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他们这样守护布达拉宫

他们这样守护布达拉宫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5-17 08:19:21 | 点击:6176

原标题:他们这样守护布达拉宫(主题)

——走进布达拉宫管理处维修科(副题)

西藏日报记者 次吉 旦增玉珍

几乎每一个走进布达拉宫的人,都会被这座雄伟的建筑所震撼。时光走过1300多年,布达拉宫依旧巍峨挺立,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位置险要,因此常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墙壁出现裂缝、木材被虫蛀……幸运的是,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守护着这座千年的古建,陪它共历风风雨雨。这些平凡却伟大的守护者,来自布达拉宫管理处维修科(以下简称布宫维修科)。

用“歌声舞步”修复裂缝

5名藏族女工一边唱着歌,一边用手中的工具“帛多”夯打着脚下的碎石和泥土,木棒夯土的声音是节奏,歌声与步调统一,她们一轮又一轮地合唱着。在不间断地敲打地面数小时后,石子状的“阿嘎”被打成平地。布宫维修科工作人员达桑告诉记者,这是泥匠组在通过“打阿嘎”对布达拉宫地面有裂缝的地方进行修补。

在藏式建筑工艺中,“打阿嘎”是一种用于屋顶或地面的修筑方法——将西藏特有的“阿嘎土”加上水、蜂蜜、酥油等,混合后铺于地面或屋顶,再以人工反复夯打,直到“阿嘎”平整结实。为了让地面更加光滑,工人们还会用榆树皮等反复擦拭。最终,修复后的地面与屋顶稍带浅红色,坚实、平滑、不渗水。

“这块地面是由三层‘阿嘎’打成。”贡觉旺姆告诉记者。今年47岁的贡觉旺姆是山南市贡嘎县人,自1999年起在布达拉宫工作,至今已有25年。她告诉记者,“打阿嘎”时所唱的歌词比较简单,以反映生活场景和赞美劳动为主,是为了在劳动中提高效率、活跃气氛而自然产生的。

25载时光飞逝,从技艺生疏的新人,到泥匠组的负责人,贡觉旺姆与同事们保护、修复着布达拉宫受损的屋顶、地坪与墙面。“我们的工作每天要与土打交道,每次看着裂缝被修缮好,心底总有种自豪感。”贡觉旺姆说,“阿嘎”制成的屋顶具有特殊的韧性,即使下方支撑的木梁发生断裂,整个屋顶也不容易坍塌,是布达拉宫最坚固的一层铠甲。

用相机排查记录隐患

清晨,寂静的布达拉宫迎来了当日第一批游客,大家兴奋地合影,惊叹于这座建筑的雄伟壮观与精美绝伦。而在游客们忙着欣赏的同时,达桑背着相机穿梭在布达拉宫的各个角落。与游客不同,他的镜头一次次对准墙壁、地面与柱子。

“布达拉宫建筑历史悠久,常常会出现一些损坏情况,比如墙壁开裂、木材断裂或被虫蛀等。”达桑一边说一边仔细记录着,“我需要把这些都拍下来,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工匠尽快修缮。等修复工作完成后,我还要拍摄对比照片,留存修复记录。”

曾几何时,年幼的达桑看着雄伟的布达拉宫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在这里工作。2013年,18岁的达桑果断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文博专业,并顺利被录取。2018年,达桑入职布达拉宫管理处,成为维修科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布达拉宫建筑群的研究、管理和保护工作。6年来,他背着相机走遍布达拉宫每个角落,记录着每一处破损、每一处修复,工作至今,共拍摄照片3万余张。

达桑告诉记者,布宫维修科共有75人,主要负责布达拉宫建筑群的研究、管理、保护、修缮等工作,分为修缮组、防虫办、办公室,其中修缮组又细分为石匠组、木匠组、泥匠组、裁缝组等,各个小组各司其职,共同守护这个“家”。

用“科学方法”与虫打交道

“你往这边照一照。”“转身时慢一点,小心啊。”当记者到达一处宫殿时,欧杰次仁正爬上高高的架子,检查木构件的虫蛀情况,徒弟扎西加错用手电筒帮他照明。今年44岁的欧杰次仁是布宫维修科防虫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已经在这里“抓虫”1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布达拉宫的每一处角落、每一根木梁他都如数家珍。

布达拉宫是西藏现有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其建筑为石、土、木混合结构,因年代久远,存在木料虫蛀腐坏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隐患,2015年,布宫维修科成立了防虫办,下设防虫实验室,目前共有3名工作人员。

防虫办负责人扎西穷角介绍,防虫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就以布达拉宫古建木材中蛀虫的防控为重点开展工作——每年3月至10月,实施整个建筑群木构件防虫灭虫工作,提炼科学的预防办法和灭虫方法,对灭虫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完成后续大规模灭虫的评估工作。同时,通过生物学特性研究,尝试用碎木屑饲养幼虫、树胶封堵虫洞等新的防虫办法及“一孔一针”防治相结合,来提高防治效果。

近年来,布宫维修科防虫办与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研究相结合,收集并统计木材害虫的类群、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以及对应的防治方法,使防控与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经过几年的研究,防虫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宝贵的研究成果。我们有信心,一定可以将危害木构件的害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扎西穷角说。

在达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看到了泥匠组、防虫办所开展的工作,而这只是维修科日常工作的冰山一角。与此同时,还有石匠组、木匠组、裁缝组等,每天都在对布达拉宫进行不同的维修保护工作。大家的工作日常,仿佛在打理自己的“家”,一砖一石、一墙一柱,都蕴含着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达桑介绍,维修科对布达拉宫建筑群的定期检查,几十年来从未改变。“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建筑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完成日常维修,才能保障建筑功能的持久,每一年我们维修的工程有上百处。”

历经风雨依然巍峨挺立,布达拉宫无声地证明着维修科每一位工匠付出的意义。“对我和我的同事们而言,布达拉宫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将持续做好布达拉宫保护传承各项工作。”达桑说。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太空烧烤”来了 世界首创的“太空炉子”是如何诞生的?

央视网消息:太空厨房的新装备——热风烘烤机,实现了在太空做饭,相当于把厨房搬进了空间站。这台世界首创的“太空炉子”是如何诞生的呢?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福建南安市诗山镇凤坡村村民占道违建曝光后仍继续抢建

每日新闻网讯(mx01):本网8月15日报道南安市诗山镇凤坡村梁某法占用村道违建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该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原要求停工处理的违建房屋,现在已基本建成,村民再次向本网投诉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不作为甚至放任不管,渎...

受益人口近1.18亿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圆满完成年度调水任务

 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成2024—2025年度调水任务,累计向北方调水64.73亿立方米,工程惠及沿线27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近1.18亿人,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

“数”览前三季度海洋领域“成绩单”亮点 感知对外贸易韧性与创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自然资源部11月3日发布,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呈现稳中有进良好局面。   前三季度,我国海洋资源供给水平稳步增强。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纪实

对于一个全球性大国来说,内政与外交从来不是孤立的乐章,而是相互交织、合奏共鸣。  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近平主席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3天时间,有大国外交的风云...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00:29/13:01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花晚节馥尤浓  “要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社会风尚。”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

台风“海鸥”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5日前后将进入南海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2日08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北纬10.9度、东经134.8度,即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约1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山花烂漫时》剧照。  《小巷人家》剧照。  《繁花》英文版海报。  《藏海传》剧照。  近年来,许多观众曾随着《繁花》中宝总的命运波动而心潮起伏,也想去上海黄河路走走,尝尝汪小姐最爱的排骨年糕;不少人被《我的阿勒泰...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人民·大家——林墉、苏华国画作品展日前在广州开幕。林墉先生是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代表性人物,苏华是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展览以“画里传神”与“画中真意”两大专题为核心,挑选林墉与苏华这对艺术伉俪的70件(套)代表作,以人物和...

群众实名举报:河南方城县人民法院案件执行推诿扯皮长达5年之久

我叫赵学民,男,汉族,身份证号码:41292219620725065X,手机号码:13949348919,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凤瑞街道办事处北新街54号。我实名反映方城县人民法院在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工作中不作为问题,...

2024
05/17
08:19
浏览量: 617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