倒卖医保药品行为,将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超量开药问题智能监管筛查预警规则,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李强向牙买加总理霍尔尼斯致慰问电  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表示,惊悉牙买加遭受强烈飓风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锚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风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校馆弦歌】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她将大家带回三亿...

2025桂林艺术节:山水化境 戏剧新生

 榕湖之畔,漓江之滨,戏剧之光穿越岁月,映照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交融的生动图景。10月24日至11月2日,2025桂林艺术节以“化境”为主题,化剧入景,化艺入境,为观众带来百余场特色活动。  桂林——这座被誉为“...

各地“多点发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数字化”“智慧化”助力精准调控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宁夏已全面进入供暖期。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从11月1日开始也正式施行,条例要求,居民卧室、起居室温度从18℃提高至20℃,供热单位需保障达标。从10月15日开始,宁夏固原市、吴忠市、...

供暖补助停发、救济项目暂停 美国政府“停摆”致民生问题凸显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受此影响,美国民生领域危机愈演愈烈,低收入者救济项目暂停与医保费用飙升对部分家庭造成严重冲击。例如,“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因拨款延迟问题凸显,尽管美国政府冻结拨...

2024
12/05
10:36
浏览量: 50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