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开罗闹市中的书香绿洲(零时差)

开罗闹市中的书香绿洲(零时差)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27 14:46:30 | 点击:226

书 市

AI图片

开罗是一座热闹的城市,市中心阿塔巴广场一带尤甚。商贩的吆喝声,扩音喇叭里一遍遍播放的叫卖声不绝如缕。在这片声浪和人流组成的汪洋中,若稍稍偏转方向,就会发现,与喧闹近在咫尺的地方,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僻静角落,那便是“阿兹巴基亚墙”书市。

跨过人潮涌动的街道,一头扎进书市,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三条狭窄巷道纵横交错,百余家书店静静铺展在每条巷道的两侧,书从地面一直垒到屋顶,蔚为壮观。这里的一切都放慢了节奏,无处不在的泛黄的书,像一道用知识砌成的智慧之墙,将浮躁和嘈杂隔绝在外。

穿褪色长袍的书商胡赛姆,正用驼毛刷轻掸一本旧书的积尘。这是1956年第一版《开罗三部曲》,书脊的烫金已氧化成暗铜色。“马哈福兹生前每周都来。”他掀开内页,露出作家亲笔校订的蓝墨水批注,字迹间还隐约留着当年的茶渍。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埃及文坛巨擘,也是迄今唯一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阿拉伯作家。马哈福兹拥有大量读者,来阿兹巴基亚墙书市购买他作品的人很多。书市墙壁的砖缝里,还嵌着半片风干了的玫瑰花瓣,据说是他的某位读者当初留下的天然书签。

阿兹巴基亚墙书市始建于1907年,是阿拉伯国家和整个中东地区最早、最大的一家旧书市,因旁边有一座著名的阿兹巴基亚花园得名。19世纪,这里是知识分子、作家和艺术家聚会的地方,书商们便开始把书籍带来售卖,他们在花园的围墙四周甚至围墙上面陈列书籍,阿兹巴基亚墙书市的名字不胫而走。

不过,胡赛姆告诉我,书市的名字还有一个来历。因这里地方太小,每家书店的书都多得无处安放,便从地面一路堆叠至屋顶。远望之下,书影重重,密如林立的方阵,宛若一堵由思想砌就、由智慧镶嵌的书墙,遂称之为阿兹巴基亚墙书市。

漫步书市,时空仿佛在这里折叠:1896年的《金字塔报》头版,刊登着开罗第一辆有轨电车开通的新闻,泛黄的纸页上仿佛还存有人们喜悦的表情;20世纪30年代开罗大学的油印哲学讲义,与当代诗人的手稿进行着跨时空对话;某个角落堆着成捆的旧课本,封底用铅笔写着“法蒂玛,六年级”,墨迹干涸的阿拉伯数字价签显示仅售5埃镑(1美元约合50埃镑)。

在今年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前,我再一次来到阿兹巴基亚墙书市,淘得图书几本,包括两本与马哈福兹齐名的同时代埃及作家伊哈桑·阿卜杜·古杜斯的小说集,三本埃及著名盲人作家、有着“文学之父”之称的塔哈·侯赛因的《日子》,两本《阿拉伯散文诗歌选》,一本阿拉伯古典文学——贾希兹的《吝人列传》。

还有两本,是关于中国的,一本是沈从文的《边城》阿拉伯语译本,另一本是阿拉伯学者哈兹阿勒·麦吉迪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分上下两卷,加起来1000多页,堪称煌煌巨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难看出,字里行间,承载着作者对中华文明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思索,也倾注了他对中国的情感。

难能可贵的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率高达80%的埃及,许多人依然钟情最原始的淘书方式。学生们蹲在地上翻找教科书,手指在书脊间游走;穿着黑袍的妇人坐在角落,把婴儿安放在铺着旧围巾的纸箱里,自己则埋头翻阅几本《一千零一夜》,细细比对不同版本的插图与印刷;书店老板堪比检索系统,当我询问黎巴嫩作家哈利勒·纪伯伦的作品时,三家店主一齐指向巷道深处:“去哈桑那里,他有纪伯伦作品的初版精装本!”

阿兹巴基亚墙书市价格亲民,人们都买得起,这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在这里,知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融入街头巷尾,属于每一个驻足翻阅的人。

埃及媒体报道说,阿兹巴基亚墙书市的书香传统早已融入城市基因。20世纪初书市诞生伊始,正是埃及民族意识觉醒的年代。那些藏在《古兰经》封皮里的革命传单,包着《一千零一夜》书衣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曾滋养出两代阿拉伯思想者。如今在周末的读书会上,仍能看到年轻人捧着纪伯伦的《先知》,读着1952年版的《埃及独立运动史》。

这种文化韧性在新冠疫情中愈发凸显。2021年管理部门试图将书市迁往郊区,数百名书商联名抗议:“我们的顾客70%是日薪不足10美元的普通市民,搬迁等于切断穷人的知识脐带。”当局最终妥协,并拨款加固了书市的遮阳棚。

当我抱着一摞总价不到200元人民币的旧书走出书市时,落日正将书墙染成驼红色。穿校服的女孩坐在《阿拉伯名人名言》堆成的小山上背诵课文,她的帆布书包里露出半截包着报纸的《基础物理学》。附近阿塔巴广场的喧嚣依旧,但在这里,翻书声、低语声和偶尔发出的惊喜轻呼,交织成另一种有内涵、更恒久的生活韵律。

开罗的旧书生态或许能给全球实体书店困境提供某种启示:当书店因种种原因改作其他场所,阿兹巴基亚墙书市的书商们仍恪守着最朴素的信条——“就让卖不出的书留在书架上,直到遇见需要它的人”。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京报读书·人文|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全书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

茅盾《子夜》手稿 资料图片朱自清《诗言志辨》手稿 资料图片郭沫若《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同志》手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作家毕飞宇、孙甘露分别将珍藏多年的长篇小说《玉米》和短篇小说《信使之函》手稿捐赠出来,成为丰...

“书香伴成长 巧手传温情”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 社区开展“乐享童年”亲子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曲颖)为丰富社区儿童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动手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联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书香伴成长,巧手传温情”亲子系列活动,通过绘本阅读、手工创作等形式,为...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闭幕 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5月19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书博会”)在长春闭幕,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此次东北书博会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四省出版发...

聆听城市书页翻动的声音

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内亲子共读。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在宁波奉化新华书店阅读的一家人。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宁波市民参与慈溪少年儿童图书馆读书月组织的专场“换书大会”。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

文学数据管理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本报电(徐昳清)日前,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作协及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主办的《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文学数据团体标准”)发布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是中国首个界定文学数据管理领...

《国士丘濬》新书发布会在丘濬的“办公室”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5月17日,北京国子监彝伦堂,《国士丘濬》新书发布会暨丘濬思想文化研讨会在此举办。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丘濬,在明代官至尚书、内阁大学士,获“中兴贤辅”之称。其《大学衍义补》构建...

重塑对语言的感知

【精读短评】西渡编选的《戈麦全集》终于出版了。自诗人戈麦1991年辞世后,西渡就开始致力于戈麦作品的整理出版,先后编选了《彗星——戈麦诗集》(漓江出版社1993)、《戈麦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戈麦的诗》(人...

半卷书,一杯茶,慢时光

朱航满初春去了一趟潭柘寺,中午时分就赶了回来。车到六里桥,发觉距离报国寺不远,想来周末这里有古旧书集市,便又顺道前往。半卷书,一杯茶,慢时光报国寺古旧书集市现场 记者 方非 摄到了报国寺,进门看到三四株玉兰,开得正盛。再...

美哉,三十多年前的中英文藏书票集

◎胡洪侠藏书票艺术迄今已延绵了五六百年。时下互联的新媒体早变成图文的新载体,书籍的实用功能已遭多种平台与渠道替代,纸质书阅读的小众化已是一个无以避免的趋势。在此大变局之中,藏书票的命运又如何?昔日爱书人总爱说,有藏书票的...

2025
04/27
14:46
浏览量: 22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