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5-07-05 21:57:16 | 点击:106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与视野的发散,却使其天然地迥异于同时期的理论化、体系化的现代文学批评。书话强调观者需以自身情志烛照作品内蕴,辉映作者内在意图,以“自我之真”撬动“他人之真”。这显然与崇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古典批评传统更接近。不难发现,书话所要求的是广博与精准的有机统一,其底色当是“人性的富丽”,而它的理想作者应当是一个归真唯善的“复数”的人。

  现实生活中的北乔,融汇作家、诗人、评论家多重角色于一身。他的新作《南人书话》(中译出版社)也循此从虚构作品、抒情文学、文学批评依次展开。三者虽内容驳杂,各有偏至,却又统摄于写作者归真见性的文艺理想,散发着“诗文评”的古典光泽。

  深耕严肃文学又观察网络文艺,这种双栖姿态,使得作者眼中的虚构作品天然地涵盖了纯文学与类型化创作。注目于纯文学之时,作者以“尊严”概括《推拿》的创作意旨,由《花腔》中发现“真实的历史湮灭在唾液和记忆之中”。从《日夜书》与《太阳黑子》中,他总结出文学的本质力量在于真切地“抵近人生的困境与人性的困惑”。而在面对类型化创作时,作者并未因形式的差异,放弃普遍的人性主义。他欣喜于《暖春》《军营童话》《中国战友》《牡丹花正开》等作品的叙事突破,强调主旋律题材故事性不可或缺,同时点出动人的细节往往来源于直面生活的姿态。在谈及《夜的命名术》《悟空传》《我们生活在南京》《筑梦太空》等幻想色彩浓厚,同时也更为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时,作者清醒地指出幻想与现实相反相成,类型化的意义在于重新引发对习焉不察的生活本相的思考。他确信“越是好的幻想小说越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度观照,外在的虚幻之下,是对现实生活最真实最具力量的表达”。因此,“贴着人生飞翔”才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一系列评论中,北乔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网络文学观——类型化外壳乃是重返惯常生活、揭示人性本质的不二法门。成熟的网络文学最终还需超越形式,探索为幻想形态注入本土伦理,平衡“网感”与现实,构建起一套与当代生活紧密联结的叙事模式。

  在涉及诗歌、散文等抒情文学时,北乔能够以行家视角推己及人,借由中国抒情传统复现创作者的内在隐微。他在《世间万物皆亲人》《静物的声音》《万古丹山:武夷山》等作品中,发现了古人天人交感传统的现代遗存。对《帕男诗选》《玉清茨》《塔树之恋》《漂泊的月亮》的解析,则进一步展示了他尊崇内生外化,向往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借助对《穿过拉梦的河流》《福道》的阐释,北乔袒露了自己对这类作品的偏爱——心灵之真与自然之真交相辉映。作者在评点他人作品时,表达的是自己的文学观——“写诗当属于意气之事”“与心灵最能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当是散文家的首选”。

  《在大文学观的视野下把脉文学生命体》《坐禅于文学丛林》《写作的恐惧来自清醒》等篇是作者从事文学评论的心得。他重提“诗文评”的传统,认定应该把“文学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将“批评作为生命行为”。因为“理性的文学批评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而性情化的批评还在风雨飘摇,没有生长成应有的气候”。这种批评理念,直指一些评论家耽溺理论炫技,抑或“只是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的弊病。如此一来,评论者将如李健吾所言,进入作品之初即自行缴械,“赤手空拳,照准他们的态度迎了上去”,重拾古典时代至关重要的痛快与意气。

  总体而言,《南人书话》不仅是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也是一部面对当下、根植传统之作。作者一方面在其中再次验证了“审美人性论”对文学创作的深远意义,同时也努力以松弛、口语化的当代表达,接续印象式批评传统。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河南内河首航满载96标箱集装箱船

  6月15日,“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田苗 摄   本报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通讯员 田苗)6月15日,随着“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满载着96标箱铁矿砂顺利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

上海至日内瓦首条直飞航线开通

  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至日内瓦直飞航线16日正式开通。当地时间早上7时25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平...

2025
07/05
21:57
浏览量: 10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