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旧书店里觅时光(新时代画卷)

旧书店里觅时光(新时代画卷)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14 11:20:57 | 点击:550

北京市西城区,读者在一家主营二手图书的书店内阅读。在这里,读者只需要用一本旧书就可以换一杯咖啡,拿来的书又会作为公共图书供读者阅览。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北京市朝阳区,布衣书局店主胡同在店内整理古旧书籍。布衣书局创办于2004年,多年来吸引了各地淘书人前来购书。

本报记者 伊 霄摄

上海市杨浦区,读者在复旦旧书店内阅读。

王 初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小陈书店,店主陈怀明收售古旧二手书籍28年,小店藏书达6万多册,他给顾客准备的装书袋上写着“多读书 读好书”。图为陈怀明在整理旧书。

张 筠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刘河村,乡村退休教师刘大亮20多年来收藏各类书籍报刊30余万册(张),摆满了10余间农房。图为刘大亮在整理报纸。

赵启瑞摄(人民视觉)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淘书斋古旧书店内,店主在整理旧书。该书店创办至今已有36年,藏书2万多册。

李向雨摄(人民视觉)

吉林省吉林市藏书家皮福生自1959年开始藏书,凡与吉林及东北文史有关的古旧图书都在他的收藏范围之内。图为皮福生在旧书里查找资料。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陕西省西安市万邦古旧书房内,读者正在浏览书架上的图书。

梁易炜摄(人民视觉)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火车站东侧天桥书店,75岁的老人石福先正在整理书籍。自1999年起,他已在此坚守20多年。

张 成摄(人民视觉)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培长报纸博物馆,馆长程培长(右一)向参观者介绍他收藏的报纸。

曹忠宏摄(人民视觉)

数字时代,谈起旧书,免不了一缕怀旧的情愫。

泛黄的书页、微卷的封面、褪色的印刷,以及旧书独有的味道,愈陈愈香。这一股香,也融入了城市。北京的琉璃厂、上海的四马路、天津的劝业场、苏州的观前街,旧书摊曾随处可见,地方不大,却总围蹲着一圈人,不时地翻看、交流。

大大小小的书摊,或直接架在木板三轮车上,或铺展几块塑料布,用砖块压着四角,再码放上一摞摞五花八门的书籍报刊。虽然大都价格低廉、品相陈旧,但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好书。

慢慢地,不知不觉中,街头旧书已难觅踪影。却有一些旧书店,像是躲开了岁月的淘洗,静静地守在城市一隅,书香依然。

布衣书局,就是其中之一。信步走进去,数个书架矗立。旧书脆弱,不能暴晒,书架往往背阳而立。因此,尽管是白天,屋内还要点起一盏灯。这情形,于数字时代,别有一番意味。

见有人来,胡同从书堆中直起身。胡同是店主,原名胡彬,在圈内小有名气,北京的藏书家和淘书客大都与他相识。门口“布衣书局”四个字,便是他请文史学者王世襄题写的,两人因书而结缘。“从二环里到四环外,从地下室搬到了写字楼”,沉浸旧书行业20多年,胡同带着十几万册书,搬了10多次家。

毛边本、线装本、袖珍本,鲁迅的杂文、朱自清的散文、茅盾的小说……书局里狭促,挤挤挨挨。但邂逅心仪旧书的喜悦,如泛舟海上,时有渔获,心神大畅。更不用说,翻书时发现藏于其中的名家题跋、印章,或是书信纸笺——文海拾遗,这就是淘书之大趣。

胡同健谈。提到北京潘家园的热闹场面,简直收不住话头:鼎盛之时,沿街有六七十个旧书摊位,有从各地流动过来的书贩,还有附近的居民,甚至不少藏书人也会闲来售书交流。一到周末,人潮汹涌、观者塞途,吆喝声、讲价声、讨论声交织,热闹非凡……

如今,这番热闹光景也移上云端。孔夫子旧书网、多抓鱼等二手书交易平台,替代了旧书摊,成为数字时代一种新潮流。胡同也弄潮,开起直播,每天举着一本本古旧书,讲内容,讲故事,一天下来,竟也能卖出去几百册。

古旧书生意,是一门小众营生,这两年并不容易。但不少像胡同这样的店主,仍揣着一股热爱、怀着一份坚守:江苏苏州,年近百岁的江澄波,每天坚守“文学山房旧书店”,与读者畅聊书林轶事;上海杨浦,张强夫妇共同守护超20万册旧书……

“书店就是城市的一盏灯,开书店的人就是点灯的人,希望用点点微光去照亮更多人。”胡同的一番话,也是很多同行者的心声。

中国人历来敬惜书籍,有爱书、藏书的文化传统。对旧书的守护,不只是为了书香的传递,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一本本古旧书,便是文化之灯火,因一群又一群人的坚守,在城市中依旧闪烁明亮。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从激情赛场到江南美景 “浙BA”解锁“观赛+文旅”双重惊喜

央视网消息:近日, “浙BA”,也就是2025年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火热开赛,吸引了不少球迷们观看,不仅带火了篮球,更带火了沿线城市的旅游。铁路部门也首开杭台高铁“浙BA”球迷车厢,为赛事增添了游玩新体验。在G7545次列...

一线调研 | 稳就业,他们一直在行动

央视网消息:眼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已走出校门,各地的人社部门持续展开服务攻坚行动,帮助毕业生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那些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有哪些困惑?下面跟随总台记者前往重庆市巴南区,和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了解...

浦江奔涌,潮起东方 《城市风华录》走进上海

9月13日20:0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将推出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上海篇。本期节目由总台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与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演员郑恺一同组成“风华团”,带你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巴西总统卢拉:美施压不会改变巴西司法系统独立性

巴西总统卢拉12日表示,一国总统不能干涉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决定,美国政府的外部施压不会改变巴西立场及巴西司法系统的独立性。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11日宣布,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策划政变罪名成立,获刑27年零3个月。当天,美国总...

【8点见】我国有望诞生一世界级金矿!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  ·今天(9月12日)上午,第十二批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为身后的祖国和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铁血长城...

AI编造虚假险情、摆拍传谣等 3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公布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消息,个别网民为了赚取流量博眼球,通过虚构事实、旧闻新炒、造假摆拍等方式扰乱网络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深入推进 “净网-2025”专项工作,重拳出击,从快从严打击各类网络...

黑龙江一煤矿发生矿震 6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获救

记者从黑龙江鹤岗矿业公司富力煤矿矿震现场救援指挥部获悉,经过近30小时全力救援,9月11日7时17分,6名被困人员安全获救。救援工作结束。  (总台记者 张艺馨 任秋宇)

中秋国庆“双节同庆”热潮涌动 国内游出境游双双攀升

央视网消息:再过半个多月,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就要来了。记者从旅游平台了解到,目前,假期出游预订量节节攀升,国内、出境游市场迎来全面升温。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旅行社门店,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咨询“双节”行程。“想咨询...

免疫力是最好的“抗癌药”!坚持4个习惯避开“免疫杀手”

研究表明  保持良好免疫力  可使癌症风险降低30%~50%  增强免疫力  专家总结“两做两不做”  多吃优质蛋白、多关注肠道健康  少吃红肉、戒烟戒酒  主动增强免疫力  多吃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原材料”...

时政微视频丨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2025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勉励特岗教师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

2025
01/14
11:20
浏览量: 55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