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在巴黎,展演中国非遗

在巴黎,展演中国非遗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11-14 14:04:09 | 点击:545

本报记者 周姝芸《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14日 第 08 版)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李昕蔚在法国巴黎学习文化项目传播与服装设计,她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在校期间,李昕蔚和同学一起创办了“忆华司中法文化交流协会”,他们不仅在当地展现美丽的中国传统服饰,还将活动拓展到非遗手工活动等,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从小与国学结缘

李昕蔚与非遗的缘分要从她小时候说起。她说:“当时,爸爸在家里陈列了一面墙的国学书籍。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耳濡目染下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昕蔚认为从服饰出发研究中国历史很有意思,一直以来她都想学习服装设计。大学时李昕蔚来到了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在巴黎,她发现有不少中国文化类社团举办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尽自己之力、传播中国文化的想法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她的心里。

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法国顶尖的专业艺术院校之一。学院历史悠久,在法国艺术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培养了许多国际艺术家、现代艺术创作家、高级设计师等。

法国的艺术课程注重实践,在学习体验中,李昕蔚获得了不少文化交流的启发。“学校会定期组织我们去法国一些著名博物馆、名胜古迹,亲身感受历史文化。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下,我会思考如何让法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融入我们举办的活动。”李昕蔚说。

机缘巧合,李昕蔚和其他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忆华司中法文化交流协会”,初期他们通过汉服户外互动演出和举办手工活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李昕蔚说:“法国有不少展会活动,我们在活动上展示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品,吸引了不少人围观。随着活动举办的次数增多,有不少法国学校邀请我们去校园展示中国文化,但当时我们只有4个人,大家都是学生,平时有课业要忙,因此时间并不够用。为此,我们扩大协会,招募了更多中国学生、自由职业者加入,团队慢慢扩大,现在已经有80多人了。”

组织非遗活动

随着协会成员增多,协会活动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我自己喜欢做手工,有一次我们和当地一家奶茶店合作,办了‘缠花’活动。”李昕蔚说,“‘缠花’是传统装饰类项目,主要用多色丝线在纸板或铜丝上缠绕出花等美术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活动预告,当天来的人不少,既有中国人也有法国人,大家和我一起学习‘缠花’,最后的成品可以用作簪子或发饰。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法国女生,她说‘缠花’很难,但她喜欢审美和创作,在不断雕琢细节后,她最后做出的作品十分漂亮。”

今年夏天,巴黎奥运会如期而至。作为在法留学生,李昕蔚想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加油。李昕蔚说:“奥运会期间,我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穿汉服出行,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的目光。我们每人特地选择了不同朝代的汉服,展现出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巴黎凯旋门,我们录制了视频,一起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有意义。”

“还有一次,我们组织了‘掐丝珐琅’活动。”李昕蔚说,“‘掐丝珐琅’是一种将铜与珐琅结合,经过多道工序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工艺烦琐、复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过,我们的‘掐丝珐琅’制作活动为了方便更多人参与有所改良。”

李昕蔚介绍:“我们在玻璃托盘上先画出来图案,例如花、草,然后用铜丝根据图案‘掐’出形状,粘贴到玻璃托盘上,之后再填充颜色,最后形成一幅精美的作品。这次活动我们还结合了围炉煮茶,让大家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品茶、聊天,得到了中法朋友的一致好评。”

社交媒体为展现活动提供了不少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协会。李昕蔚说:“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年初,中法企业合作举办了一个龙年灯会。受主办方邀请,我们协会去现场展示了手工——竹编灯。竹编灯是传统竹编工艺和花灯结合的产物,造型各异的竹编被暖色灯光照得通透,精致典雅。现场许多法国人很好奇,纷纷询问竹子如何被编出精美的形状,我们不仅讲解技巧,也讲了竹编悠久的历史故事。”

谈到未来规划,李昕蔚说:“法国是一个充满浪漫和艺术气息的国家。在国外的学习生活,让我对文化传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回国后,我能从积累的经验中继续发展、创新。同时,我们协会还将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中法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让更多人爱上中国非遗。”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张“小工单”背后藏着怎样的“智造”密码?一起走进乌镇峰会揭晓答案!

央视网消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近几年,国内许多中小工厂陆续用了一个名叫“小工单”的轻量化数字管理新工具,这张“小工单”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智造”密码?一起来了解。在浙江嘉兴,一家仅有20...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小讲台”转动“大课堂”|陕西机动队伍“人人上讲台”激发队伍新活力

每日新闻网讯(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伍营区内学习氛围浓厚,一场别开生面的“人人上讲台”主题学习交流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此举旨在进一步盘活队伍内部教育资源,激发全体指战员的学习热情与创造...

强化培训筑防线 守护校园“舌尖安”

——湖北省公安县南平市场监管所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题培训每日新闻网讯(胡馨月)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规范食堂运营管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与实操水平,10月29日,公安县南平市场监管所组织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

赛事“热度”转化为消费“留量” “体育+”创新模式拓展文旅“新赛道”

央视网消息:自今年9月开赛以来,湖南省足球联赛,也就是“湘超”,已进行至第八轮。大批忠实球迷随主队奔赴“三湘四水”,赛事的热度正转化为城市的能量,有效拉动多地文旅与消费增长。10月31日,湘超第八轮比赛在常德市体育运动中...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

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  这是关于全民普法工作的一部基础性法律,“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写入国家法律,进一步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记者手记:长远·共同·初心——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的时代启迪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百年变局激荡,时代大潮奔涌,变乱交织的世界,更须从历史中汲取深沉智慧和前行力量。  10月30日至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

警方通报“多人因垃圾堆放问题发生肢体冲突”:已立案,正进一步调查

央视网消息:据@警民直通车-徐汇站微博消息:11月1日18时47分,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接110报警称龙吴路某小区内有人被打,民警迅速到场开展处置。经初步调查,报警人詹某(女,30岁)因垃圾堆放问题,与邻居朱某(男,44...

避开“假羽绒”陷阱 这样选购不花冤枉钱

近日,北京一位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花1315元买了件标注“羽绒服”的外套,结果穿上不保暖还严重钻毛,而且钻出来的竟然是丝状物。仔细一看水洗标,填充物居然是100%聚酰胺纤维,压根不含羽绒。  较强冷空气明起登场  新一轮雨雪...

手足口病秋季小高峰,个人、家庭、学校、托幼机构防护要点→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既往监测结果显示,每年4月份开始我国手足口病病例数逐渐增多,5-7月为春夏季高峰,10-11月为秋季小高峰。  手足口病起病急,潜伏期一般为2-1...

2024
11/14
14:04
浏览量: 54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