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近几年,国内许多中小工厂陆续用了一个名叫“小工单”的轻量化数字管理新工具,这张“小工单”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智造”密码?一起来了解。
在浙江嘉兴,一家仅有20多人的小型印刷企业正在为海外客户印制一种特殊标签。这一标签既要粘得住又不能留痕,企业历经十几次改良才设计成功。如今,企业接到的这类复杂需求订单越来越多,给以往相对粗放的生产管理方式带来挑战。用上“小工单”后,效率有了明显提升。

工人在产线上用手机报工后,后台系统整个工厂的生产状况就一目了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动辄花几十万元购买企业级的复杂管理系统,现在用这个“小工单”,每年能帮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省下不少钱。
浙江省嘉兴市远东精密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叶枫称:“一年花个一两万元的成本,但是该有的功能我都有了。不同客户的订单情况、完成度和做到哪一步了,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工单里面体现出来,效率差不多有70%的提升。”

为这家中小工厂开发这款“小工单”的是来自上海的一家新兴科技企业——黑湖科技。虽然属于互联网行业,但公司内部到处都是制造业的“符号”。
2016年,创始人周宇翔等一群年轻人从海外回国后,从金融行业转头扎入制造业一线开始创业。他们发现,当时的中国制造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中小企业的转型痛点也随之显现。

黑湖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想称:“那个时候就在工厂打工,这个工厂它是给国际品牌做代工的,做口红盖的代工,毛利其实相当低。它也会去接一些新兴的品牌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所以工厂经常要在不同的产线之间切换。”
这些繁琐的切换让中小企业的运行效率偏低,但要想提高效率,软件投入成本又难以接受。针对这些痛点,黑湖科技开发了简单易用的“小工单”工具,迅速打开市场。这两年,他们每年的业务增速达到70%左右。
今年,浙江嘉兴一家生产弹簧的工厂也刚刚用起了这个“小工单”。由于下游的家电业大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企业现在更加重视对生产环节的溯源。
浙江省嘉兴市瑞泓弹簧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金良称:“每个人都能从平板终端上拿到所有的生产信息,现在我们每一个点对点的产品都做到可追溯,从生产单到入库、出库。信息同步显示在那里,不可能再出现产品混型之类的问题。”

李想称:“我们现在服务了大概3万个中小微的工厂。我们会把产品做成几百个非常细致的一些模块,像搭积木一样的,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就可以适配出来每一个工厂所需要的一些流程。”

匹配小企业,服务大市场,眼下,这个团队又开始在产品中应用AI智能体技术。
黑湖科技工作人员任永强称:“根据这张图纸,它可以把所有的工序、每个工序对应的工艺、一些工艺的参数尺寸全部拆解出来,把这些经验内化到智能体里面,整个Agent(智能体)就会越来越智能。”

李想称:“我们现在又研发了6大类11个不同的工业智能体,基本上涵盖了从订单的读取到拆单、派单,到订单的履约交付整个流程。我们其实觉得很幸运,能够参与进中国制造的演变还有进步的过程当中。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云计算的技术,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中国制造更上一个台阶。”

目前,像黑湖科技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正在迅速成长。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浏览量:
9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