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老桥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
■ 郑从彦
晚明时期,群星闪耀。张岱凭借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绝世的才华,从封建思想的禁锢中得到解放。他“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梨园,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对散文、诗词、戏曲、园林、音乐、书法、收藏、美食都有深入研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舆地、文字、音韵、经学、史学等。在钟爱之事上醉心沉迷、玩至极致的张岱,成为明代的文化巨匠。
300多年之后,以半生遍读其著作、深受其影响的老桥,潜心探寻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赏西湖雪、品山阴茶、尝江南食、追快园忆、过金山夜、会兰亭友、望秦淮月、擎龙山灯、忆陶庵梦……在湖山之间,移步换景,逐一领略张岱非凡一生的绝美风景,呈现张岱堪为传奇、光华璀璨的人生切面。
张岱一生与西湖结下美妙的情缘,曾经数次在此栖居、读书、游览,踏遍西湖周边的山山水水、大小寺庙、亭台楼阁,对西湖名胜和掌故可谓了如指掌。正如张岱好友王雨谦在《西湖梦寻》序中所说:“张陶庵盘礡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足可见张岱对西湖的熟悉程度。
在浓厚的造园风气的浸染下,张岱经过游览鉴赏、交流探讨并投入造园实践,已然成为园林设计的业内翘楚。无论是周边官宦商贾的家宅,还是祖上遗留的园林书斋,都对张岱一生的审美追求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最能表现张岱园林美学思想的一个印证,便是其对造园的独到认识:“造园亭之难:难于结构,更难于命名。盖命名俗则不佳,文又不妙。名园诸景,自辋川之外,无与并美。即萧伯玉春浮之十四景亦未见超异。”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交友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也有自己的理想,谓天下有一知己,亦足无恨。因好举业、好古作、好游览、好诗词、好书画、好填词、好作史、好参禅,故不同领域的佼佼者,都成为张岱的挚友。
繁华的都市生活和明清易代的战乱,令张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处境变得颇为丰富也异常坎坷,同时也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其所撰写的游记,通过精细入微的观察、雅俗兼容的语言、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一时悉心构建清冷空灵的氛围,一时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