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英国插手黎智英案严重违背国际法

英国插手黎智英案严重违背国际法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2-25 16:47:59 | 点击:5755

今年以来,英国频频借黎智英案干预香港事务。随着黎案开审,英方更公开为黎“加油打气”,高调会见黎的家属及所谓“国际律师团队”,妄称中方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公然要求废除《香港国安法》并将黎无罪释放。英方的行径严重干涉中国内政,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粗暴践踏。

第一,英国公然干预香港特区依法审理黎智英,违反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国际法基本原则。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是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被明确写入《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原则宣言》《不容干涉和干预别国内政宣言》等国际条约和文件中。回归后,香港已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依法审理黎案,是香港特区践行《香港国安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宪制责任的题中之义。香港特区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审理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不受任何干涉。英方肆意施压特区司法审判,既妨害香港法治和司法独立,更侵犯中国主权,是典型的干涉别国内政的霸道行径。

第二,英国声称有权借《中英联合声明》介入香港事务于法无据。《联合声明》是中英为解决香港问题而达成的文件,核心是恢复中国对香港的主权。随着香港回归及后续工作完成,《联合声明》与英方有关的条款已履行完毕。《联合声明》没有任何条款明示或暗示英国在回归后还要对香港承担责任。英国对回归后的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其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恶迹昭著,现在竟侈谈所谓“道义责任”,寡耻之至!

英国拿《联合声明》中“中国对港方针政策”说事,诬蔑中方违反对英承诺及所谓“国际义务”。必须明确指出,《联合声明》第3条关于中国对港方针政策的规定,是中国就主权范围内事项作出的单方面政策宣示,既不构成中方对英方的承诺,更谈不上所谓“国际义务”。从根子上说,英国当年以武力强逼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三个不平等条约,从而窃取香港,本身就是完全非法、自始无效的。中国有权收回香港,并决定回归后在香港实行的方针政策,任何国家都无权说三道四。英方在中英谈判中曾明确表示“不打算就英国和香港的联系提出任何与1997年整个香港的主权和管治权必须归还中国这个前提相冲突的建议,更不打算建议1997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与英国政府之间在任何级别上建立任何权力或汇报联系”。这正是中英最终达成《联合声明》的前提条件。英方现在却执意“揣着明白装糊涂”,用意不言自明。

第三,英国自身国家安全立法严密、执法严苛,其抨击《香港国安法》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英方要求中方废除《香港国安法》,自己却拥有庞杂的国安法律体系,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毫不手软。2023年,英国还更新了《国家安全法》,增加“外国干涉罪”“间谍罪”等多项与外国“威胁”有关的罪名,并扩大执法机关权限,包含规范外国代理人活动、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域外管辖等内容,执法工具“一应俱全”。早在2013年斯诺登“泄密”事件中,英国政府就声称此事危害“英国国家安全”并发起调查,并动用《恐怖主义法》拘捕了涉事的英《卫报》记者,引发国际舆论对英政府滥用国家安全、侵犯言论自由的广泛批评。英国一面极力夯实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一面却鼓动反中乱港分子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凿洞推墙”,充分暴露其彻头彻尾的虚伪和双标。

厉行法治、依法办案,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应得到鼎力支持。法治香港不接受无端指责,不理会指手画脚。英方应以国际法为镜,正衣冠、端品行,恪守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停止借黎案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把尊重中国主权、不干涉中国内政落到实处。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责任编辑:申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晨》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四十七年前的那个清晨,像一枚带着体温的老照片,永远嵌进了我的记忆里。二十六岁那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可孩子妈妈奶水不足,加上物资凭票供应的年代,订牛奶、打

这本书告诉你,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从诸葛亮去世的公元234年至蜀汉灭亡的263年,蜀汉作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30年?近日出版的《汉之季——诸葛亮身...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

学生在文宇阁书院阅读。邓龙华摄文宇阁书院鸟瞰。徐 铮摄“江右书院甲天下”,江西的书院文化底蕴深厚、绵延至今,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等声名远扬。如今,在江西宜春市万载县鹅峰乡,有一座藏书300余万册、年...

读取历史和现实,重建现代家风

《中国人的家风》书封。海南出版社供图现代人的家风家教跟传统家风家教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是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还是家庭结构模式,现代都大大不同于古代。传统的大家庭,多有三世、四世同堂的现象;现代家庭,多...

理想之光永恒

《上铺的兄弟》:黄蓓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9年,也可以说是2000年,零点,漫天礼花拉开了新千年的帷幕,覆盖了我们每一个人朴素又华丽的梦境,我的儿童小说《上铺的兄弟》中的大小人物便是从这一时刻次第登场。...

京报读书·人文|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追踪《诗经》文本的痕迹  全书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

作家手稿是解密文学发生的钥匙

茅盾《子夜》手稿 资料图片朱自清《诗言志辨》手稿 资料图片郭沫若《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同志》手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作家毕飞宇、孙甘露分别将珍藏多年的长篇小说《玉米》和短篇小说《信使之函》手稿捐赠出来,成为丰...

“书香伴成长 巧手传温情”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 社区开展“乐享童年”亲子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曲颖)为丰富社区儿童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动手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联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书香伴成长,巧手传温情”亲子系列活动,通过绘本阅读、手工创作等形式,为...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闭幕 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5月19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书博会”)在长春闭幕,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  此次东北书博会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四省出版发...

聆听城市书页翻动的声音

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内亲子共读。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在宁波奉化新华书店阅读的一家人。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宁波市民参与慈溪少年儿童图书馆读书月组织的专场“换书大会”。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

2023
12/25
16:47
浏览量: 575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