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新媒体助力大运河焕新彩(文化只眼)

新媒体助力大运河焕新彩(文化只眼)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4-22 17:34:51 | 点击:11899

原标题:新媒体助力大运河焕新彩(文化只眼)

  近段时间,以沉浸式数字游览著称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文旅市场持续“出圈”,成为人们假期出游的优先打卡地,清明假期参访人数逾6万人次,创下了自2021年开馆以来的新高,明星展览“运河迷踪”更是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扬州大运河文博游火爆的背后,既是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场景的创新,也再次彰显了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保护、传承与创新文化遗产方面的独特作用。

  新媒体助推大运河实现了从文化遗存到现代数字文化的转变,构建了“运河+”文化新业态。近年来,运河沿线各地依托各自特色资源,推出大量数字创意产品。如北京段推出“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数字影像、“大运河燃灯墨韵”AR游园项目,通过“AI+AR/VR+影像+实物”的方式,复原了大运河北京段的历史风貌,丰富了大运河的文化场景。而江苏段推出的“打造5G大运河暨大运河全媒体IP”项目则将沉浸式体验、线上平台建设、融媒体开发、博物馆建设统合为一体,构建大运河文化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此外,在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营销大运河相关的工艺、美食、建筑、服饰与文创产品已成为一种新商机。在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专业主播“带游带逛带览”吸引数百家展商现场分享商品,线上超4500万人次观看直播,助力了运河文创市场的开拓。业态的变革推动了消费的创新,以“云看展”“云旅游”“虚拟体验”为代表的数字运河文化消费已成为常态。以运河文化为中心,线上线下联动,多文化业态、多文化部门、多文化主体联动,一条新的运河文化增值链正形成,大运河呈现出从文化遗产到文化IP的新发展趋势。

  新媒体丰富了大运河的文化形象。传统媒介时代,人们对大运河的认知主要通过史料书籍、艺术作品、报纸、电视等,大运河多作为漕运水道、水利工程等形象出现,在新媒体助力下,大运河实现了从历史形象到现代创意性审美形象的转变。在202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基于裸眼3D技术构筑的拱宸桥跃然于数字运河之上,惊艳世界。而一部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不仅展现了新时代的运河风貌,更塑造出守护运河的时代楷模。从影视剧、动漫、游戏,到短视频、沉浸式影像,大运河文化IP已衍生出众多类型的文化形象,它们不断融入民俗、艺术、非遗、美食等运河文化场景构建中,涌现出更为多元的创意性文化意象,助力大运河从实用之“水道”到审美之“美道”的转变。

  新媒体拓展了大运河文化传播主体。传统的运河文化普及传播由政府、企业推动,主体构成较为单一,难以凝聚更大力量。新媒体的互动性、自由性、个体性、即时性等新特点,降低了运河文化传播的门槛,为多元文化主体的参与提供了便利。在各大社交平台,大量的自媒体账号、网络达人以直播、短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大运河旅游宣传、文化讲解、产品推介等活动,大运河文化传播更为灵活、丰富,呈现出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新特点。

  新媒体创新了大运河的文化管理体系。大运河流经地域众多,涉及部门众多,遗迹分散、多样,且保存状态不一,这为集中有效的管理带来了困难。新媒体在数据分析、信息共享、监控预测、数字存储等方面的优势为困难的解决提供了新手段。如浙江段推出的“千年运河·水蕴中华”数字藏品,使用区块链技术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永生”。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大运河(浙江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等平台的推出则为大运河遗产监测、整理、推广提供了支撑。

  随着文化科技融合的深入发展,大运河文化的生产、传播、接受已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从文化基因、文化主体、文化符号、文化记忆、文化管理、文化消费等层面,重构了大运河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保护、传承与发展大运河文化,让历史说话、让遗产说话、让文化说话,新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展开的背景下,以新媒体赋能大运河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有利于持续改进大运河文化的供给水平,也有助于夯实大运河文化的需求一侧。以新媒体手段发展大运河文化,要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大运河文化资源的媒介化存储、转化、表达,扩展新媒体对大运河文化资源的挖掘层次,用新媒体思维创新大运河文化运营模式与应用场景,不断培育大运河文化新业态,做强文化消费市场,以消费创新赋能文化创新。(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浙江衢州聚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

初夏时节,行走在浙江衢州的乡野田间,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徐徐展开:标准化大棚基地的蔬菜长势喜人、共富工坊里的村民干劲十足、农家乐里的游客欢声笑语……近些年来,衢州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联农带农夯实基层党建...

以青春为笔 书写“第二故乡”振兴答卷

5月的细密的雨丝中,蒋家村几位大爷在门口闲聊,看见农尚武便热情地打招呼:“农书记,你又来啦!感谢你们把我们村的路修好了,现在下雨天一个水洼了也找不出,娃娃回家再也不湿鞋了!”这位被村民亲切唤作“农书记”的,是广西交通运输...

驻村笔记里的乡村振兴答卷

跟进蔡虎堰池塘改造进度,联系农技站安排南瓜种植培训,查看下余村路灯安装情况……当都昌县左里镇白辉村晨光熹微,驻村干部占振川在他的笔记本上,又添了新的内容。从县委组织部的办公桌到田间地头,这个个子高高皮肤晒得黝黑的年轻人,...

蒙古屯里的秀才村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图/-孙仲兴      记者在辽宁省朝阳县采访时,听到一件新鲜事,在一个仅有275名人囗的以种植农业为主的自然屯,朝阳县贾家店农场北德力吉村,近十年先后培养出39名大中专毕业生

助农直播不能只管吆喝,做好品控才能把好事办好

最近,山东省烟台市八甲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军因助农直播的樱桃品相不佳遭到消费者质疑。有消费者反映,从张爱军的直播间买到的樱桃有的个头小,有的还没熟透,甚至还有坏果烂果。张爱军排查出原因之后,及时发布视频致歉,表示樱桃是凌晨采...

刘钊:为瓜菜装上优质的“中国芯”

选育120个瓜菜新品种,获得86个植物新品种权,申请4项发明专利。10年时间里,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钊一直在从事瓜菜遗传育种、新品种开发及推广工作。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被共青团中央、全...

头雁展翅飞 振兴加速度

黑龙江省宝清县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专业化管理机制——头雁展翅飞 振兴加速度(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村头的田埂上已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七星泡镇新丰村党支部书记李晓...

浙江:“乡村CEO”培养模式再升级

近日,“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的第三批学员正式入学,这300名学员从5573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将接受为期一年包括集中授课、线上学习、驻村实训和研修等在内的多维度、沉浸式培育。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的2025级开学典礼...

以点带面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咱这地方都能变成人人羡慕的‘网红村’。现在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把我们村的好风光展示给全世界!”5月14日,站在自家新开业的民宿前,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飞天山镇飞天山村村民吴西平满脸笑意,眼神里透着...

辽宁桓仁:第一书记联盟促产业发展

“今天带来的大榛子、冰酒全部售空,还接到了很多预售订单”“我们村的稻花香大米特别受欢迎,这次一下子就卖了3万多块钱”……日前,一场热闹非凡的农产品展销活动在辽宁省本溪市举行,来自桓仁县的“第一书记文教助农联盟”成员感叹,...

2024
04/22
17:34
浏览量: 118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焦作王母泉村:时代弄潮中奋进的历史名村

焦作王母泉村:时代弄潮中奋进的历史名村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