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非遗项目焕新记 | 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黎锦织就新图景

非遗项目焕新记 | 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黎锦织就新图景

来源:工人日报 | 时间:2025-08-31 11:33:43 | 点击:1016

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品史上的“活化石”,其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传承3000多年。2024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传来重磅消息:中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正式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遗产项目的成功“转录”,标志着海南在非遗保护工作和黎锦技艺保护传承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清晨的阳光洒满海南省五指山市传统工艺工作站,孩子们早已端坐在织锦机前,等待开启一天的黎锦学习。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见到来访的记者,笑着示意孩子们背诵起代代相传的《织锦诗》,稚嫩的童声里,藏着千年黎锦的文化密码。在海南,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图景格外动人——上至银发老人,下至垂髫孩童,都在用双手编织着黎锦的未来。

  一头羊带来的转变

  “黎锦很好看,摸起来软乎乎的,花纹特别新奇。”11岁的黄子卉指尖轻抚着织锦上的菱形图案,满脸笑意。受家庭氛围熏陶,她和妹妹黄小涵从3岁起就跟着刘香兰学织锦,如今已有七八年光景。从最初在布上练习挑花,到能对照图案独立织锦,黄子卉的热情从未减退:“老师说黎锦已经流传3000多年了,太伟大了!我也想织出能让人惊叹的作品。”

  这样的传承氛围,离不开刘香兰数十年的坚守。时间倒回20世纪80年代初,13岁的刘香兰因对母亲织锦时的专注神情格外着迷,被母亲发现了她的兴趣。“那时候村里会织锦的人不多,母亲手把手教我挑、织、染,最初也就是为了做些日常穿的衣服。”她回忆道。

  嫁人后搬到新村子,刘香兰发现这里竟只有她一人会织锦。“我挨家挨户劝姐妹们来学,来的人我都免费教。”可当时不少人觉得黎锦市场小,学了没用。转机出现在一次比赛后,刘香兰带着作品参赛,赢回了一头羊的奖励,这让村民们眼前一亮,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白天大家要务农,晚上谁想来学,我就点着灯教。”她笑着说。2006年,她牵头成立合作社,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赶来学艺。

  同样,在保亭黎族自治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胡春芳,通过创新把“根留住”。为了黎锦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胡春芳首创了现代版双面织技艺,获得顾客的青睐。

  “我从我奶奶做的一件黎锦作品上得到的灵感,传统的双面织都是黑白的,正反面花纹都一样,而我想做正反面花纹不一样的。”胡春芳说。

  2003年,胡春芳参照奶奶的织法进行创新,失败了很多次,但这没有让胡春芳气馁,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2005年成功了。

  传承已延伸到年轻一代

  在刘香兰的带动下,她所在的村子里,超过九成女性都成了黎锦传承人,学员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如今的60多人。更令人欣慰的是,传承已延伸到年轻一代——她的儿子、儿媳,就连11岁的孙子王程业,都成了黎锦的小小传承人。

  “黎锦是我们黎族的文化根脉,图案美、颜色多,还有着悠久历史,我特别喜欢。”王程业腼腆地说。

  受母亲影响,刘香兰始终坚信“家族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如今,这种传承正突破家族边界,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在工作站里,大学生朱子恩正专注地摆弄着织线,她就读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暑假特地来向刘香兰学艺。“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织锦,现在学设计,就想把黎锦元素融入新中式服装,让传统变时尚,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她眼里满是憧憬。

  2007年,胡春芳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当年保亭一年一度的民族节庆嬉水节,一举夺魁。胡春芳回忆道,“手工织比机器织能保存的时间更久,图案上的颜色更艳丽。大家对于手工织的黎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9岁的胡春芳从奶奶和母亲那里接过衣钵,到如今67岁的胡春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了女儿、孙女,还带动了村里的妇女学习这门技艺。

  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在海南已从2009年时的不足2000人发展到2万多人。近年来,海南省通过校馆合作、非遗进校园等举措,让黎锦走进了大中小学课堂。

  记者了解到,全省1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该项技艺实践课,6个民族市县建成了5个300平方米的黎锦技艺传习馆和16个传承村。

  守护未来

  今年4月,第六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定结果公示,其中包括2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目前全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共有3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不含正在公示中的2名)、25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但刘香兰仍有担忧:“黎锦染色全靠大自然的树叶、果实、树皮和树根,有100多种天然染料。可现在很多树木受保护,自己种植成本又高,染料成了发展瓶颈。”她解释道,黎锦的鲜艳色彩要靠反复染色才能呈现,天然染料是保证品质的关键。

  而在胡春芳看来,目前黎锦制作只在于满足村民们的穿衣需求,这给发展带来了瓶颈。她告诉记者,“衣服够穿了,大家学习的劲头就下降了。现在黎锦带来的收入还是有限的。”

  近年来,海南积极推动纺织技艺进校园、进社区,提升公众对传统技艺的认知与认同感。借助文旅融合的契机,海南的纺织文化将逐步走向产业化,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不久前,海南省印发《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5—2029年)》,旨在进一步加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五指山市今年出台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贴奖励暂行办法》,对优秀传承人给予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建设黎锦展示馆和工坊,让这项非遗“活起来、走出去”。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搭建黎锦设计师及设计服务平台,整合国内高校设计师、社会知名设计师资源为全省黎锦企业、工坊和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提供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设计和产品定制服务。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黎锦不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能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永远鲜活。”刘香兰说。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纪实

对于一个全球性大国来说,内政与外交从来不是孤立的乐章,而是相互交织、合奏共鸣。  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近平主席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3天时间,有大国外交的风云...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00:29/13:01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要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社会风尚。”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

台风“海鸥”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5日前后将进入南海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2日08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北纬10.9度、东经134.8度,即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1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山花烂漫时》剧照。  《小巷人家》剧照。  《繁花》英文版海报。  《藏海传》剧照。  近年来,许多观众曾随着《繁花》中宝总的命运波动而心潮起伏,也想去上海黄河路走走,尝尝汪小姐最爱的排骨年糕;不少人被《我的阿勒泰...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日前在广州开幕。林墉先生是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代表性人物,苏华是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展览以“画里传神”与“画中真意”两大专题为核心,挑选林墉与苏华这对艺术伉俪的70件(套)代表作,以人物和...

群众实名举报:河南方城县人民法院案件执行推诿扯皮长达5年之久

我叫赵学民,男,汉族,身份证号码:41292219620725065X,手机号码:13949348919,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凤瑞街道办事处北新街54号。我实名反映方城县人民法院在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工作中不作为问题,...

定了!神舟二十一号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   编辑:邢斯馨&nb...

神二十一乘组确定:张陆、武飞、张洪章

  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三个不同专业 乘组三位航天员如...

专访|期待中日韩以创新合作引领亚太新增长——访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

新华社首尔10月28日电 专访|期待中日韩以创新合作引领亚太新增长——访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  新华社记者黄昕欣 陆睿 张粲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多重全球挑战,期待中日...

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 良种良机良技为全国秋冬种按下“加速键”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目前,东北主产区秋粮收获过九成,西北近九成,西南、黄淮海八成半,长江中下游近八成。播放视频画中画全国秋冬种加快推进 冬小麦播种一成半随着秋粮大面积收获...

2025
08/31
11:33
浏览量: 101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