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镇有一个方形池塘,塘上的石壁上刻有4个大字“汾源灵沼”,塘中之水自石壁的龙口奔涌而出,滚滚滔滔,声如雷鸣。“裂壁天涯走惊雷,百曲千阻唱无悔。”这里就是汾河的发源地,也是所有家乡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它如同一面明镜,映照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活力。它流淌于山峦之间,曲曲折折,形成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我在儿时常常去河边玩,坐在爷爷旁边,听他讲着这条河的过往。爷爷是村里很有文化的人,有着高小学历,是当地联校的校长。我对这条河的启蒙认识,全部来源于他。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知道了汾河的航运曾经多么辉煌。尽管那时对晋文公发动的“泛舟之役”还不太理解,但“晋惠公借粮——有借无还”的歇后语,我们村里的小孩都烂熟于心。幼稚的我努力想象着,“万筏下汾河”该是怎样的盛况。
面前的这条河,就像一位精神矍铄的长者。深邃的眼眸里,漾满慈祥的波光,就像爷爷,就像那些与泥土相亲相爱一辈子的农民。河两岸的村庄里,住着祖祖辈辈的农民,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里,这条河就是他们的生命。
长大后离乡求学,去了省城大学的中文系,在古代文学老师激情澎湃的诗词讲座中,久违的汾河让我自豪极了。是啊,从古代起,就有诗人和帝王对汾河情之所钟。当年众大臣簇拥的汉武帝来到汾河,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只见船桨划动波纹四起,士兵们吹箫打鼓,便有了那《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诗仙李白也来了,诗兴大发的他在《太原早秋》中抒发着这样的情:“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课上,我沉浸在古代大政治家、大诗人对汾河描述的美景中,久久不能自拔。
一年暑假,我们中文系组织了“汾河一日游”的活动。还是那条河,坐在当年爷爷讲故事的地方,我们一起吟诵了那首《汾河晚渡》。在很久以前,河两岸的人们定是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这条河在一辈又一辈人的口耳相传中,变得更加瑰丽神奇。
再后来,参加了工作,终于回到家乡,在这里一工作就是20多年。我就在距雷鸣寺一公里的学校工作,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那条河水的方向,我心里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之情。是啊,我辈生于汾水边,谁人饮水不思源?清晨,河水就像晨练的人们,积攒了满满的精神,伸开臂膀迈开腿脚,开启一天的美好;中午,河水就像突来的及时雨,准备了足足的诚意,为人们献上一丝清凉;晚上,河水好似哄娃的母亲,抛开了白日的劳累,低吟着美妙的摇篮曲,进入梦乡。而我,常常在心里默念:何德何能,我竟能如此幸运,与它日夜相伴!
我敬它,有时它像严厉的师长,在严加管教中施以循循善诱的教导。工作中偶有不顺心,我站在它面前,低着头一句话都不愿意说。它板着脸:“教师这个职业是你自己选择的,你要对孩子们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一点不顺利,就让你如此消沉,你怎么能成为学生们好的榜样呢?”
我谢它,也有时它像我的好朋友,我愿意与它互诉衷肠。周末我回省城家里,会几日见不到它。周一到校下班后,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它,只是默默看着它。我惜它,还有时它像我的知音,能懂我生活的酸甜苦辣。
随着天气的变化,它的心情也会变化。中年的我更是如此,一地鸡毛的无奈常常让我力不从心。我会在它面前痛哭流涕,而它用自己独有的声线抚慰着我;我怜它,更有时它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滚滚的眼泪隐忍着心里的哀伤。我知道有一些人不在意它,做了些伤害它的事,伤痕累累的它很难过。在我的意念中,早已拥抱了它无数次……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它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许是见惯了你的风华正茂,我难以接受它忧心忡忡的小模样。由于污水直排、过度开发等历史原因,那几年它曾浑浊不堪,也曾流量锐减,甚至曾一度断流。它隐忍着满心伤痛,连眼泪都没法流出,我想着它昔日的朝气蓬勃,感慨着物是物非的无奈。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在这个熟悉的地方,我把自己知道的汾河故事讲给他们,带着孩子们走进它。平日里,它把水储存起来,犹如把爱储存起来,形成天然的小水库。当人们需要时,它便慷慨而有节制地把水献出来。当连日暴雨时节,它又把水管束起来,不叫它成灾,不叫它流失。它懂得人们所以爱你,不仅是因为它美,更因为它是宝贵的资源。它不仅懂得自珍自爱,更愿意慷慨解囊。而学生们也自发行动起来,分散到河两岸捡垃圾,并且将垃圾分类,走时全部带走。
我还把作文课课堂搬到了这里,我和孩子们站在河边,河水缓缓流淌,宛如一条闪耀的银带。阳光下,微风中,水面泛起丝丝涟漪,折射出独特的光彩。河两岸,山峦叠嶂,树林葱茏。孩子们观察着、思考着,将自己看到的河诉诸笔端,也把心中的情感一泄而出。他们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盼着这条河再次欢腾。
不久前,我带着女儿又来到这里。驻足河畔,两眼四望,山山相拥,沟沟联通,就连两岸的成排树木,也众星拱月般保护着这水。这里的水很清,水底卵石粒粒可辨;这里的水很烈,喷涌而出一泻碧波;这里的水很灵,飞珠溅玉神韵十足。女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脱口而出:“妈妈,这条河好美啊,这里宛若仙境!能在这里上班,你好幸福啊!”是啊,婉转行吟了千万年,一路走来,它依然是风姿卓越。那一刻,我强烈感受到汾河曾经的沧桑和今天的巨变,更体味着家乡儿女立志让母亲河再现秀美风光的决心和勇气。
女儿蹲在河边,用手捧起清冽的河水,她的笑脸印在水中:“妈妈,我长大了也要来这里教书,也要每天来这河边。”我不觉泪湿眼眶,再次凝望着这条河。夕阳下,清凌凌的柔波,似孩童般亮晶晶的眼眸,带着水的原始气息,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在春风吹不老的岁月里,它用一河的安静与期待,盛满乡亲们轻轻浅浅的笑语低吟。它用一生的温柔安然守候,它那无怨无悔的承诺,不离不弃的坚定,因无价的陪伴而感动日月。而我,也会继续在这里坚守自己的岗位,见证着这里的变化,记录着这条河的样子,还有这里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