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行走濠江,寻味“舌尖”新意

行走濠江,寻味“舌尖”新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07-13 13:56:16 | 点击:3692

  厨师现场进行厨艺展示。

  市民和游客光顾嘉年华“国际美食大道”。

  参与嘉年华的海外嘉宾体验包粽子。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供图

  近日,由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主办的首届“澳门国际美食之都嘉年华”(以下简称“嘉年华”)一连10天在澳门渔人码头举行。嘉年华以“旅游+美食”跨界融合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厨师代表献上各自的拿手好菜,邀请八方食客一同品味“舌尖”上的澳门。

  

  展现多元美味特色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副局长程卫东介绍,本届嘉年华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29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代表参与,是澳门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国际美食文化盛会。嘉年华设有“国际美食大道”“美食之都厨艺展示”及“澳门国际美食论坛”三项亮点活动,并安排168场丰富多彩的表演和互动环节,吸引约10.7万人次参与。

  “国际美食大道”聚焦亚洲美食,设有100个展位,涵盖成都、顺德、澳门以及泰国普吉等9座亚洲“美食之都”的近百种人气美食。在来自江苏扬州邵伯古镇的“邵伯龙虾”展位,各种口味的小龙虾色泽诱人、个大饱满,吸引不少食客驻足品尝。

  “咸蛋黄小龙虾是我们店里的招牌菜,深受澳门食客喜爱。”摊主谈先生介绍,澳门市民大多以海鲜菜品为主,以前不习惯食用小龙虾。“这次我们精选新鲜、个大的邵伯小龙虾,由专业厨师现场腌制烹炒,期待能够让更多澳门朋友尝鲜。”

  “我最喜欢泰式风味的薄荷芒果冰饮,能够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珠海游客李女士表示,嘉年华美食云集,一条街就可以尝遍各地美食。“海滨用餐区还有魔术和歌舞表演,魔术师会主动来和我的女儿做游戏,真的是好吃又好玩。”她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美食嘉年华还甄选大三巴胡椒饼、南洋咖啡等澳门本地特色美食商户参与,食品涵盖粤菜、葡式菜、东南亚美食及日韩料理等,充分展现了澳门美食多元化的特色。

  促进美食文化交流

  澳门葡国鸡、亚马逊巧克力三重奏、塔斯马尼亚牛肉塔塔……在“美食之都厨艺展示”活动中,来自全球20多个“美食之都”的厨师代表携手献上60场精彩的厨艺展示,现场烹制特色菜肴并分享烹饪方法与技巧,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体验各“美食之都”独特的美食文化。

  来自广东潮州的赖师傅现场展示了正宗潮汕蚝烙的制作方法,阵阵香气吸引不少食客围观品尝。他表示,潮汕蚝烙与福建、台湾一带的蚵仔煎外形相似,但在做法和味道上却有所不同。希望更多人通过嘉年华了解并喜欢上潮汕美食,进而了解美食背后独特的潮汕文化。

  “我和来自欧洲的厨师学习了地中海炖海鲜,发现只要调整香料及比例,一道传统的炖海鲜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味。”澳门市民戴女士表示,嘉年华活动不仅汇聚环球美食,还能够向世界名厨“学艺取经”。“美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期待通过烹制、品尝美食的方式‘寻味’世界。”她说。

  嘉年华期间,参与活动的100余名“美食之都”厨师及嘉宾还走进红街市、沙梨头街市及佑汉街市等澳门传统街市,并到粤式茶楼及街市熟食档口品尝地道美食,体验茶艺文化。厨师们还分别探访了澳门社区餐厅,与当地厨师和市民交流厨艺,品尝澳门“家常菜”。

  程卫东表示,嘉年华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澳门国际交流的平台优势,希望各大“美食之都”可以携手展现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交流分享美食产业发展的经验,以美食助力城市发展。

  推动食旅融合发展

  除了美食,旅游同样是本届嘉年华的主题。“澳门国际美食论坛”活动中,25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美食之都”的代表展开交流,为旅游业与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澳门推进“旅游+美食”跨界融合建言献策。

  自2017年获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美食之都”以来,澳门相继推出多个项目加快“美食之都”建设,先后举办一系列美食活动,并与横琴携手推广“一程多站”的“旅游+美食”新业态,不断推动食旅融合发展。

  为展现澳门和横琴“旅游+美食”的独特魅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精心为本届嘉年华打造“文旅横琴”展位,通过宣传片、灯箱等媒介方式呈现横琴自然风光和特色美食,展示澳琴文旅风貌。

  展位上,市民和游客一边欣赏着节目表演,一边了解生蚝、茶点等横琴特色美食。“通过品尝美食、欣赏文化表演和参与互动体验,我们感受了澳门、横琴的风土人情和美食文化,这是一场难忘的美食和文化之旅。”参与嘉年华活动的巴西嘉宾表示。

  “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推动旅游及经济发展的要素。”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表示,未来将利用澳门独特优势及现有资源,继续举办大型美食活动,进一步加强城市间交流,推动“旅游+美食”等多元发展,擦亮澳门国际大都市的“金名片”。

(责编:白宇、卫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14部影片亮相端午和六一儿童节 奇幻冒险和亲情动画唱主角

 当端午档遇上六一儿童节,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据统计,共有包括《私家侦探》《碟中谍8:最终清算》《时间之子》等在内的14部影片将亮相该档期,其中包括13部新片和一部重映片。这些影片涵盖了动作冒险、惊悚悬疑、冒险奇幻和动...

《晨》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四十七年前的那个清晨,像一枚带着体温的老照片,永远嵌进了我的记忆里。二十六岁那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可孩子妈妈奶水不足,加上物资凭票供应的年代,订牛奶、打

这本书告诉你,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从诸葛亮去世的公元234年至蜀汉灭亡的263年,蜀汉作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近日出版的《汉之季——诸葛亮身...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

学生在文宇阁书院阅读。邓龙华摄文宇阁书院鸟瞰。徐 铮摄“江右书院甲天下”,江西的书院文化底蕴深厚、绵延至今,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等声名远扬。如今,在江西宜春市万载县鹅峰乡,有一座藏书300余万册、年...

读取历史和现实,重建现代家风

《中国人的家风》书封。海南出版社供图现代人的家风家教跟传统家风家教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是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还是家庭结构模式,现代都大大不同于古代。传统的大家庭,多有三世、四世同堂的现象;现代家庭,多...

理想之光永恒

《上铺的兄弟》:黄蓓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9年,也可以说是2000年,零点,漫天礼花拉开了新千年的帷幕,覆盖了我们每一个人朴素又华丽的梦境,我的儿童小说《上铺的兄弟》中的大小人物便是从这一时刻次第登场。...

京报读书·人文|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全书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

茅盾《子夜》手稿 资料图片朱自清《诗言志辨》手稿 资料图片郭沫若《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同志》手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作家毕飞宇、孙甘露分别将珍藏多年的长篇小说《玉米》和短篇小说《信使之函》手稿捐赠出来,成为丰...

“书香伴成长 巧手传温情”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 社区开展“乐享童年”亲子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曲颖)为丰富社区儿童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动手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联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书香伴成长,巧手传温情”亲子系列活动,通过绘本阅读、手工创作等形式,为...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闭幕 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5月19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书博会”)在长春闭幕,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此次东北书博会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四省出版发...

2024
07/13
13:56
浏览量: 369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