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实名举报忻州市检察院和法院滥用职权和徇私枉法

实名举报忻州市检察院和法院滥用职权和徇私枉法

来源:红色教育网络电视台 | 时间:2024-07-09 10:00:05 | 点击:27840

  1. QQ图片20240701163403.png

  2. 滥用职权 枉法裁判

  3.  我叫王来青,现实名举报忻州市检察院和法院滥用职权和徇私枉法。

  4. 2008年,我夫妻二人被忻州市检察院以抽逃出资罪起诉。事情的起因是忻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一场冤假错案。2006年,我的公司因被诬告抽逃资本金,办案民警齐春明、刘志超代工商局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认定我抽逃出资罪。更令人气愤的是,在个人借款票据复印件上面,复印日期和出具盖章日期矛盾,证据真实性存在重大瑕疵(申请鉴定)。经侦支队办案人员齐春明、刘志超违反诉讼程序规定,出具了“账目丢失,无法对犯罪嫌疑人我夫妻抽逃出资时段的账目进行审计”的虚假情况说明,在办案过程中选择性规避账簿中我夫妻二人投入885万,办案人员未对公司账目进行审计,故意伪造相关证据,隐瞒事实真相,向检察院和主审法院提供捏造变造事实伪造的证据,造成枉法裁判。

  5. 面对这场冤假错案,我曾多次向忻州市公安局、山西省公安厅、大同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进行举报,但这些部门并未依法依规对举报事项进行回复,态度敷衍不作为大搞形式主义官官相护,绕过法律法规敷衍举报的主要问题。我们夫妻二人通过走访、寄递、网上举报等方式向上述部门多次举报时任忻州市公安机关处级领导史国军及其敛财代言人薛瑞荣的犯罪事实,以及多次递交对我们夫妻炮制冤假错案的申诉材料和证据。但是上述部门均未依法依规对举报事项一一做出书面回复,绕过法律法规敷衍举报的主要问题。举报材料在各部门间来回空转,不依法依规正面回复问题,不能使举报人信服,更没有体现司法公正。

  6. QQ图片20240701163503.png

  7. 经过多年的举报无果后,2020年5月,山西省公安厅将原忻州市公安局领导史国军等人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提级下发到大同市公安局进行异地查办。然而时至今日,这个案件仍然没有得到任何书面答复。针对涉及多名公安人员徇私枉法、违法取证办案等多项问题至今无人立案查处。我们夫妻多次往返省厅、大同公安局两单位之间请求对史国军等人涉嫌多项违法犯罪行为立案查处。但大同公安局一直欺上瞒下、拖延推诿、踢皮球,至今不给我们书面答复《受理立案通知书或不予立案决定书》,反而将我们提供的材料和证据以及反映的情况石沉大海。

  8. 现在我恳请上级领导批示提级监督立案,排除本地有关司法部门及官商的阻力,申请异地公、检、法彻查此案中涉及的所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申请异地立案再审该冤假错案,还我夫妻二人一个公道!让相关涉案的公职人员受到法律的制裁。还社会一个公道!我们夫妻现已被逼迫到无路可走了,持有大量证据却举报无望。朗朗乾坤无辜百姓出路何在?非要逼迫到无法挽回的影响才有领导重视吗?

  9. 以上是我经历的冤假错案的详细经过及诉求。在此,我恳请上级领导能重视我们的申诉,提级监督立案,彻查此案中涉及的所有违法犯罪行为。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讨回公道!我对以上所说都有证据并且属实如有造假我愿承担法律责任!举报人:王来青。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编辑:田洪



【作者:王来青】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法治守护“春天的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5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在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本报记者 付萌□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源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即拆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正大跨步迈向我们的生活,频繁出现在各个饮食场景,对于餐厅、外卖商家而言,使用预制菜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让生意得以延续。然而,学生家长...

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_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宋子节、温璐)近日,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前老...

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

□ 本报记者 张守坤短视频平台上,“××文旅推荐”“邮政官方直播间”等账号层出不穷,简介标注“官方”、头像使用机构LOGO,主页却充斥带货链接与问题商品。近年来,仿冒官媒及政府机构账号的“李鬼”乱象愈演愈烈——从虚构“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郭春丽2025年05月22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手机被实时监控?关机也能窃听!还有这些日常用品都可能是窃密工具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家反间谍、防窃密意识普遍提升。但在一些生活、学习、工作场景中,一些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不注意防范,就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日前,我国某重点单位人员举报反映,在该单...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阅读提示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

山西“订婚强奸案”入选最高法案例库,有何意义?

5月14日,记者获悉,此前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图片该案例库系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7月启动建设,2024年2月,案例库正式上线并面向社会开放。案例库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经最高人...

北京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2024年公诉412人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今天发布《北京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76人,提起公诉41...

厦大研究生“免试入学”?别被招生谣言骗了

最近,网上传出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免试入学”等信息,引起舆论场上的关注。5月11日,厦门大学招生与考试办公室发布关于研究生招生的声明称,该校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招生工作,并请考生切勿轻信所谓“免联考项目”“免试入...

2024
07/09
10:00
王来青
浏览量: 2784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