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哈尔滨平房区(哈经开区)挖掘工业魅力 创新文旅业态

哈尔滨平房区(哈经开区)挖掘工业魅力 创新文旅业态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4-10-31 11:29:08 | 点击:9994

每日新闻网讯  从运用创新科技和多媒体互动装置,生动还原啤酒历史、趣味展示啤酒文化的哈尔滨啤酒博物馆,到收藏了哈尔滨百年前的生活物件、工业道具、历史文物及珍藏书籍等百年特色古件的秋林格瓦斯博物馆……

图片1.png

在为哈尔滨旅游“增温添彩”的过程中,平房区(哈经开区)依托区域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打造了以工业博物馆游为特色的一系列工业旅游线路,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构筑精神家园、展示哈尔滨形象。为突出讲好区域“工业+”文化故事,平房区(哈经开区)日前又创新推出四项举措,聚力开启旅游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利用工业元素 建立旅游新业态

工业旅游作为旅游的新业态,是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据平房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陈生介绍,区域将利用独有的“大厂文化”,立足哈飞、东安、东轻三大厂优势,建立飞机或汽车餐厅,对新疆大街沿线的闲置空地予以盘活。同时利用食品产业及冰雪产业优势,将平房区食品企业及冰雪文创作品,融入平房旅游产品营销中,提升周边业态的体验感与互动感。

平房区(哈经开区)还将结合区域革命历史、科技历史、产业历史及绿色生态情怀四大元素,以城市客厅模式,将新疆大街沿线打造成“移动的博物馆”,展示工业文明和城市的发展更迭,建设街路博物馆与互动科技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业态。

结合非遗文化 打造旅游新氛围

保护好历史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作为平房区重点历史保护建筑,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士官楼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日前,平房区(哈经开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原则,启动“七三一”士官楼文物保护及活化利用工作,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平房区(哈经开区)计划招引非遗、亚冬会等元素产品,将鱼皮画、糖人、秋果核雕等非物质文化引入“七三一”士官楼,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街区等地集中宣传非遗工艺和匠人精神,将文创作品融入平房旅游产品中,营造文化遗产保护新氛围。

谋划冰雪赛事 拉动消费新增长

“文化活动迎亚冬”“传统节庆迎亚冬”“体育赛事迎亚冬”“冰雪艺术迎亚冬”“特色旅游迎亚冬”……据了解,从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平房区(哈经开区)将全面开展冰雪季系列文体活动,通过举办平房区(哈经开区)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100天活动、“同梦同心燃激情·共享精彩庆亚冬”平房区庆祝亚冬会顺利开幕等主题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冰雪文体活动,从而带动冰雪装备、场地租赁、培训行业等相关产业消费需求的增长。

平房区(哈经开区)将持续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谋划、一体开展,同时借助建设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的有力契机,在平房区双创产业园区建设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冰雪装备产业园,推动冰雪运动体验、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挖掘“绿色漫道” 激发城市新活力

平房区绿地资源丰富,目前共有17个公园,老城区绿地面积达659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28.6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高达48.23%。17个公园像是这个区域散落的珍珠,装扮了城市,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平房区(哈经开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的科学路径,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之路,逐步构建了以平房公园、合力同心园、何家沟体育公园为核心框架的“绿色漫道”、城市休闲氧吧,并推出平房公园火榆、神榆两棵古树,翠柳公园的奥运村及荷花湖等公园内特色景观,通过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将“绿色漫道”打造成旅游打卡新景点,激发城区新活力。

“平房区(哈经开区)将进一步在旅游精品上谋发展,深入打造旅游与工业、体育、文化、农业、生态等深度融合产品,有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陈生说,全区将在配套服务上下功夫,打通“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打通旅游集散、咨询、接驳功能等配套服务环节。在市场环境上见真章,改善旅游消费环境,调整优化景区管理,完善旅游交通服务,有序发展夜间经济,不断开创旅游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编辑:詹曼 审核:同期声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张“小工单”背后藏着怎样的“智造”密码?一起走进乌镇峰会揭晓答案!

央视网消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近几年,国内许多中小工厂陆续用了一个名叫“小工单”的轻量化数字管理新工具,这张“小工单”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智造”密码?一起来了解。在浙江嘉兴,一家仅有20...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小讲台”转动“大课堂”|陕西机动队伍“人人上讲台”激发队伍新活力

每日新闻网讯(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伍营区内学习氛围浓厚,一场别开生面的“人人上讲台”主题学习交流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此举旨在进一步盘活队伍内部教育资源,激发全体指战员的学习热情与创造...

强化培训筑防线 守护校园“舌尖安”

——湖北省公安县南平市场监管所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题培训每日新闻网讯(胡馨月)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规范食堂运营管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与实操水平,10月29日,公安县南平市场监管所组织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

赛事“热度”转化为消费“留量” “体育+”创新模式拓展文旅“新赛道”

央视网消息:自今年9月开赛以来,湖南省足球联赛,也就是“湘超”,已进行至第八轮。大批忠实球迷随主队奔赴“三湘四水”,赛事的热度正转化为城市的能量,有效拉动多地文旅与消费增长。10月31日,湘超第八轮比赛在常德市体育运动中...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

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  这是关于全民普法工作的一部基础性法律,“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写入国家法律,进一步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记者手记:长远·共同·初心——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的时代启迪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百年变局激荡,时代大潮奔涌,变乱交织的世界,更须从历史中汲取深沉智慧和前行力量。  10月30日至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

警方通报“多人因垃圾堆放问题发生肢体冲突”:已立案,正进一步调查

央视网消息:据@警民直通车-徐汇站微博消息:11月1日18时47分,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接110报警称龙吴路某小区内有人被打,民警迅速到场开展处置。经初步调查,报警人詹某(女,30岁)因垃圾堆放问题,与邻居朱某(男,44...

避开“假羽绒”陷阱 这样选购不花冤枉钱

近日,北京一位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花1315元买了件标注“羽绒服”的外套,结果穿上不保暖还严重钻毛,而且钻出来的竟然是丝状物。仔细一看水洗标,填充物居然是100%聚酰胺纤维,压根不含羽绒。  较强冷空气明起登场  新一轮雨雪...

手足口病秋季小高峰,个人、家庭、学校、托幼机构防护要点→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既往监测结果显示,每年4月份开始我国手足口病病例数逐渐增多,5-7月为春夏季高峰,10-11月为秋季小高峰。  手足口病起病急,潜伏期一般为2-1...

2024
10/31
11:29
浏览量: 999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