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杜甫《佳人》的图像解读及其意义

杜甫《佳人》的图像解读及其意义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4-10-07 19:30:51 | 点击:459

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一句,凄丽动人,宋人据此作《天寒翠袖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竹林仕女图》(现藏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二图布局极为相似,当为同源画本。杜甫《佳人》诗因诗意图的介入,大致形成了诗评与图像阐释的两种文本意义,一为悲伤,一为高洁。作为全诗结句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文字阐释是全诗情感的延续与归总;图像则着眼于结句自身的内容呈现,这在诗歌阐释与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悲伤是《佳人》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有写实与寄托的不同理解。杜甫《佳人》作于乾元二年,诗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唐诗解》云:“此诗叙事真切,疑当时实有是人。然其自况之意,盖亦不浅。”虽寄托与实写之说各有其理由,然杜甫笔下“佳人”确为被“夫婿轻薄”、只能“零落依草木”之凄惨形象,此是历代评论家的共识。《唐诗品汇》云“似悲似诉”,《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吴山民语曰:“‘世情’二语,人情万端,可叹,‘夫婿’以下六语,写情至此,直可痛哭。”《唐诗快》说:“题只‘佳人’二字耳,初未尝云‘叹佳人’‘惜佳人’也。”首句下题“只此二语,令人凄然欲泪”。直到近代刘师培亦有:“杜甫诗中,有《绝代有佳人》一首,尤为悲惨……读此诗者,虽千载以下,尚为之有余悲,况于身受者乎?盖处伦理专制之世,女子所受之惨,固有不可胜言者。是诗所言,特其一端耳。此婚姻所以当自由也。”此虽是顺时代潮流为女性发声之言,但“悲惨”二字洵为杜诗之情感起点,后人对杜甫《佳人》诗意的文学审美接受与批评,不出其情可悲之意。

而图像阐释则偏向高洁情怀。宋人《天寒翠袖图》《竹林仕女图》中的修竹、佳人确为杜诗中的核心意象,但二者相伴,兼之描摹的笔法神态等,无一不表达出一种趋于清雅的文人审美取向,与杜诗整体“悲”的情感基调并不相符。换句话说,若上述二图之一未点出“天寒翠袖”之句,二者构图亦不相似,恐后人不会将其与杜甫《佳人》相联系。以《佳人》为原点,绘画对诗歌表意系统的阐释并未呈现线性的前后相继关系,而是另辟一层想象空间,构建出文人画细腻雅致的审美品位。宋张元幹跋《倚竹图》云:“《楚辞》凡称美人,与古乐府所谓《妾薄命》,盖皆君子伤时不遇,以自况也。好事者用少陵‘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使入图画。工则工矣,视‘小姑嫁彭郎’,抑何以异?”张元幹所见《倚竹图》是否为存世的两幅宋人佚名作品尚未可知,然其将杜甫“佳人”与《楚辞》、汉乐府中美人相类,是基于《楚辞》以来香草美人喻君子不遇的传统,这也与杜诗人物身世之悲惨契合。但张见画之感受与“小姑嫁彭郎”相同,不仅点明画意与杜诗诗意的相异,更进一步提示我们画中人物所指向的情感维度,悲戚不足,欣悦有余。这倒是与上文提及两幅佚名画作中人物优雅的神态相符,毕竟是待嫁之女。张元幹所见《倚竹图》很有可能就是《天寒翠袖图》《竹林仕女图》。对画作持否定态度的不止张元幹一人,宋袁文《瓮牖闲评》曾批评画家不懂诗:“古诗云:‘日暮倚修竹,佳人殊未来。’所谓佳人,乃贤人也,今画工竟作一妇人。彼纵不知诗,宁无一人以晓之耶!”后《唐诗品汇》亦有云:“自言自誓,矜持慷慨,修洁端丽,画所不能如,论所不能及。”在诗评家眼中,画家并不能领会杜诗深意,即便物化于手,诗中人物风神与气质也绝不是画作所能表达的。

《佳人》诗叙事成分较多,空间性较强的画面很难表现时间维度下的事件发展,无法表现诗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谓“画不尽诗”。第一句“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与“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嫣然有韵,最堪入画。从张元幹、袁文评论可知,最晚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已有杜甫《佳人》诗意图。而另一则记载也是旁证:“宋时考画工,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诸工摹景殆遍,一人独写‘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遂取状元。诗中画,画中诗,须得此意。”宋徽宗赵佶重视画院,模仿进士科出题取士,好以诗句为题,如“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等。《天寒翠袖图》《竹林仕女图》很可能是其中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宋画院佳作。两幅图所本“万绿丛中一点红”诗句,当为概括王安石《咏石榴花》“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诗句。画师不近取介甫诗句,反远溯杜甫,本身就是有意味的表达。“万绿丛”即“修竹”,“一点红”指什么?有人牵强指为女子的红唇,显然与万绿丛的大背景不合。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心位置两位骑马女子,一位绿襦红裙,一位红襦绿裙。此画为宋人所摹,可知其效仿推崇之意。绿襦即“翠袖”,红裙才是“一点红”。由此可见《天寒翠袖图》《竹林仕女图》构思之精妙,无愧“状元”之誉。

从宋代这两幅杜甫《佳人》诗意图始,历代不乏以此为母本的绘画作品,其中还有绘画大家的摹写。元赵孟頫有《天寒翠袖图》,姚鼐有诗《赵承旨天寒翠袖图》,明仇英《修竹仕女图》与《竹林仕女图》画面类似,添婢女在侧,以合“侍婢卖珠还”意。由宋画院状元之作,到元大家赵孟頫,再到明仇英,“天寒翠袖”诗意图备受书画名家青睐。及至清代,乾隆年间姜恭寿《扬州慢·和月三题西田弟天寒翠袖图》,范捷《扬州慢·题姜在经天寒翠袖图》,嘉庆年间乐钧《玉漏迟·天寒翠袖图》,三首词皆以图内容为依托,描写了佳人孤苦凄凉,竹边孤立之景。其中,金农的一幅水墨纸本《天寒翠袖图》格外引人注意,对《天寒翠袖图》母本的承接是创造性的,不画佳人,只保留修竹意象,有其人风骨傲气之写照。金农之后,近代绘画名家潘振镛有《竹林仕女图》,徐悲鸿有《天寒翠袖图》,但都不改母本之基本结构。

考察“天寒翠袖”诗意图的流变,其经历了从内廷到民间,从宫廷画师到文人墨客,从命题制作到友人酬唱的转变。宋代画院考试中题写杜甫《佳人》诗句而一举夺魁,既是杜诗之魅力,也是画师之巧构,诗画融合在此获得官方意识形态的认可。后被元代书画界领袖赵孟頫所承,更强化了其在艺术权力空间中的地位。及至仇英,虽未影响宫廷艺术,但亦在民间文人话语圈层中获得一席之地,并为后世所不断演绎。有清一代,已成为文人赋词题画的重要载体。金农的另类演绎虽属文人雅戏,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天寒翠袖”诗意图的影响。实际上,这种突破性的革新,已经完成了从承袭诗意到诗意增殖再到解构诗意的过程,这也是绘画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自我化表达。至此,原本颇受文学批评界所轻视之“天寒翠袖”诗意图,以其传播范围之广泛、传承主体之闻名、递变时间之久远而逆转了其于诗画关系中的从属地位,突破了诗歌的限制,完成了自我建构,奠定了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有意味的是,后世对杜甫《佳人》诗意再阐释中,除了较为常见的诗文评外,少有基于《佳人》的文学再创作,绘画作品反倒是延绵不断。从文学本位的立场看,诸如《天寒翠袖图》《竹林仕女图》尽管在意义还原层面未对杜甫诗有所加持,但其却成为《佳人》传播路径中不得忽视的一环。而不少围绕画作的评论甚至争论,无论对画是褒是贬,都从客观上促成了对杜诗的更多关注。比如清代周中孚就批评袁文:“愚谓画工盖本少陵《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所谓佳人,乃妇人也,非不知古诗而误作者。袁氏谬相讥评,亦当令画工失笑。”于是,“天寒翠袖”诗意图不断被摹写从而形成典范的同时,杜甫《佳人》也随之逐步经典化,而没有首位题写“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画师,也无法成就画作地位。二者的互动,正是古代艺术发生发展过程中诗画互斥又相融的绝佳范例,也正是如此,才形成古代艺术文明丰富又饶有趣味的生态景观。

杜甫《佳人》的图像传播映射着诗、画间的强弱势关系转换,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画师题“天寒翠袖”诗句始,已有借“诗”之“势”的意图,至于后来摒弃“佳人”形象,只写“翠竹”物象,仍未脱离诗的框架。画家能表现诗之旨义并不容易,佚名宋画虽另辟蹊径挖掘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主旨,却未能关注到诗句中一传神动作“倚”以及其与“修竹”的位置关系。

(作者:戴一菲,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责编:郝帅、杨迪)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晨飒《金牌学徒》:工人故事为何打动人心

关注新技术工人的成长,展现两代人的情怀,书写新青年的梦想和追求——作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代表,青年作家晨飒的《金牌学徒》通过整合行业现实与文学构思,完成了对“升级流”小说结构新变的尝试。较之晨飒之前的创作,《金牌学徒》将...

考古学者如何书写“餐桌上的微型史记”

你日常爱吃的菜系,爱点的外卖,往前溯源,能联结多久之前的朝代?盘中餐的背后,蕴含怎样的文化积淀?食物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更是历史真切的见证。这两年,一位考古学者,在短视频平台因为美食走红。以“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

源远流长 浩如江海——读“荆楚文化史”

《荆楚文化史》 刘玉堂 总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由于自然生态、历史传统和区位交通差异等因素,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生成了各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并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造就了多彩的文化图景,它们共同构塑着中华文明的总体面貌。“地利西...

时光列车外的科技风景

《未来科技大爆炸》:汪诘著;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假如有一个1000年前的古人冬眠了500年后醒来,他会发现世界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而我们在有生之年感受到的世界,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变化速度最快的时期。...

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乌思藏风云》书封。西藏人民出版社供图  小说以13世纪中叶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核心...

呈现生活运转的朴素哲学

 【近作速览】   刘皓的短篇小说《按摩》借幼童“我”之手,展开一幅三口之家因“按摩”而起风波的生活画卷。“我”的父亲复员后,先是寻的生计方式不合规,后又轻信朋友口中的商机,献出家庭的全部积蓄,还搭上母亲的陪嫁...

他们的文字饱含生命的质地、泥土的厚重

本报记者 路艳霞毛银鹏到北京海淀西二旗一小区干保洁已经两个多月了,63岁的他曾卖过鞋、干过保安,在北京已断断续续生活了20多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从未改变过他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我那僵了十多年的生命之作《在北京》...

经典需要守护者,还需要说书人(健康书橱)

手里这本《思考中医》,翻着翻着就放不下了。别看封面上印着“思考中医”“伤寒论导论”等字样,让人乍以为是本学术大部头,真读了才会发现,敢情中医还能这么聊。倒不是说里头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医学发现,而是刘力红这位大夫实在会讲故事...

《营造古文导览》:释义古代建筑精粹

【书衣之美】作者:田呢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除了古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实物遗存外,还留有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图文遗产。正是由于这些图文遗产中记载的营造制度、程序、方法和礼仪等的有序传承,使得古人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建筑成就。由中...

如泉吐凤 为海吞鲸——《石台孝经》及唐隶的临创

【学书心得】作者:薛 飞(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当下学书者对隶书的临摹和学习,取法主要集中在汉碑、简牍和清隶之上,在近年的全国展中备受争议的“展览体”,以对汉碑进行改造,使之夸张与变形的现象尤为突出,引起一些质疑之声。纵观...

2024
10/07
19:30
浏览量: 45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