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一年四季,他们都在“追”熊猫

一年四季,他们都在“追”熊猫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8-07 13:33:20 | 点击:3889

野生大熊猫影像

康峻在巡山

康峻在查看红外相机

2021年,我国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地跨川陕甘三省。这之中,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有47%县域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拥有世界最大的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地位极其重要。他们的任务包括: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同域物种分布、栖息地修复以及各类专项调查活动。

康峻是站里最年轻的巡护员,也是监测队中唯一的“00后”。管护站的队员们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待在野外,他们巡护的地方地处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和汉源县交界地带的大相岭,那里山脉连绵,凉爽幽静,生活着28只野生大熊猫。

巡护员们以山为伴,与水为邻,走过崎岖危险的山路、穿过荆棘密布的林区、趟冰冷刺骨的河水、过满布青苔的独木桥,用双脚丈量每一寸需要保护的土地。

大山里的孩子找到了一份“幸运的工作”

大相岭横亘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冬春时节更是冰雪覆盖,是当年茶马古道上一段十分艰难的路程。

坐落于大相岭山系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总面积达836平方公里,是大熊猫理想的栖息地。

23岁的巡护员康峻和师傅两人,穿过竹林来到了山涧,趟过溪流,逆流而上,再攀爬过河中长满青苔的巨石,随后步入林间,按照巡护线路去回收区域里的红外相机。

康峻回看泥巴山绿色山脊下放置的一台红外相机,激动地喊出了声:“嗷,拍到了!”

画面里,一大一小“圆滚滚”的大熊猫憨态可掬,它们悠然地路过相机,缓缓走出视野。这是康峻今年上半年看到的珍贵画面,在担任巡护员的这一年时间里,他安装的红外相机还拍到过一只大熊猫在小水洼打滚戏水的欢乐场景。

去年3月,康峻得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正招巡护员,便怀着尝试的心态报了名。

巡护员一共招募6人,120多人通过了资格审查。第一关是体能测试,预计全程需要花费三小时的路线,康峻仅仅用了56分钟就抵达终点,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从60多人中顺利晋级,最终凭借综合排名第三的优势,成功入选成为一名大熊猫专职监测队队员。

康峻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此前他并不具备保护区方面的工作经验,但他童年生活在农村又热爱户外活动,因而对野生动物十分熟悉。

“我就属于大山里的孩子,喜欢和自然相处,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走,干起工作都有劲。”能够亲近自然、感受林间自由自在的氛围,让康峻将巡护员工作视为“一份幸运的工作”。

大部分时间在山里度过不后悔反而乐在其中

参加巡护队伍后,康峻才知道巡护员的辛苦。

他和同事们通常要在早晨8点出发,携带户外相机、干粮、水和各类监测表格,大约下午两三点到达最远的地方,确保天黑前返回营地。因为设有多种线路,近距离行走来回要5至10公里,远一些的线路甚至长达20公里。晚上回来后,他们还需要整理当天的监测日记,记录去过哪里,遇到了什么。这样的奔波,夜以继日,循环往复。

此外,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巡护员每次进山都有具体的任务,不同的时期也有差异。通常每年上半年的3到5月、下半年的9到12月两个时段是动物发情的季节,会遇到更好的监测素材,康峻需要到野外回收之前放置的红外相机,这时候一般一星期都要寄宿野外。任务繁重时,一个月里,康峻有20余天都在山里度过。

尽管如此,康峻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乐在其中,他觉得多数巡护员都是热爱这份工作的。“我会拍摄一些巡护过程中的视频分享给朋友们,他们都很羡慕我。”康峻自豪地说。

深谙丛林生存法则每一次都像冒险之旅

这样的野外工作,每一次都像冒险之旅,需要巡护员深谙丛林生存法则。

在进山前,康峻会做充分的准备。除了一双胶鞋、一双雨鞋、两套巡护服、一个急救包之外,他还会背上卫星电话、望远镜、GPS导航,还有卷尺、卡尺等测量工具,“红外相机可能时间长了,受潮了会坏,我们都会拿一个备用的背在身上。”

除此之外,他们事先还需要准备一个星期的食材。如果储备用完,资深巡护员告诉康峻的一些经验就会发挥作用:“比如怎么找水源。水喝完了,我们就会在山上找水沟。肠胃不好的可能还会拉肚子,不过我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背着沉重的包裹,行走在地貌崎岖的丛林里,每次进山的路线都难以完全固定,时常需要根据所遇到的情况灵活应变,绕路避免陡崖和险道。因此,分辨地形是康峻认为最重要的“生存”技巧。

“天晴的话还好,下雨天林子里面更难走,会特别滑。”康峻介绍说,斜坡处嵌入的石子,经过雨水冲刷后变得松动,有时,巡护员爬坡蹬脚时还会翻滚掉落,于是整个人往往踩空滑下去,被沙砾割伤手掌。

此外,大熊猫保护区内竹林茂盛,山里时常无路可走,他们需要砍出一条道路。防止竹林过密而进行疏伐也是巡护员的任务之一,因为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修复栖息地的一种手段,能够为种树提供空间,如增加乔木层,能更好地满足大熊猫爬树和利用树洞育幼的需求。

巡护工作除了“静态”危险,也有“动态”危险。有一次收集数据时,康峻与一名老监测队员就不巧撞见了野猪一家。他们两人从汉源地区翻山到荥经县,走到了一处陡峭的河沟里,两边耸立着悬崖,在地形已经不便前行的情况下,具有攻击性的野猪又出现在河沟下行地带。

两人只好立刻各自找了一棵树爬上去,屏住呼吸待了许久,等野猪距离更近时大声吼叫把它们吓跑,随后才慢慢蜷着身子下了树。

尽管工作中经常“险象环生”,但是康峻也经常收获奇遇:有熟睡在红外相机前的中华鬣羚,也有静立休息的“鸟中大熊猫”黑颈鹤。

他记得有一次大雾天,自己和师傅沿着路线收集数据,突然听到天上黑颈鹤的声响。“我们还心想能不能看到,结果刚走两步,雾就散开了,起码有30多只在天空盘旋着,我激动地马上开始拍照。”

野生“捡屎官”从熊猫便便中发掘“秘密”

康峻也很喜欢小熊猫,他在整理回收的数据中,也看到不少关于小熊猫的视频。在海拔2400米、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深处的这个管护站也曾经救助过小熊猫。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在泥巴山那边有一只小熊猫被夹子给夹住了,我们就把它救到了这边的碧峰峡救助中心接受救助。”

不过至今,康峻和保护区里的其他队员都还没有亲眼目睹过野生大熊猫,“熊猫的听觉、嗅觉都很灵敏,听到动静就会跑掉,我们很难碰到它,但我一直期待能够见到。”

虽然如此,能采集到熊猫粪便也同样让他们喜悦。这也是进山巡护的另一大任务,进行植物样本调查、采集动物粪便、协助科学调研。

“一个星期都在山上的话,可能回去之后,身上背着有各种各样动物的粪便,几乎能把区域一些常见的物种都收集到。”康峻解释说,用自封袋带回的粪便,可以进行DNA检测,以收集相关数据。

为什么要收集大熊猫的便便呢?康峻的老师、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的科研监测负责人付明霞告诉北青报记者:“因为大熊猫便便里藏着它的许多‘秘密’,3天以内的新鲜粪便可以监测大熊猫个体信息和性别,带有竹节的粪便,还可以监测大熊猫的年龄结构。有了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就能深入了解大熊猫的种群结构与生活习性,精准决策野化放归的大熊猫是雄性还是雌性,应该放到哪个区域。”

付明霞表示,在山上这么长时间,一年里也只能捡拾到一两次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因为少,这些粪便我们都不舍得扔,暂时冻在冰柜里。”捡各种各样的粪便,是她和康峻这些“捡屎官”们一生的“粪斗”目标。

“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就是纯绿色,如红薯形状般,一个星期之内的话,它表面都有黏液包裹。掰开后有类似薄荷的清苦味,那是竹叶发酵的味道。”说起“圆滚滚”们的便便,康峻头头是道。

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离不开无数守护者辛勤付出

康峻告诉北青报记者,别具一格的进山寻宝体验让他收获了更丰富的知识。今年,康峻开始带实习生,给他们讲一些知识,比如在野外怎么用红外相机、线路上不同时期常见什么动物等。

此外,日常巡护期间,康峻和队员们不仅收集用于科研的数据,还需要防范盗猎活动或者进山采药的行为。随着他所在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域内,盗猎现在基本没有了,但碰上采药的还需要劝阻一下。

“就像下雨天打伞一样,当我们保护好熊猫,也就跟着把和它一同分布的其他动物、植物和生态系统保护好了。”康峻说。

2016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大熊猫的濒危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根据国家林草局2024年1月25日发布的消息,我国大熊猫的野外种群数量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稳步增长至如今的近1900只。大熊猫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离不开无数默默无闻的守护者的辛勤付出。

但是,大熊猫的栖息地破碎化问题依然严峻,野外种群的生存风险并未完全消除,保护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大相岭经常下雨,但雨后云雾缭绕,很美。希望我们永远和自然和谐共生、与各类动物和谐相处。”康峻说。

本版文/本报记者朱健勇实习生余蒙蒙统筹/林艳

供图/受访者、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太空烧烤”来了 世界首创的“太空炉子”是如何诞生的?

央视网消息:太空厨房的新装备——热风烘烤机,实现了在太空做饭,相当于把厨房搬进了空间站。这台世界首创的“太空炉子”是如何诞生的呢?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福建南安市诗山镇凤坡村村民占道违建曝光后仍继续抢建

每日新闻网讯(mx01):本网8月15日报道南安市诗山镇凤坡村梁某法占用村道违建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该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原要求停工处理的违建房屋,现在已基本建成,村民再次向本网投诉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不作为甚至放任不管,渎...

受益人口近1.18亿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圆满完成年度调水任务

 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成2024—2025年度调水任务,累计向北方调水64.73亿立方米,工程惠及沿线27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近1.18亿人,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

“数”览前三季度海洋领域“成绩单”亮点 感知对外贸易韧性与创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自然资源部11月3日发布,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呈现稳中有进良好局面。   前三季度,我国海洋资源供给水平稳步增强。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纪实

对于一个全球性大国来说,内政与外交从来不是孤立的乐章,而是相互交织、合奏共鸣。  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近平主席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3天时间,有大国外交的风云...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00:29/13:01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要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社会风尚。”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

台风“海鸥”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5日前后将进入南海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2日08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北纬10.9度、东经134.8度,即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1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山花烂漫时》剧照。  《小巷人家》剧照。  《繁花》英文版海报。  《藏海传》剧照。  近年来,许多观众曾随着《繁花》中宝总的命运波动而心潮起伏,也想去上海黄河路走走,尝尝汪小姐最爱的排骨年糕;不少人被《我的阿勒泰...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日前在广州开幕。林墉先生是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代表性人物,苏华是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展览以“画里传神”与“画中真意”两大专题为核心,挑选林墉与苏华这对艺术伉俪的70件(套)代表作,以人物和...

群众实名举报:河南方城县人民法院案件执行推诿扯皮长达5年之久

我叫赵学民,男,汉族,身份证号码:41292219620725065X,手机号码:13949348919,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凤瑞街道办事处北新街54号。我实名反映方城县人民法院在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工作中不作为问题,...

2024
08/07
13:33
浏览量: 38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