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凝望大沽口(随笔)

凝望大沽口(随笔)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06-15 19:11:44 | 点击:4212

 透过林立的楼群缝隙,能看见自由曼舞的白鸥追随着海河上的游船在浪花里穿梭。屹立六百多年的潮音寺,琉璃飞檐与红墙绿瓦间闪动着祥和的光彩。能看见高大壮观的海河大桥彩虹般衔接起沿海高速,桥面上车流滚滚,南来北往川流不息。能看见天津港里岸桥林立,来自世界各地的五颜六色的集装箱繁忙装卸,码头上巨大的存储罐排列整齐。隐约间,似乎还能看见更远处停泊在蔚蓝海面等待靠港的巨轮……

  工作间隙,我常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默默凝望远方。目光所向,就是大沽口。

  “九河下梢天津卫,七十二沽帆影远。”大沽,是天津七十二沽之一。大沽口,就是华北地区最大水系海河的入海口,堪称京津门户、海陆咽喉。

  凝望大沽口,即便是晴空万里,脑海也总会生出“风云激荡”这四个字。

  “南有虎门,北有大沽”,此刻,大沽口炮台就在我的目光所及之处。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筑城设卫,大沽口也成为海防要地,几经整修扩建,终成规模。大沽口炮台记载着旧中国被列强入侵的屈辱历史,更记载着中华儿女抗敌御辱、浴血奋战的丰功。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众多爱国将士壮烈殉国,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亦在其中。他们的名字记录在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的墙上,刻在参观者的记忆中,也刻在一个民族的不屈意志里。

  凝望大沽口,历史的烟云之下,能望见洋务运动的历史遗存,这就是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水线渡口以及塘沽南站。大沽船坞是1880年根据北洋水师需要而修建,已有一百四十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近代船舶修造厂之一。水线渡口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军用电报线穿越海河之处。这条电报线对中国电报技术的普及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1888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延伸到塘沽并建站,就是现在的塘沽南站。同年铁路又通到天津,让天津成为中国率先使用标准轨距铁路的大城市。

  塘沽南站在此处默然矗立,守望着百年的历史风云。它经历过洋务运动的兴衰,也目睹了新中国的日新月异。2004年10月,塘沽南站彻底结束了客运业务,但从这里通往市区天津站的“塘沽短儿”列车,依然让不少当地居民怀念。塘沽南站距离我的工作单位不远,午饭后我常和同事于此散步。陈旧的站房门窗油漆斑驳,寂静无人的站台芳草萋萋,铁锈斑斑的轨道依然向远方延伸。清风吹来,草木摇曳,仿佛依然在等待行人远归,令人无限怀思。

  凝望大沽口,在更远处能望见历史悠久的老天津碱厂和老大沽化工厂。这两大化工企业,见证着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老天津碱厂的前身,是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创办的永利碱厂,创办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更是在近百年前就驰名海外。

  当然,目光覆盖最多的还是天津港。港因城建,城因港兴。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港对外开埠,成为通商口岸。之后近百年的动荡岁月中,天津港数度遭到破坏,疮痍满目,生机不再。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港经过建设,于1952年重新开港,许多天津人习惯称之为“新港”。1956年创刊的天津文学杂志《新港》,就以此为名,可见新港与天津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亲。几十年来,天津港几经疏浚修缮扩建提升,作为京津冀的海上门户,新时代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历史的烽烟渐行渐远,崭新的时代风貌日新月异。天津港的智慧码头,五彩斑斓的岸桥森林里,已看不见以往繁忙的工人,只有全自动设备有条不紊地装卸集装箱,无人驾驶的车辆精准穿梭。而眼前的滨海新区也早已是沧海桑田。航空产业、航天产业、超算中心等,在这片热土扎根成长。滨海新区于2009年正式设立,下辖多个开发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要数1984年成立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十年来,这里从盐碱荒滩到外企云集、高楼林立、绿地如茵,已褪尽苍凉,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堵车,颇让人烦心。但对于居住在开发区的我,遇到上下班高峰反而有一丝欣慰。三十年前我刚到这里工作时,马路上人车稀少,连红绿灯都不用,何谈堵车。蓦然回首,三十年青春逝去,眼看着脚下的荒滩一天天绿起来,高楼大厦一座座立起来,从荒无人烟变成美丽家园,心中总是油然而生喜悦。

  凝望大沽口,总让人感慨万千。大沽口,见证着历史烽烟,见证着新中国的前行步伐,见证着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正见证新时代的美好和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5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作者:陈丽伟】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韩外交部:特朗普要求被拘留韩公民留下 致其归国程序中断

  韩国外交部11日通报,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被拘留韩国公民留在美国,导致其归国程序中断。特朗普还作出指示,要求相关部门按照韩方的要求,对被拘留韩国公民不采取身体束缚措施,将他们送出拘留所。被拘留的300多名韩国公民将...

以色列重创“调停者” 加沙停火谈判或再陷僵局

以色列以针对哈马斯高层为由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导致数人死伤,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9月10日,卡塔尔方面表示将对以色列采取法律措施,而以方威胁卡方驱逐哈马斯高层,否则将采取行动。  加沙战火为何烧向海湾?作为巴以冲...

欧盟宣布1500亿欧元防务贷款初步分配方案

  欧盟委员会9日宣布“欧洲安全行动”工具的初步分配方案,为成员国采购安全与防务武器装备提供总额达1500亿欧元的金融支持。  据欧盟委员会介绍,目前,有19个欧盟成员国已表达参与意向,申请额度超出了既有预算。其中,波兰...

南非总统:G20峰会将致力于推动全球南方发展议程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9月9日电(记者白舸 蒋国鹏)南非总统拉马福萨9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11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将致力于推动全球南方,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发展议程。  拉马福萨说,南非自去年接任G2...

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9月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用一部恢弘的情景史诗剧,全景展现波澜壮阔的抗战历程,文艺工作者们潜心创作、勇攀高峰,用艺术的方式铭...

服务业持续向好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在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作用下,我国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新业态蓬勃发展,向新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在这家造船企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造船图纸一键变成三维模型,设计效率提升50%。在这间隧道...

“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海河之滨激荡上合组织力量,长安街上展现和平发展决心。历史关键年份,世界见证大国担当。  “我们要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上合力量’。”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叙友谊、...

2025年汛期黄河调水调沙今天启动

央视网消息:据水利部网站消息,受近期降雨影响,黄河中游泾渭河出现明显涨水过程,黄河水利委员会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统筹考虑洪水防御和排沙减淤,按照安全可控、统筹兼顾的原则,联合调度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于9月...

首部8K拍摄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上映

央视网消息:中国首部8K拍摄的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9月5日登陆全国院线。电影《窗外是蓝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领衔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导演朱翌冉执导,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作为摄影师,在中国空间...

中国演员辛芷蕾获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6日晚揭晓主要奖项,中国演员辛芷蕾凭借在影片《日掛中天》中的精彩表现荣获最佳女演员奖。  《日掛中天》由蔡尚君执导,辛芷蕾与张颂文、冯绍峰等联袂出演。影片讲述一对昔日恋人分别多年后在南方小城重...

2024
06/15
19:11
陈丽伟
浏览量: 421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