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和光同尘 - 诗文/邓淦群

和光同尘 - 诗文/邓淦群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4-12-31 21:26:14 | 点击:2596

每日新闻网讯  诗文/邓淦群

 02.jpg

在晨曦微露的缝隙里,

我寻觅那一抹和煦的光,

它不耀眼,却温暖如初,

悄悄融入尘世的每个角落。

03.jpg 

我是那粒微尘,在光中游走,

不追逐云的飘逸,不羡慕星的闪耀,

只愿在平凡中,找寻生命的真谛,

和光同尘,是我无声的誓言。

4.jpg 

风,轻轻吹过,带走了喧嚣,

留下的是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我听见,时间在指尖轻轻流淌,

每一秒,都是生命的礼赞。

05.jpg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学会了沉默,

不是逃避,而是更深地融入,

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与时舒卷,

失去了自我,却成就了广阔。

001.jpg 

光与尘,是生命的两极,

却又在不经意间,交织成最美的画卷,

我,在这画卷中漫步,

感受着光与尘的和谐,体味着生命的韵味。

06.jpg 

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

是心灵的归宿,是生命的升华,

它教会我,在繁华中保持清醒,

在平凡中看见不凡的自己。

07.jpg 

我,愿做那粒微尘,

在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不张扬,不卑微,

只愿在这尘世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08.jpg

      题跋解析:‌和光同尘‌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含义是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具体来说,‌“和光”指的是混合各种光泽,使光耀不突出;“同尘”则是与尘世相同,不突出自己‌。这个成语出自《道德经》,强调个体在保持本真的同时,融入社会,与人和睦相处。和光同尘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认为,个体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外在的世俗相融合,达到一种既保持自我本真,又能融入社会的和谐状态。在现代社会中,和光同尘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社会冲突,促进人际和谐。通过包容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利益诉求,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矛盾和冲突,从而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一、主题与意境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自由体诗歌,通过光与尘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深邃的生命哲学。诗歌以晨曦微露为引子,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进而引出“和光同尘”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二、意象与象征

1. 光:在诗歌中,光象征着智慧、温暖和希望。它不耀眼,却温暖如初,暗示着真正的智慧不是外在的炫耀,而是内在的平和与温暖。光也代表着指引,引领诗人和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2. 尘:尘则象征着平凡、卑微和世俗。诗人将自己比作微尘,表达了对生命的谦卑态度。同时,尘也代表着生命的本质,每一个微尘都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 光与尘的交织:光与尘的交织,象征着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诗歌中,光与尘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这种交织,体现了生命的和谐与美好。

三、情感与哲理

1. 情感: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光与尘中漫步的情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恩。

2. 哲理:诗歌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生命哲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外在的炫耀,而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真正的价值不是地位的高低,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同时,诗歌也强调了和谐与包容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学会与光同尘,才能真正融入这个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四、语言与结构

1. 语言: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丰富。

2. 结构:诗歌的结构清晰、紧凑,由晨曦微露引入主题,再通过光与尘的意象展开哲理探讨,最后以诗人的誓言和感悟作结。整个诗歌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述,《和光同尘》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光与尘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它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学会与光同尘,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真谛和价值。

 9.jpg

 注:图片来自网络。

若水作于上海鸿巢

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午后

10.jpg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邓淦群博士,系特级国际职业经理人,浙商研究会研究员。自诩命运多舛,曾是正科干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国企上市公司总助,多家民企高管,企业管理顾问/导师、大学客座教授和研究会研究员等。笔耕不辍,撰文写诗几百篇,在权威期刊、报纸和网站发表,多家网络媒体转载,著名文库收录;撰文参编多种书刊,并接受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和电视专访。荣获首届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个人,中国首届职业经理人CEO魅力奖,中国首届杰出经营管理大师,温州首届十大职业经理人,温州首届十大魅力男人,平安建设集团最佳导师等。喜欢写作及诗歌创作、国画书法、小提琴、歌唱、太极拳、旅游、乒乓和羽毛球运动。

 

编辑:唐玲


【作者:诗文/邓淦群】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从激情赛场到江南美景 “浙BA”解锁“观赛+文旅”双重惊喜

央视网消息:近日, “浙BA”,也就是2025年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火热开赛,吸引了不少球迷们观看,不仅带火了篮球,更带火了沿线城市的旅游。铁路部门也首开杭台高铁“浙BA”球迷车厢,为赛事增添了游玩新体验。在G7545次列...

一线调研 | 稳就业,他们一直在行动

央视网消息:眼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已走出校门,各地的人社部门持续展开服务攻坚行动,帮助毕业生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那些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有哪些困惑?下面跟随总台记者前往重庆市巴南区,和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了解...

浦江奔涌,潮起东方 《城市风华录》走进上海

9月13日20:0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将推出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上海篇。本期节目由总台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与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演员郑恺一同组成“风华团”,带你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巴西总统卢拉:美施压不会改变巴西司法系统独立性

巴西总统卢拉12日表示,一国总统不能干涉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决定,美国政府的外部施压不会改变巴西立场及巴西司法系统的独立性。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11日宣布,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策划政变罪名成立,获刑27年零3个月。当天,美国总...

【8点见】我国有望诞生一世界级金矿!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  ·今天(9月12日)上午,第十二批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为身后的祖国和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铁血长城...

AI编造虚假险情、摆拍传谣等 3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公布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消息,个别网民为了赚取流量博眼球,通过虚构事实、旧闻新炒、造假摆拍等方式扰乱网络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深入推进 “净网-2025”专项工作,重拳出击,从快从严打击各类网络...

黑龙江一煤矿发生矿震 6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获救

记者从黑龙江鹤岗矿业公司富力煤矿矿震现场救援指挥部获悉,经过近30小时全力救援,9月11日7时17分,6名被困人员安全获救。救援工作结束。  (总台记者 张艺馨 任秋宇)

中秋国庆“双节同庆”热潮涌动 国内游出境游双双攀升

央视网消息:再过半个多月,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就要来了。记者从旅游平台了解到,目前,假期出游预订量节节攀升,国内、出境游市场迎来全面升温。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旅行社门店,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咨询“双节”行程。“想咨询...

免疫力是最好的“抗癌药”!坚持4个习惯避开“免疫杀手”

研究表明  保持良好免疫力  可使癌症风险降低30%~50%  增强免疫力  专家总结“两做两不做”  多吃优质蛋白、多关注肠道健康  少吃红肉、戒烟戒酒  主动增强免疫力  多吃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原材料”...

时政微视频丨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2025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勉励特岗教师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

2024
12/31
21:26
诗文/邓淦群
浏览量: 259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