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一线调研 | 稳就业,他们一直在行动

一线调研 | 稳就业,他们一直在行动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9-14 16:59:12 | 点击:82

央视网消息:眼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已走出校门,各地的人社部门持续展开服务攻坚行动,帮助毕业生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那些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有哪些困惑?下面跟随总台记者前往重庆市巴南区,和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了解。

记者来到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见到了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湛宣姣。她先给记者看了一份教育部门转过来的名单,上面是截至7月底还没有就业的1294名学生。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拿到名单之后第一时间就是马上给镇街,基本上从基层社区到街道,还有就业服务外包公司,还有区级部门,基本全部都在紧密配合过程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发现,1294名学生中有589人陆续找到了工作。对于剩下的705人,湛宣姣和同事们做了细致的梳理,其中60%—70%有求职意愿,10%在见习期。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比如说,想从事机械类的或者想从事服务类的同学,我们会进行归类,再把相应岗位进行匹配,定期推送给他们。其实,建群的工作与信息摸排工作是同步开展。

湛宣姣和同事们有的联系就业见习基地,有的找企业摸排岗位需求,有的组织专场招聘会,并且对招聘会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求职动向,对感到迷茫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人才中心主任 朱清宇:点对点对学生自身的专业、特长进行分析,会根据个人特色帮助毕业生推荐适合的岗位,如果他们在技能上有什么欠缺,我们还有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的技能。

就业服务下沉社区 帮助毕业生积极就业



在重庆巴南区,当地人社部门不仅自己千方百计推荐岗位,还把就业服务下沉到街道社区,通过社区的力量,帮助毕业生们积极就业。

在重庆市巴南区莲花街道的“莲心服务站”,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院坝会,参加的有心理辅导老师、职业规划师、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还有社区里20多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与他们的家长。

除了大家说的一些问题,记者也发现,部分学生“缓就业”的一个原因来自家长考公考编的执念。

面对家长和学生的困惑,院坝会请来了已经就业的学生现身说法,分享自己“从见习到入职”的故事,还让职业指导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指导,从简历制作到岗位适配分析都一一解答。参加活动的毕业生刘又嘉说:“我觉得收获也蛮多,特别是老师说的,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躁,一定要忍受找工作的苦,过了这个苦就好了。”

见习基地搭平台 见习岗位促就业



为了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们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了“1131”的帮扶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实名帮扶台账机制,及时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截至目前,重庆市巴南区已经建立了153家见习基地,搭建起高校毕业生通向职场的过渡平台。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李璐,你好,我是就业中心综合科湛宣姣。现在我们联系几家企业,给你争取去企业面试的机会,你看你愿不愿意去?

电话那头,应届毕业生李璐多次线上投简历石沉大海,因而对求职充满疑虑。

应届毕业生 李璐:这个不会只是走个流程吧?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不可能走流程,帮扶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带你去企业看一下,就算不成也不损失啥。

打消李璐的顾虑后,湛宣姣又联系上另一位求职者张峻嘉。湛宣娇带着两个学生走了几家就业见习基地后,两人都觉得不满意。湛宣姣又带着他俩来到一家生产发动机的见习企业。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首先这种工作环境不是你们想的脏乱差的工作环境,第二个是只上白班,不用上晚班,你们要实实在在去看,哪怕先拿到一个进厂实习的机会,对于你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

人社部门一方面鼓励毕业生积极见习,积累经验,一方面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成为见习基地,给毕业生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宗申动力人力资源总监 刘君梅:学生到我们这见习期间,可以获得每个月1300元的见习补贴,最长不超过一年。见习阶段完成之后,可以向巴南区申请申报补贴,一年下来减少人力成本在200来万元左右。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我把他们推过来,看能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最终,李璐获得了综合管理员的见习机会,张峻嘉表示再考虑考虑。

节目播出前,湛宣姣告诉记者,经过半个月的努力,705名学生中已经有130多人找到了工作,而为了让更多的毕业生尽快就业,她们还在继续努力着。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从激情赛场到江南美景 “浙BA”解锁“观赛+文旅”双重惊喜

央视网消息:近日, “浙BA”,也就是2025年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火热开赛,吸引了不少球迷们观看,不仅带火了篮球,更带火了沿线城市的旅游。铁路部门也首开杭台高铁“浙BA”球迷车厢,为赛事增添了游玩新体验。在G7545次列...

一线调研 | 稳就业,他们一直在行动

央视网消息:眼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已走出校门,各地的人社部门持续展开服务攻坚行动,帮助毕业生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那些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有哪些困惑?下面跟随总台记者前往重庆市巴南区,和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了解...

浦江奔涌,潮起东方 《城市风华录》走进上海

9月13日20:0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将推出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上海篇。本期节目由总台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与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演员郑恺一同组成“风华团”,带你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巴西总统卢拉:美施压不会改变巴西司法系统独立性

巴西总统卢拉12日表示,一国总统不能干涉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决定,美国政府的外部施压不会改变巴西立场及巴西司法系统的独立性。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11日宣布,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策划政变罪名成立,获刑27年零3个月。当天,美国总...

【8点见】我国有望诞生一世界级金矿!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  ·今天(9月12日)上午,第十二批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为身后的祖国和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铁血长城...

AI编造虚假险情、摆拍传谣等 3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公布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消息,个别网民为了赚取流量博眼球,通过虚构事实、旧闻新炒、造假摆拍等方式扰乱网络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深入推进 “净网-2025”专项工作,重拳出击,从快从严打击各类网络...

黑龙江一煤矿发生矿震 6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获救

记者从黑龙江鹤岗矿业公司富力煤矿矿震现场救援指挥部获悉,经过近30小时全力救援,9月11日7时17分,6名被困人员安全获救。救援工作结束。  (总台记者 张艺馨 任秋宇)

中秋国庆“双节同庆”热潮涌动 国内游出境游双双攀升

央视网消息:再过半个多月,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就要来了。记者从旅游平台了解到,目前,假期出游预订量节节攀升,国内、出境游市场迎来全面升温。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旅行社门店,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咨询“双节”行程。“想咨询...

免疫力是最好的“抗癌药”!坚持4个习惯避开“免疫杀手”

研究表明  保持良好免疫力  可使癌症风险降低30%~50%  增强免疫力  专家总结“两做两不做”  多吃优质蛋白、多关注肠道健康  少吃红肉、戒烟戒酒  主动增强免疫力  多吃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原材料”...

时政微视频丨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2025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勉励特岗教师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

2025
09/14
16:59
浏览量: 8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