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青春,每一笔都是自己的颜色

青春,每一笔都是自己的颜色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5 11:34:50 | 点击:249

AI生图:起润

编者的话

五月是青春的,五月也是多彩的。不止一种颜色的青春,或在奋斗中闪耀,或在迷茫中发光,或在泪水与笑声交织中,绘出属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画卷。有人用热烈的红,去点燃梦想;有人用深邃的蓝,去沉淀思考;有人用明亮的黄,去追逐希望。无论是哪一种色彩,都是成长最真实的注脚。

欢迎把你的作品发给“五月”(v_zhou@sina.com),与“五月”一起成长。扫码可阅读《中国青年作家报》电子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创作频道、中国青年作家网,那里是一片更大的文学花海。

——————————

疯长

王圣鹏

15岁的单车碾遍了柏油路,车架上斜插着的半瓶橘子汽水,随着车的颠簸撞出了满是气泡的青春。

那时我总错觉自己的脊椎是株热带植物,在碳酸饮料与过剩荷尔蒙里疯狂抽条。校服袖口总短一截,手腕突兀地支棱着,像截新生的桦树枝。

失恋之后,我经常一个人骑车跨过半城,有意无意路过“银海金岸”,想骑得快些,让风把晒烫的衣衫吹凉,却又忍不住捏紧刹车,想在那路过的短短几十秒里偶遇她。但现实不是电影,我一次也没有看到过她。她是故意躲着我吗?平静,激动,懊悔,释然。她可真是把我给迷死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也不可比……

在必经之路上有座很长的桥,上坡时弓着背使劲蹬车,金属车架在压力下发出细微的呻吟;下坡时张开双臂,任晚风灌进校服,像拥抱一个永远追不上的梦。车链在桥上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像极了心跳漏拍的节奏。

那时天蓝得很,只听得见蝉鸣与鸟啼,偶尔身旁的一声犬吠会加入它们。桥两侧的河水随四季变换着颜色:春日泛着新绿,飘着细碎的樱花;夏天涨水时浊浪翻滚,带着上游冲来的枯枝;秋风掠过时,河面会浮起一层“金箔”;到了冬天,河水便安静得像一块深蓝色的绸缎,只有水电站的闸门偶尔发出“哐当”一声,惊醒沉睡的水鸟。水电站一直静静注视着这座城,桥旁的草地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我时常靠着自行车发呆……有时又会突然被路过的犬吠惊醒,看那土黄色的身影追着蝴蝶跑远,才惊觉斜阳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株在晚风里摇晃的狗尾巴草。

我沿着那座桥一路向北,绕到去学校的巷子,把车停在路口。巷子空荡荡的,两旁是20世纪90年代的老楼,水泥外墙灰得发黑,深蓝透着绿光的窗户脆脆的,我总是将它和小时候就诊的人民医院的玻璃联系起来,看着瘆人。路旁的树交错纵横,树上叶子的黑绿色也是我绘画时从不碰的颜料区,只看见巷子两旁布满灰尘的杂草在疯长……

路旁诊所的铁门早已上了锁。褪色的木牌上,“中西医结合”的字样被风雨啃噬得不成样。记得中学时发烧,母亲总带我来这里,老大夫会把冰凉的听诊器贴在我胸前,药柜里奇怪的薄荷味总能盖过酒精的刺鼻。现如今铁门上挂着的锈铁链,像条冬眠的蛇,蜷缩在门上。再往前,靠近学校那户人家二楼的篮球架铁圈早已不见,只留下锈迹斑斑的基座,像块永远长不好的伤疤。曾见过几个男生在这里打篮球,球把外墙砸得黢黑,如今也只剩下基座上的几个螺丝孔固执地数着流年。

踱步到校门旁,保安在监控室抱着搪瓷杯走神,监控室旁的老树依旧很壮很怪,壮得可以有十几个人在下面乘凉,怪得像老人攥紧的拳头。头顶的校门似乎没什么变化,我也识趣,给校门拍了张照就准备离开,但每次举起手机拍照,镜头里的校门总会微微模糊,不知是因为镜头没对上焦,还是因为眼眶里的水雾。

巷子直通一条大路,大路上路灯明亮,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给这条巷子也安装些路灯。

不过我并未朝前骑去,我畏光,窒息,逃避。

那天的晚霞红得反常,像打翻的颜料泼在楼顶,白日的聒噪随之降到了冰点。回到路口,我惊觉头上落下些细碎的白花,落在自行车筐里,像撒了把星星。我蹬着自行车慢慢原路返回——不为别的,只为再路过一次“银海金岸”,虽是路过,却再没勇气多看一眼那几个烫金大字。

直到有一天,高中课堂上,老师抽背《氓》,念到“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时,我鬼使神差地接了句“士之耽兮,不可说也”,全班哄笑中,突然想起那个疯长的夏天,想起桥边疯长的野草,想起巷子里疯长的回忆……

记不得之后坚持骑了多久,只记得再后来不去了,我想大概是青春疯长停止了吧。

——————————

青春色彩指南

安培君

青春不一定是红色的,虽说热血的事情总在青春时代发生。哪个少男少女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呢?为分别在即的友谊深情相拥,到眼睛哭红、眼泪流干都不愿松手;为赛场上的选手高呼呐喊,到声嘶力竭都在所不惜,任鲜红色条幅在手中久久飘荡;为重要的考试通宵达旦复习,眼圈熬到通红都无怨无悔;为追求梦想写下掷地有声的誓言,如红色的火炬在心中的小小世界燃烧。

青春不一定是黄色的。但是青春时代总是一不小心,就与明媚而欢愉的晴天撞个满怀。运动会的前一天必定乌云密布,可是第二天早上金黄色的朝霞就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上,这是竺可桢这样的大气象学家都无法解释的“运动会定律”。好友间的“相爱相杀”正如一杯黄色的柠檬汁,你尖酸我刻薄,发小就是要互相揭老底呀!可是我们依然愿意把彼此捧在手心。就连一次意外的大风临境都让青春的世界里充满惊喜与期待。黄沙漫天,黄褐色的云朵逼近教学楼,随着一声“提前放学”,整个教室的房顶都要被掀翻了。欢呼声、尖叫声不绝于耳,灯管下飞过的校服、隔空飞来的书包划出一道又一道抛物线,飓风也好,台风也罢,在青春的风暴面前不值一提。

青春难道是绿色的吗?总有一些微小的生机在身体内悄悄发芽。那个前些天还拥有稚嫩童声的男生,数天内嗓子变得沙哑了、低沉了,读课文更有韵味了,字字句句像林间的绿叶沙沙作响;那个上学期还大大咧咧留短发的女生,这个学期悄悄留起了刘海,头后也扎上了“小鬏鬏”,今天配一个淡粉色的蝴蝶结,明天配一个嫩绿色的发卡。一个勤学好问的男生来找我,俯身讲题时,我发现他的衣领上总有淡淡的绿调草木香。恍惚间我看到一道绿光远去了,奔向希望,奔向明天。

青春也可能是蓝色的。多少个清晨,当天空还蒙着一层蓝布、星星月亮尚未闭眼的时候,背起书包奔向学校,开启新一天的早读;多少个夜晚,当满天繁星在深蓝的夜空中流转,伴着窗口的灯光默默收拾书本,语文、数学、物理……还有,别忘了那厚厚的试卷袋,那是通向梦想的奠基石。当然不会忘记,多少次外出春游总在天空最蓝的时候,与同伴们一起观美景聊天,书包里的零食必定有一半是你的。

青春偶尔会是白色的吧。校园艺术节上,是谁一袭白裙,以一支优雅古典的《声声慢》赢得全场的喝彩,旋转的躯体、舒展的臂膊、踮起的脚尖都是对那个最美的自己致敬;美术展上,别人都爱你泼墨的山水隐隐绰绰,只有我爱你构图上大面积的留白。有时,望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我会想,他们多像一张白纸啊,有着最纯净的目光,有着最洁白的内心,有着无限的可能,多彩的未来等着他们用汗水、用努力肆意挥洒。

青春肯定不会是黑色的。在人生的长河里,青春时代那些特有的消极、失落、无望的情绪都是那么有趣,甚至带有几分少年气的可爱:会赌气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会撕掉考砸的试卷,会暗下决心这辈子不要和某个人说话了……可是时间会为我们过滤掉许多不美好的记忆,如筛、如漏,把那些青春时代的暗黑都洗涤褪色。许多年之后,当你回想那个生闷气的自己、那个赌气发誓的自己,当你与那个青春时代的旧相识再聚,第一反应竟然是相逢一笑。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青春是什么颜色呢?

——————————

白雪少年

孙君飞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物,哪一样能够代表自己呢?少年心想。

少年已经见识了世间万物的丰富斑驳,然而依然心思单纯,否则不会想着用一样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比他小的孩子,会跟花儿们对话,也会追逐一只蝴蝶,看它能不能将自己带往一处童话秘境。少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这种天真好奇的行为,他开始向着开阔处看,向着更高处看。少年的行动跟不上幻想的洒脱不羁,他的苦恼和痛苦主要来自这里,来自行动的迟误和不自由。

化身为一支箭可以吗?可是少年并不喜欢攻击性太强的冷兵器。他知道有的孩子渴望变成一只飞鸟直上云霄,这也跟利箭相似;能够飞翔的鸟儿确实是联结天地的精灵,离开地面却只能不停地飞,做不了太多事情,这跟少年不断被激活的梦想又不匹配,他的胸怀连天空都装得下呢。

从春天思考到夏天,又从夏天思考到秋天,少年感觉到了疲惫,预备冬眠的动物也越来越多,周围的世界在缩小,并且变得无趣。“人间四月芳菲尽”,如果不是那么快地凋谢,花儿称得上一种理想的生命,然而……怀着莫名的愁绪,少年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在睡梦中将自己和世界忘记得干干净净。

醒后,少年感到空气似乎也与往日不同,整个世界仿佛腾空了,正在等待发生一件非凡庄严的事情。其实这件事情已经发生——雪花纷纷扬扬地下了一整夜,天空里所有的白、所有的光、所有的柔软都降落到地面上,一层一层地覆盖叠加,抬高到最适宜的地方才停下,成为曲线优美的积雪。

推开门的一瞬,少年的心跳已经加快。他走出家门,直奔茫茫雪野。每年冬天,他都能看到雪,不管是在空中飘动着的雪花,还是落在地面上的积雪,他都熟悉,可是眼前的这场大雪,下雪的过程已不可见,下雪的结果却完美得不可思议,让他倍感新奇。

整个世界变得一尘不染,每一样东西都因为雪花的降临变得圆满,看不到残缺破损,也看不到伤害挣扎,只有万物静谧、山河肃穆。没有风,空气冷彻,每一次吸入似乎都在增添力量,让他愉快满足。他不再奔跑,蹲下身专注地观察着最外层的积雪,清晰地看到雪花那极为精美的六角形。天空馈赠大地的礼物如此用心,称得上呕心沥血。

他取了一点雪放在掌心,用手温慢慢地将其融化,团在掌心的那一滴雪水,既像剔透的露珠也像血滴。一时间,少年十分渴望跟积雪融化在一起,便又取了一些积雪放入口中。积雪融化时带走舌尖上的一些体温,吞下时似乎是从雪中取出的温泉,也许此后他不会再感到干渴。疲倦仍会很快找到他,他说自己愿意在积雪的深处入睡,去做最纯洁最奇妙的梦。春天到来后,他再跟冬眠的动物们一起醒来,衣衫簇新纯白、面容皎洁无尘。

他又开始奔跑起来,感觉自己如同老虎一样雄壮有力,又能够细嗅蔷薇、轻轻地握住一片雪花。他希望在这里邂逅一个同样喜爱雪的伙伴,哪怕遇到一只野兔也好,他将向它鞠躬问候,更希望能够帮到它什么。可惜少年走了一路,也没有发现一只野兔。难道它们都在温暖的枯草窝里吗?他为这个想法开心地笑起来。

少年久久地行走在积雪之上,他的心思则在积雪之上轻盈地飞掠。一会儿,他相信自己称得上白雪少年,一会儿又犹豫不决。“我可以吗?”他一声一声地自问着。满眼的积雪没有替他回答,默默地让少年取其洁白,取其纯粹,取其坦诚,取其真善与美,取其融化前始终如初见的奇异……当少年不知向雪希求什么时,雪那里似乎空无一物,然而当他真正想得到什么时,雪又能够拿出足够多的东西,这包括雪全部的生命。

这一次的积雪保持了很长时间,雪仿佛拥有了不会融化的灵魂。但这场雪还是完全融化了,一道洁白的雪光却永远留在少年的心里。当他在绿色涌起的原野里穿行时,风中摇曳的野花们在跟野兔轻声打着招呼:看,那个白雪少年过来了……

——————————

火焰蓝的底色

谭鑫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训练塔外墙的那片爬山虎,闲暇时我总爱倚着消防车的轮胎看云,绿叶茂密,顺着我的目光一步步攀上了天,里面是深入我心的蓝。

看我有些拘谨,和我同姓的大明哥递给我一瓶矿泉水,主动搭话:“你晓得云层里头有几种蓝不?”我把视线收回,远处化工园区的烟囱还在吞云吐雾,靛青的气体中浮动着某种介于钢水与琉璃之间的色泽——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金属经过高温灼烧后特有的颜色。

10年前,我在报社实习时接到采访消防队员的任务。因为我是小伙子,被安排和男队员们同吃同住。当我推开那扇路过多次的消防站铁门,此前的神秘滤镜瞬间瓦解:抗洪时泡胀的腰带扣,已辨认不出颜色;原本暗红色的抢险服肩章,已经氧化发黑……王班长递给我一套蓝色的作训服,两个袖口均已磨出毛边,但依然干净齐整,我的掌心扫过,有种粗粝而安全的触感。

第一次跟随小队做负重登楼训练时,我们就遇到了特殊情况。刚爬到15楼,才入队不久的新人小马突感身体不适,摘掉空气呼吸罩,扶着墙呕吐,淡黄色的液体溅在崭新的制服上,像在靛蓝布料面上绽开星星点点的花。恢复后的小马,向大家表示歉意,没想到王班长却摆了摆手,笑着说:“挺好,你率先达成新人第一课,这身衣服也算带有‘人味儿’了。”

大明说,他第一次接触到“人味儿”,是在一个深秋的雨夜。晚上9点,城郊的老旧居民楼突发爆燃,他们第一时间出警,赶到4楼时防盗窗已碎得像纸片,不时伴随爆裂声在空中翻飞。而热成像仪的屏幕里,还跳动着微弱的橙光,他想起第一次救火时一个前辈说过的话:“火场里最烫的不是火焰,是犹豫!”他和队友前后猫腰钻进扭曲变形的单元门,哪怕防火手套刮过钢筋时都能带出火星,也顾不上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人。

那是大明人生中第一次直面燃烧的肉体。老人蜷缩在浴缸里,他的右臂已经着火,却依然死死攥着一张老伴生前的照片。昏迷的老人被救出,经过抢救后老人生命无虞,只是右臂烙下了永久的伤疤。事后,他逢人便夸赞:“是‘火焰蓝’,救了‘夕阳红’。”

大家在现场烧焦的废墟里还发现了“幸存者”——一盆兰花,叶片虽然已被熏黑,但里面竟钻出一丝胡须般的秋芽,在探照灯下颜色冷艳。大明把它移栽到屋外的阳台,没想到次年春天路过,竟看到它开出几片淡青色的花儿,远看如星光,近看像刺青。

每年除夕,是消防员最提心吊胆的日子。有一年,离新年钟声敲响只剩几分钟,一处商业街店铺突然蹿出火苗。救出来的门店服务员瘫坐在雪里,睫毛上挂着冰晶,却固执地要返回火场,找回装千纸鹤的铁盒子——里面有几百只彩纸折的千纸鹤,是准备送给即将接受手术的母亲的。

“求求你们,帮我找找好不好?”她的嘴唇已冻紫,呼出的白气在黑夜里格外分明。后来,有队员再度冲进火场,最终在倾倒的货架下翻出那个盒子,被压扁的铁皮表面反射着头灯的光。还好,姑娘的希望没有被压碎。当队长把盒子交到她手中,第一只蓝纸鹤在打开时顺势飞出,远处传来清晰可辨的新年欢呼。

授衔仪式的前一晚,队员们在车库保养器材。大明正用砂纸打磨抢险救援服上的焦痕。伴着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他忽然说起他入队前的故事:毕业于美术学院,作品曾获过奖,但是导师总说他画板上的蓝色,缺少一种“灵魂的灰度”,一气之下他烧了画具,决心永不握画笔……我突然想起初次见面时他问我的问题,关于蓝色的层次,想来他又有新的理解——他说这颜色最妙之处在于既能隐入夜色,又能在强光下醒目如刀锋,就像我们藏在防火面具后的哽咽与欢呼,最终都化作水枪里澎湃的激流。他还向我坦白:其实,他宿舍的生活服内衬里一直藏着炭笔,有时还会在稿纸上描几笔。

我突然想起他的年纪。彼时,不过比即将走出校园的我,大两三岁而已。

采访结束的那天,我看见新队员们在清洗云梯车。不用赶时间的水流,慢慢冲过车身上板结的泡沫干粉,在地面缓缓汇成蜿蜒的溪流,有一种刀锋入鞘般的美感。荣誉室新增的展柜里,玻璃映出他们制服肩章上的银星,与墙上10年前的集体照重叠。那些年轻面孔的制服从橄榄绿变成火焰蓝,但眼中的光芒始终如抢险车顶的警灯,在疾驰中划出响亮的蔚蓝弧光。

训练塔外,一群来参观的小学生正在数队员们的勋章,他们对一切都带着好奇,包括常服的蓝和爬山虎的绿,在他们的水彩本上,消防车总是红色的,就像我们的想象里,青春该有的颜色。

大家总说,火焰蓝是最“燃”的青春底色。而我知道,如果可以选择,这群“蓝朋友”们最期待的是“不燃”,是万家灯火下的心如止水,是岁月平凡中的国泰民安。

——————————

灿若洁白芳华

汤慧

紧闭的窗户无法掩盖窗外呼啸而过的风声,低沉的怒吼似乎酝酿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浪。随着大风而逐渐低落的心情,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此时的难题。随着在外漂泊时间增长,因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各种情绪,此消彼长地出现在生活的各处角落,像是暴雨天前翻涌的海面,抑制不住汹涌的能量。

想要借着整理房间的机会顺便归置乱糟糟的心情,可是眼前的一切又凌乱到无从下手。在这个情绪异常起伏波动的日子,连收拾都显得画蛇添足。画架凌乱地散落在一边,画布上蒙着一层细密的灰。很久没有静下心拿起画笔,脑海里总是交错着很多的画面,纷乱的麻烦让人一时很难捋清头绪,只好作罢。画纸上的颜料早已干涸,但斑驳的色块倒也意外地贴合青春的年纪。

曾经对青春有多少憧憬,面对现实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有多少冗长的无奈。曾经向往成为大人的自由和看似不被干涉的生活里,原来也充斥着生存的心酸和工作的波折。好像总是在亲身经历之后,才发觉一切并不如同设想之中的绚烂,更多时候掺杂一些难以分辨的色彩。随着年岁增长,许多现实条件嵌入生活的缝隙:大到房子、小到增加一件家用电器,都需要耗费心力地考量和比较。直到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才意识到曾经的无忧,原来是父母在仔细呵护着我们不受风雨的侵扰。

每次瞥见书架上的照片总会感到恍如隔世,会忍不住想念儿时的无忧无虑。那个洋溢着笑容的少年,坚定地向童年告别,胸前系着的红领巾格外鲜艳,也为满怀期待开启的美好青春渲染上了热情的红。当时照片里年少轻狂的模样,显然丝毫不担心未来的风雨——尽管拥有见招拆招的能力,也架不住接踵而至的难题所带来的身心俱疲。

即使生活里充盈着很多幸福的时刻,也会记得在深夜的街头望向城市灯火的迷茫,有时还会伴随着默默淌过脸颊的泪滴。在重要的人生路口,和曾经并肩的朋友在争吵中不欢而散。暴风雨里的告别,泪水和雨水融成如深海般不可见底的蓝。有些孤单的重量,需要默默承受。有些痛苦,亦是人生必经之路。于是后来在面对风雨的时候,习惯变成一只寄居蟹——躲进沙堆掩盖的壳里,仿佛这样就能隔绝现实世界里的嘈杂。

但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校园里那些如同燕子纷飞般的身影,那些青春最好的模样,在栀子花香充盈的毕业季交织成最有朝气的色彩。没有人能永远青春,但永远有人正青春。曾经的快乐和眼中的光亮,不知何时成为眺望远方交杂无限思绪的目光,连同一丝难以隐藏的忧伤。当初踌躇满志的少年模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然难寻踪迹。它改变了少年的心气却赋予了眉目间的沉稳,虽然磨去了棱角,又何尝不是一种青春的馈赠呢?

有别于幼时对青春的畅想,各种故事如同颜料倾倒一般涌入生活。偶尔会出乎意料地欣赏这具有抽象美感的艺术,又难免觉得斑斓的色块像是一团无解的乱麻,抑或是一块惨不忍睹的伤疤,不愿意提起也不想揭开。

也许无需将这些色块区分,每种色彩本身自有存在的意义。正因为处在青春的波折之中,想要加快进度追寻结果的急于求成才充满着独属于年轻的锐气。或许很多年之后才能体会到生活多半是无解的,同时也能云淡风轻地回忆起青春的过程才是值得珍惜的财富。那时自会拥有事过境迁的淡然,也会对缠绕其中的千头万绪释怀。

这一纸青春的斑斓都建立在最为赤诚、最本真也最纯粹的洁白之上,故事里炽烈的火红、忧郁的海蓝、活力的金黄……都被映衬成最为鲜艳的存在。青春交织着各种颜色,而这抹色彩,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最为朴素的白,转化成更为浓烈的色彩表达。亦如同融合了各色的白光,才能最真实映射出世界的灿烂多彩。

或许,要等到青春的雨停之后,有些故事才会焕发出更具有生命力的色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15日 03版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京报读书·人文|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全书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

茅盾《子夜》手稿 资料图片朱自清《诗言志辨》手稿 资料图片郭沫若《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同志》手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作家毕飞宇、孙甘露分别将珍藏多年的长篇小说《玉米》和短篇小说《信使之函》手稿捐赠出来,成为丰...

“书香伴成长 巧手传温情”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 社区开展“乐享童年”亲子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曲颖)为丰富社区儿童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动手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联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书香伴成长,巧手传温情”亲子系列活动,通过绘本阅读、手工创作等形式,为...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闭幕 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5月19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书博会”)在长春闭幕,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此次东北书博会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四省出版发...

聆听城市书页翻动的声音

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内亲子共读。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在宁波奉化新华书店阅读的一家人。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宁波市民参与慈溪少年儿童图书馆读书月组织的专场“换书大会”。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

文学数据管理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本报电(徐昳清)日前,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作协及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主办的《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文学数据团体标准”)发布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是中国首个界定文学数据管理领...

《国士丘濬》新书发布会在丘濬的“办公室”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5月17日,北京国子监彝伦堂,《国士丘濬》新书发布会暨丘濬思想文化研讨会在此举办。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丘濬,在明代官至尚书、内阁大学士,获“中兴贤辅”之称。其《大学衍义补》构建...

重塑对语言的感知

【精读短评】西渡编选的《戈麦全集》终于出版了。自诗人戈麦1991年辞世后,西渡就开始致力于戈麦作品的整理出版,先后编选了《彗星——戈麦诗集》(漓江出版社1993)、《戈麦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戈麦的诗》(人...

半卷书,一杯茶,慢时光

朱航满初春去了一趟潭柘寺,中午时分就赶了回来。车到六里桥,发觉距离报国寺不远,想来周末这里有古旧书集市,便又顺道前往。半卷书,一杯茶,慢时光报国寺古旧书集市现场 记者 方非 摄到了报国寺,进门看到三四株玉兰,开得正盛。再...

美哉,三十多年前的中英文藏书票集

◎胡洪侠藏书票艺术迄今已延绵了五六百年。时下互联的新媒体早变成图文的新载体,书籍的实用功能已遭多种平台与渠道替代,纸质书阅读的小众化已是一个无以避免的趋势。在此大变局之中,藏书票的命运又如何?昔日爱书人总爱说,有藏书票的...

2025
05/15
11:34
浏览量: 24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