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微光成炬 山海有情

微光成炬 山海有情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08 15:47:25 | 点击:417

在云南省巧家县大寨镇,距离新校舍几步之遥,还保留着30年前老教室的原貌。推开老教室虚掩的门,一股浓重的土腥味扑面而来。屋顶上方有4个洞,那是当年教室的采光孔。

志愿者带孩子们走出大山开展研学实践。受访者供图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第一批志愿服务队队员刘基插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的情景:几间用山泥和木头搭建起的教室,高矮不一的书桌和板凳。上课时,墙面、屋顶不时有土块落下。

从那时起,“为山里孩子修建崭新、明亮、安全的教学楼”成为扎在中海油服志愿者心中的誓言。

近30年来,志愿者团队足迹遍布海南、河北、云南、湖北等地的山区和乡村,15所“中国海油COSL希望小学”拔地而起,为山区希望学子持续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不久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中海油服“二十八载微光成炬 心手相连山海有情”爱心支教项目获评银奖。

大寨镇地势险峻,蜿蜒的山路右侧是陡峭山体,左侧是呼啸奔腾的金沙江。张继朋记得,为了给那里的孩子建希望小学,中海油服志愿者们在狭窄的山路上往返几十次,选址、建设,直到这座位于半山腰上的小学里传出孩子们的琅琅书声。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这所建在深山中的小学点赞,称“中国海油COSL希望小学将成为中国青基会希望小学的建设典范”。

有了漂亮的校舍,还要尽可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穿着蓝马甲的叔叔阿姨们不仅为家乡的哥哥姐姐们举办了毕业晚会,还赠送了奖学金。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和他们一样,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海南省潭牛镇中国海油COSL希望小学征文比赛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叫陈秀丽的孩子,此前她因家境贫困,几度面临辍学,得益于中海油服捐资助学活动,她能在明亮的教室里继续读书。

中海油服团委书记纪蕊笑说,为了让更多的“陈秀丽们”有学上,中海油服设立了困难助学金、奖学金等多项捐资助学项目,点对点帮扶困难家庭;每年设立公益基金,用于校园校舍维护、教学设施更新、学习用品支持等多维度保障。此外,志愿者团队还在持续回访慰问中,深入贫困学生家庭了解助学钱款落实情况,做到“钱花在实处,事办到实处”,截至目前累计援建捐资超2000万元。

不久前,云南省弥渡县中国海油COSL希望小学毕业生张芸考上了清华大学,她给志愿者写了一封感谢信:

“我很庆幸遇到了身穿蓝色马甲的哥哥姐姐们,让我有了能够走出大山的勇气和机会,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经历,发挥我有限的力量,激励更多的学弟学妹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援建的希望小学大多地处山区,师资力量有限。“山里孩子渴望像城里孩子一样,体验不一样的课堂。”河北训口中国海油COSL希望小学校长王力峰说。

听说希望小学缺音体美教师,志愿者们积极整合资源,以“爱心课包”下乡进校的方式,为孩子们普及乐理、绘画等知识。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所小学组建了首支希望学子合唱团,团名叫“蔚蓝力量”。孩子们的歌声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

围绕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核心问题,中海油服联合团组织在深圳开设了首期乡村教师赋能培训班,为乡村教师打开眼界。

志愿者们还想方设法通过邀请教育专家为希望小学教师授课、与师资条件优异的学校“结对子”等方式,帮助希望小学快速走上内生式发展道路。

这几年,志愿者们又创新开设了体验式、启蒙式希望学子研学营,连续两年邀请近100名云南、河北、海南等地偏远地区的优秀希望学子走出大山,到天津、湛江、海口等地研学实践,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追求梦想的种子。

纪蕊笑说,随着支教志愿服务模式的不断成熟,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团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中国石油大学、天津市空港学校等20余家单位超2000名志愿者逐渐参与进来,探索搭建了“政-企-校”合作助学模式,大家齐心协力,“好事”越办越好,“实事”越做越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8日 04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太空烧烤”来了 世界首创的“太空炉子”是如何诞生的?

央视网消息:太空厨房的新装备——热风烘烤机,实现了在太空做饭,相当于把厨房搬进了空间站。这台世界首创的“太空炉子”是如何诞生的呢?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福建南安市诗山镇凤坡村村民占道违建曝光后仍继续抢建

每日新闻网讯(mx01):本网8月15日报道南安市诗山镇凤坡村梁某法占用村道违建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该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原要求停工处理的违建房屋,现在已基本建成,村民再次向本网投诉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不作为甚至放任不管,渎...

受益人口近1.18亿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圆满完成年度调水任务

 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成2024—2025年度调水任务,累计向北方调水64.73亿立方米,工程惠及沿线27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近1.18亿人,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

“数”览前三季度海洋领域“成绩单”亮点 感知对外贸易韧性与创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自然资源部11月3日发布,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呈现稳中有进良好局面。   前三季度,我国海洋资源供给水平稳步增强。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纪实

对于一个全球性大国来说,内政与外交从来不是孤立的乐章,而是相互交织、合奏共鸣。  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近平主席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3天时间,有大国外交的风云...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00:29/13:01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要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社会风尚。”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

台风“海鸥”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5日前后将进入南海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2日08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北纬10.9度、东经134.8度,即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1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山花烂漫时》剧照。  《小巷人家》剧照。  《繁花》英文版海报。  《藏海传》剧照。  近年来,许多观众曾随着《繁花》中宝总的命运波动而心潮起伏,也想去上海黄河路走走,尝尝汪小姐最爱的排骨年糕;不少人被《我的阿勒泰...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日前在广州开幕。林墉先生是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代表性人物,苏华是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展览以“画里传神”与“画中真意”两大专题为核心,挑选林墉与苏华这对艺术伉俪的70件(套)代表作,以人物和...

群众实名举报:河南方城县人民法院案件执行推诿扯皮长达5年之久

我叫赵学民,男,汉族,身份证号码:41292219620725065X,手机号码:13949348919,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凤瑞街道办事处北新街54号。我实名反映方城县人民法院在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工作中不作为问题,...

2025
04/08
15:47
浏览量: 41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