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红毯”湿地焕新生、科技破解“水困” 生态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交出亮眼答卷

“红毯”湿地焕新生、科技破解“水困” 生态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交出亮眼答卷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8-12 18:21:02 | 点击:791

  央视网消息:黄河奔涌5000余公里,滋养着两岸生灵,也考验着治水管水智慧。山东守护湿地孕育生机,宁夏以科技破解缺水难题。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 “红毯”湿地的守护与新生

  河水与海潮交汇的地方总有新的生命开始。这里是山东东营黄河奔腾5400多公里在这儿汇入渤海,也孕育出了中国暖温带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1530多平方公里的美丽是如何被孕育和守护的?这份美好又带给了人怎样的回馈?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周立城介绍,热情似火的“红毯迎宾”景象是黄河入海口一种本土的先锋植被——盐地碱蓬。它在7—9月呈现出非常美的景观,但它起到的生态作用是最大的。盐地碱蓬虽然是本土植被,但是它受到外来物种侵占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天气的影响,使得它有慢慢退化的趋势。这十几年来,他们一直对盐地碱蓬的修复技术进行研究,修复了盐地碱蓬5.2万亩,使得整个黄河口的滩涂上又呈现出美好的景观。又能够给广大的底栖生物、鸟类提供了一个繁衍、觅食、栖息的场所,成效明显。

  过去,湿地的保护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如今,这里每年都会制定科学的引水和补水计划,让湿地保持现在的生机。常年监测显示,这里的鸟类从1992年的187种,逐步发展到了现在的374种。每年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鸟类到这里越冬迁徙,它们把这儿当成了它们的“国际机场”。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张希涛介绍,这几年,连续每年都有新的鸟种被监测到,有句话叫“鸟类多与少,看看环境好不好”。鸟类的变化、种群规模的变化能体现环境的变化。比如东方白鹳,20多年前它就是一种候鸟,来到这个地方,秋天来到这里待上几天就走了。但是通过他们不懈努力,设置人工招引巢,特别通过东方白鹳栖息地修复工程,东方白鹳居然在我们这里繁育成功,由原来的候鸟现在变成留鸟。绿色发展、保护优先这个发展理念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让天更蓝、山更绿,这就是他们工作的目标。

  现在的黄河口不仅是候鸟的天堂,也是人们向往的目的地。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已经成为了5A级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百万,旅游收入也在稳步提升。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红滩绿苇的风景,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黄河奔涌5000多公里,全流域协同治理的画卷正在铺展。

  宁夏吴忠:科技破解“水困” 滴灌出绿色答卷

  宁夏是我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然而,这片被黄河滋养的土地却长期面临着“缺水”的困境。地处内陆、干旱少雨,宁夏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因此,如何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是宁夏发展持续的追问。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宁夏用2000多年的引黄灌溉智慧结合现代科技与管理模式,交出了一份节水优先的绿色发展答卷。

  大屏幕上跳动的是灌区内瞬时流量、用水总量等关键数据。这里是吴忠市利通区现代化生态灌区信息中心,这里是整个灌区的“大脑”。

  工作人员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灌溉进行科学精准配水,该多浇的不缺水,能少灌的不多用。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海量的数据是怎样收集的?工作人员介绍,答案就藏在农田里这个看似普通的装置中。这是一个测控一体化闸门,它又被称作农田的“智能水表”。闸口开启,水流精准注入田间,同时也完成了自动计量,数据还能实时上传。在吴忠市利通区,现在一共有超过900套这样的装置。小小的闸门,同时打通了用水与管水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智能管理系统守好了用水的“入口关”,那田间一个个密布的滴灌管就是把好了用水的“出口关”。过去,这里采用的还是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不少水在流淌、蒸发中浪费了。而现在,通过滴灌,水能直达作物根系。

  目前,宁夏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58万亩,高效节灌率61%,全区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0.8%。从古老的引黄渠道到如今的现代化节水灌区,从粗放的漫灌到现在高效的精灌。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正是新时代“黄河故事”的绿色注脚。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受益人口近1.18亿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圆满完成年度调水任务

 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成2024—2025年度调水任务,累计向北方调水64.73亿立方米,工程惠及沿线27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近1.18亿人,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

“数”览前三季度海洋领域“成绩单”亮点 感知对外贸易韧性与创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自然资源部11月3日发布,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呈现稳中有进良好局面。   前三季度,我国海洋资源供给水平稳步增强。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纪实

对于一个全球性大国来说,内政与外交从来不是孤立的乐章,而是相互交织、合奏共鸣。  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近平主席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3天时间,有大国外交的风云...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00:29/13:01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要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社会风尚。”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

台风“海鸥”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5日前后将进入南海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2日08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北纬10.9度、东经134.8度,即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1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山花烂漫时》剧照。  《小巷人家》剧照。  《繁花》英文版海报。  《藏海传》剧照。  近年来,许多观众曾随着《繁花》中宝总的命运波动而心潮起伏,也想去上海黄河路走走,尝尝汪小姐最爱的排骨年糕;不少人被《我的阿勒泰...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日前在广州开幕。林墉先生是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代表性人物,苏华是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展览以“画里传神”与“画中真意”两大专题为核心,挑选林墉与苏华这对艺术伉俪的70件(套)代表作,以人物和...

群众实名举报:河南方城县人民法院案件执行推诿扯皮长达5年之久

我叫赵学民,男,汉族,身份证号码:41292219620725065X,手机号码:13949348919,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凤瑞街道办事处北新街54号。我实名反映方城县人民法院在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工作中不作为问题,...

定了!神舟二十一号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   编辑:邢斯馨&nb...

神二十一乘组确定:张陆、武飞、张洪章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三个不同专业 乘组三位航天员如...

2025
08/12
18:21
浏览量: 79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