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现代中国美术”第二期正在央美美术馆展出,其中“现代中国美术”部分有22幅新增作品,从国画、油画再到版画,不仅是艺术家的个体表达,更凝聚着在历史激流中的求索与变革,以现代的形式与语言,回应时代。此篇推送将聚焦常书鸿的 《静物(花、书)》,一起体会艺术的细腻世界。
常书鸿 《静物(花、书)》 1942年 布面油彩 79×64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常书鸿是一位兼具绘画、考古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人物。作为旅法先驱,他于1927至1936年间在法留学,后学成归国。这幅《静物》创作于1942年6月端节(夏至)左右,正式在抗战期间的重庆,以温暖的橙红色调描绘了窗前之景,花瓶之中插满盛放的野花,他们沐浴在阳光之下,极富生命力。带着印花的布铺在窗前,桌上还放着做工精致的蓝色小瓷碟,花瓶后放着一摞书,画面最前面是一封信,作者对于信封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绘,从信封上可以看到这应该是一个公函,或许对于作者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在画面上描绘、纪念。
《静物》 局部图
作品的色彩浓郁且和谐。黄色花卉明亮鲜艳,成为画面活泼亮色,与陶罐的棕红、深绿形成沉稳基调,背景窗景的柔和色调则起烘托作用,冷暖色调交织,既展现生机又传递静谧氛围。作者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静物》 局部图
这件作品同时也体现了常书鸿对于“中国油画体式”的探索,将描绘对象从“法国的”置换为“中国的”。在此画创作后的1943年他筹建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迎来其职业身份和家庭生活的巨大转变,此后在敦煌生活、工作长达五十年,并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
——现代中国美术
(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